APP下载

苏联声援印度收复果阿及其动因——以1955年苏联领导人访印演讲为视角

2014-08-15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赫鲁晓夫葡萄牙

李 华

1961年12 月,印度之所以能够凭借武力收复被葡萄牙霸占451年的殖民地果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苏联的“友谊的保证”和鼎力“支持”。苏联的支持,集中体现在1955年11月—1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布尔加宁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访问印度时的多次公开演讲活动中。那么,当年苏联领导人是怎么样声援印度的?他们声援印度的动因又何在呢?本文作者拟就这两个国内国际关系史学术界鲜有论述的问题作一初步梳理,以期推进苏联与印度关系史研究的深入。不当之处,祈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果阿(Goa)位于印度西岸,北临中央邦,东及南方与卡纳塔克邦接邻,西濒阿拉伯海,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这里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自然环境十分优美。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并且于1565年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首府。此后400多年间,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争夺的地方,最终葡萄牙控制了果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乘着这个机会,1947年印度摆脱了大英帝国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鉴于葡萄牙领地上的居民不愿意容忍殖民主义压迫的保持,1950年2月27日,印度政府要求葡萄牙政府就葡萄牙在印度殖民地的前景开始谈判,并要求葡萄牙将果阿等地移交印度。葡萄牙坚称:它在南亚次大陆上的领土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本土的一部分,印度对果阿毫无权利,因为在这些领土成为葡国一部分时,印度共和国还不存在。总之,葡萄牙政府拒不理睬将其属地统一于印度国家的一切呼吁。当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果阿的总人口中只有800名葡萄牙行政人员;316人为混血人种;其余65万人为印度人。这65万人都是纯粹的印度血统,他们在语言和风俗习惯上都和境外的印度同胞没有任何区别。因此,无论是从历史、地缘,还是从现实角度看,印度要求收复果阿都无可厚非。

可是,印度独立之时正值美苏冷战刚刚拉开序幕。在此背景下,为了扩大各自阵营的势力范围与影响力,美国和苏联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全方位的博弈。它们没有也不可能置身于南亚次大陆地区纷争之外,在葡萄牙殖民地果阿归属问题上,美苏两国的基本立场可谓针锋相对:美国公开支持葡萄牙延续在印度的殖民制度,苏联则竭力支持印度尽早收复果阿。

1955年11月18日—12月1日和12月7日—12月14日(中途访问过缅甸一周),布尔加宁与赫鲁晓夫应尼赫鲁总理邀请对印度进行了二十二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苏联领导人除了和尼赫鲁及政府各要员在德里举行正式会谈,便是到全国各地去参观访问。在各地事先安排好的群众大会上,苏联领导人一般都会发表热情洋溢、鼓舞人心的演讲。他们讲话的“主题”,往往是谴责殖民主义制度和侵略势力的。而这一点,正好契合了印度人民对国家核心利益——统一问题的高度关注。

1955年11月28日,布尔加宁在印度马德拉斯市民欢迎大会上如是说:“好几十年来,甚至是几百年来,亚洲人民在外国人的压迫下受苦受难,而一直奋不顾身地为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民族独立而斗争,而现在殖民制度正在死亡,并且将一去不复返。(掌声。)但是,欧洲的某些国家到现在还不能懂得,时代变了,旧殖民制度一去不复返了。向来是印度的领土之上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葡萄牙的殖民地果阿是毫无道理的。这是文明人民的耻辱。(掌声。)苏联人民过去一直是,并且将永远是同情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它的残余而斗争的人们的。(暴风雨般的掌声。)”[1](P88)布尔加宁的讲话,博得了印度舆论及广大民众的普遍的感激。两天以后的11月30日,赫鲁晓夫在加尔各答市有200万市民参加的欢迎大会上再次抨击葡萄牙说:“今天,还有一些国家,像蚊子一样叮在健康人身上。这里我所指的是葡萄牙,它不愿意退出果阿,不让这块理当属于印度的领土从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掌声)但是,这不过是迟早的事,果阿必将从外国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印度共和国的一部分。(暴风雨般的掌声。)”[1](P97)除了掌声,聚集在加尔各答会场上的百万群众还“报以暴风雨般的欢呼。”千百万印度人欢迎这些话,认为这是苏联对印度人民的宝贵的道义上的支持。接着赫鲁晓夫的发言,陪同他在欢迎大会现场的尼赫鲁总理说,他欢迎苏联领导人在果阿问题上的观点,并且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已经成为“判定许多国家的诚心的尺度。其中有些国家保持沉默,说明它们心地不净”。尼赫鲁还说:“印度决不同意停止对果阿问题的讨论,因为在那里的印度人正遭受着许多困难。”[2](P82)

