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成长成才观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

2014-08-15徐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成才素质教育育人

徐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一、引言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举措之一。早在1995年,全国就有52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1998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当中,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普通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中期确立地位,大规模发展始于90年代末。2000年以后,随着高职规模的迅速扩充,高职院校显示出空前活力和勃勃生机、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历史新阶段。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繁重任务,但“重技能轻人文、重操作轻修养、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直普遍存在,严重束缚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以科学成长成才观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无疑将极大地改善高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同时,也将促使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稳步推进。

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及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在各教育层级中都表现出了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这与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学科建设不合理有关,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普及也因此显得尤为迫切。”[1]文化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属于一种必备的品味和修养。大学生如果不具备极易缺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沦落成个性扭曲、精神空虚、心灵冷漠、人格堕落的科技奴隶”。

以高职院校为例,近十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使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相对于国内一流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存在问题也较多。如高职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主要是获得一种应用性的知识和操作性的技能。这种单纯的技能培训和传授,片面、单一的专业教育,容易走向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结果是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被边缘化,许多高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欠佳,文化知识贫乏,人文素养不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与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不相匹配,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

一是社会需求导致。中国社会正处在产业调整的转型期,急需大量蓝领阶层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一线,利用其娴熟的技能与本领为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应运而生并得到迅猛发展。但也正是在此狭隘和功利的现实需求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局限在了应用性、技能型等关键词上,一技之长取代了全面发展,技能优先取代了人文先导,文化素质教育成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装饰品。

二是缺乏战略眼光。受传统观念制约和管理工作的繁忙,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即便参加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也是理论成果多于实际操作。毕竟在文化素质教育和技能特色专业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鉴于合作企业需要实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领导自然会将重点放在如何办好技能特色专业,为企业多输送满意人才上。但从企业追求长远发展上看,员工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远远不够,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和道德修养,为企业文化增值。这一点有待学院领导和企业达成共识。

三是课程设置失当。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片面追求知识的够用和实用,为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大量开设技术课程,增加实习、实训项目。在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排课,甚至还一度出现过缩减人文课程数量和挤占人文课程课时的现象。当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来调研时,便在选修课中增开一些人文类课程权当落实了文化素质教育。在这种办学指导思想的指挥下,文化育人工作的效果怎样可想而知。

四是师资结构失调。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虽是学生,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在加强,每年都有不少来自企业、工厂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师资队伍,但具有人文学科背景的专任教师却屈指可数。整体而言,高职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技术类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在文史哲领域涉猎有限,知识结构不完备,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的难度不小。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校园文化本应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观目前的校园文化,被各式各样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和行业、企业组织的技能竞赛占据了主要地位。竞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应该是多元的,既包括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技能竞赛,也应包括涉及体育、美育、德育、智育等的各类比赛,缺一不可。事实摆在眼前,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仅靠专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和理解上的偏差。受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客观现实所限,导致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资金投入车水杯薪,吝啬长线投资,追求短期效益。有鉴于此,