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被苏联领导人极富鼓动性的演讲宣传吓慌了,马上向美国求援。12月2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葡萄牙外交部长库纳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公然宣称:“果阿是葡萄牙的一个省。[3](P112)显而易见,美国政府坚决支持葡萄牙政府保持它对印度领土果阿的统治要求。不仅如此,杜勒斯竟然露骨地表示,为了维护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对果阿的统治,可以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力量。这个联合声明给予印度的印象,“当然像一颗炸弹爆炸了一样。”原因是,就在不久以前,美国驻印度大使库柏在印度各地旅行的时候,曾在许多城市提出了冠冕堂皇的保证,说“美国是殖民制度的反对者。”于是,印度各界及舆论对于美葡联合声明作出了激烈反应。12月5日,尼赫鲁总理在国会回答一个议员提出的问题时着重指出,杜勒斯和库纳的联合声明“包藏着重大的和深远的后果”。一位印度议员、执政的印度国大党代表说:杜勒斯的讲话引起了印度全国的愤慨。任何懂得政治的、有知识的印度人都会感到:杜勒斯这种反对印度的言论和他对殖民主义者的支持是对他们的侮辱。[2](P84)

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印度争取收复自己历来的领土果阿是印度的内政,坚决反对美国干涉。12月7日,加尔各答《甘露市场报》写道:“心不净的人”“现在打破了沉默,并且美国终于推翻了它以前所作的关于不支持殖民制度的一切保证”。这家报纸说,“杜勒斯以为”,如上美葡联合声明本来应该是“对尼赫鲁以及支持印度对果阿的合情合理要求的苏联领导者的一种答复”。但是,结果却在印度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中引起了“强烈愤慨。”印度《国民先驱报》在一篇社论中写道:“苏联反对殖民主义的态度已经使印度人深深感动,而美国把自己同葡萄牙混在一起的做法使事情完全清楚了。如果美国同葡萄牙一起行动,那么我们心里自然是会有数的。那时印度人将会明白,谁是他们的朋友和谁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步骤把葡萄牙人赶出果阿。”[2](P84)

受印度媒体评论的鼓舞,12月13日,赫鲁晓夫在接见印度国会议员发展印地语协会会员时致词说:“我们是把殖民主义作为一个历史事实来谈论的。我感到惊奇的是,我们的反对殖民主义、特别是反对葡萄牙在果阿和在印度领土上的其他葡萄牙属地继续进行殖民统治的言论,竟然引起某些美国政界人士出面来为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辩护,理由是这些属地在他们手中已经约有四百年了。不论过去多少年,贼赃仍然是贼赃,它必须归还原主。贼赃应该归还,而且还要加上利息。当然,如果是有良心的话。(暴风雨般的掌声。)”[1](P128-129)12月14日,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为印度、苏联和驻德里外国记者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参加招待会的有代表印度、苏联和外国各大通讯社和报纸的一百五十多名记者。布尔加宁就果阿问题发表了如下声明:“苏联采取主张肃清腐朽的殖民制度残余的坚定立场。苏联认为,必须让居住在这些许多年来被殖民者非法占领和残酷榨取的土地上的人民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人人都知道果阿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同时每个人都知道,对居住在这块领土上的同自己的祖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统关系的居民来说,脱离印度而生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管殖民者是否喜欢,我们确信这个问题将会获得对印度人民有利的解决。殖民者将不得不从不是他们自己的领土的土地上滚出去。”[1](P136)12月 29日,苏联访印代表团回国十天以后,布尔加宁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上作《关于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的报告》时又说:“我们在果阿问题上……所发表的坦率言论,引起了国外反动报纸和某些政治家极大的不满。大家知道,在历来属于印度的土地上,到目前为止还保存着葡萄牙的一块不大的殖民地——果阿。印度人民正义地要求消除这种不能容忍的情况,要求解放果阿。只消看一下印度的地图和葡萄牙侵略者的这些‘领地’,就足以相信印度政府要求使这块印度的领土重新合并于自己的祖国印度是正义的和合法的。苏联政府支持印度这个正义的要求,并且认为:在印度领土上还保留有葡萄牙殖民地以及我们这个时代还保留着殖民制度,是世界文明人的耻辱。(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4](P15)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布尔加宁与赫鲁晓夫在访问印度期间以及回国之后,对于葡萄牙殖民主义制度的揭露与批判可谓入木三分;他们对于印度人民消除殖民统治残余势力和恢复国家统一要求的支持,是十分给力的。这种公开支持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收复果阿的决心与信心。那么,苏联领导人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支持印度收复果阿的动因何在呢?笔者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对西方殖民主义在印度深得人心。赫鲁晓夫回忆当年访印情景时这样写道:“在所有的群众大会上,我们讲话的主题,仍然是谴责殖民主义制度和侵略势力;他们过去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现在仍然在推行。我们说,印度人民现在所忍受的艰难困苦,完全是多年来遭受殖民主义压迫的结果,是金融寡头掠夺人民、损人肥己的结果。这种思想到处都受到欢迎。只要我们谈到这一点,群众就热烈向我们鼓掌。”[5](P2581)不过,除此而外,苏联领导人力挺印度还考虑到了以下几个现实因素。

第一,葡萄牙是与华约对峙的北约成员。众所周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Atlantic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北约于1949年8月24日正式宣告成立。它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葡萄牙是最早加入北约的12个国家之一。作为北约组织的成员,葡萄牙有义务把它在印度洋的属地交给美国处理。1950年年初,北约组织军队最高副总司令蒙哥马利元帅在访问葡萄牙时就十分坦率地说道,北约需要保证的:“首先是葡萄牙本土及海外属地的绝对完整。其次,在保证了这种完整之后,我们必须确实地了解葡萄牙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出什么贡献……由于我们刚刚结束的里斯本会谈的结果,所有这些问题都已作了研究并已顺利着手进行。”[6]惟其如此,所以1953年3月18日,尼赫鲁对葡萄牙的动向提出了警告,同时斥责北约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在亚洲和非洲的腐朽的殖民主义的保护人和保证人。事实上,美国主导的北约将葡属印度果阿列入其保护范围,不仅是印度“最不满意的方面之一”,而且是苏联主导的、与北约对抗的华沙条约国组织(华约)不乐见的方面。

第二,葡美两国签订了互助和防御条约。葡萄牙政府一方面顽固拒绝与印度政府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则严密加强对果阿的管控,决心不允许出现一种可以让民族自决的自由主义理想得以运用的状况。葡萄牙强硬应对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与美国之间订立了军事同盟条约。1951年1月5日,葡萄牙和美国在里斯本签订了一项《互助和防御条约》。该条约给予美国军队“在战时和平时”使用“葡萄牙基地”的权利。随后,美国便在果阿的主要港口马马干建立军事堡垒,在达博林地区建设飞机场,并把大批军火运进果阿。根据《互助和防御条约》,葡萄牙政府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包括金钱与军备等在内的“援助”,用以“保卫它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帝国属地。”比如,每年在果阿广播电台上花费7.5万卢比,进行对印度的粗野的宣传和转播“美国之音”的战争宣传;由美国技术人员协助在果阿建立军事基地及无线电设施;把非洲的黑人军队和大量军事装备从莫三鼻给(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运抵果阿;加强在果阿驻军的日常军事训练等。

第三,美国与果阿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从军事角度看,果阿地处印度西海岸,它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具有极大地缘政治价值的地方。因为果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战后美国“积极企图把果阿变成它在印度洋的头等的军事基地”。[6]为此,1953年美国在果阿设立了领事馆。从具体目标来说,美国占据果阿有四个目的:其一,果阿是从西亚通往东南亚的海道上的一个重要港口。美国海军舰艇需要利用它来补充淡水、添加燃料、供给食品及达到其他类似的目的;其二,果阿周围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铁和锰的矿藏很丰富,这对于美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其三,果阿是美国商品的倾销场所,它从美国输入了大米和棉花之外的几乎所有东西;其四,果阿犹如插在印度腰部的一根芒刺,美国可以始终利用它作为对印度安全的潜在威胁。企图威胁和讹诈印度政府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路线。所有这一切,都是苏联领导人到访印度之前几年,美国政府非常慷慨地花费巨资用于加深、扩大果阿港口及改善港口设备和技术装备的缘故。[6]这样,可以为美国军舰在发生战争时获得停泊及补充燃料等便利。

第四,苏联声援旨在激发印度不断抗争。由于葡萄牙政府拒绝回应印方在果阿问题上发出的备忘录,印度政府于1953年6月11日从里斯本撤回外交使团。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查在1954年8月的一次讲话中,对于印度的外交行动作出了回应。他恬不知耻地说,他想保持葡属印度领土,以作为“葡萄牙发现印度的纪念,并作为西方精神在东方的一只小小的火炉”。[3](P109)然而,在果阿没有出现萨拉查所希望的精神火炉,倒是出现了与葡萄牙人斗争的烈火。就在萨拉查讲话当月,手持印度国旗的和平的果阿志愿者队伍一度解放果阿境内三个村庄及达里克尔等地,结果遭到殖民当局武力镇压,有700多名果阿人被逮捕。[7]1955年1月—6月,印度民众对葡萄牙边防哨所的攻击多达19次。葡萄牙方面继续以逮捕来回敬对边界的侵犯。6月初,葡萄牙通知印度政府:非法进入果阿的尝试,将被视为“对葡萄牙主权的罪恶侵犯”;印度政府对可能由此而引起的“任何后果,应负全部责任”。尼赫鲁闻讯后勃然大怒。他说:“历史上,政治上,宗教上,再没有比葡萄牙侵占果阿更荒唐,更愚蠢,更可耻的了”。他断言,如果葡萄牙人继续漠视道义的压力,那么“他们在果阿的政权必将垮台。”[8](P148)

为了收复果阿,1955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印度政府再一次派遣了5000名非武装志愿人员进入果阿等地,支持配合当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葡萄牙当局竟然使用自动武器对赤手空拳的志愿者进行了血腥镇压,结果打死打伤200多人。[9]面对如此严重损失,9月初,国大党通过决议,承认印度的和平进军运动犯了错误;一致同意,今后印度任何人都不应以政治示威者的身份进入果阿。9月17日,尼赫鲁又重申了这一点。但是这一决定却遭到了民众的批评。在印度出师不利、民众情绪沮丧的背景下,苏联领导人访问印度并且一再发表挺印讲话,不仅鼓舞了印度人民继续抗争的斗志,而且增强了他们战胜顽敌的勇气和信心。

应该承认,1955年底苏联领导人声援印度收复果阿的一系列演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毋庸讳言,苏联这样做法,尽管带有与美国争夺在南亚影响力的一面,但是也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主持国际公道正义的一面。与美国政府当年袒护葡萄牙的行径相比,毫无疑问是苏联站到了道德的高地上。这一点,是我们今天评述那一段历史事实时,无论如何不应该忽视的。

[1]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期间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在印度、缅甸和阿富汗(通讯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英)D·C·瓦特编著.国际事务概览(1961年)(下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关于访问印度、缅甸和阿富汗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印)梵尔玛.美国对果阿的干涉[J].世界知识,1955,(19).

[7]蓓尔.果阿解放运动[J].世界知识,1955,(14).

[8](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等.国际事务概览(1955-1956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9]史鸿轩.游击队袭扰正规军进攻印度武力收回葡殖民地[N].环球时报,2005—06—01.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赫鲁晓夫葡萄牙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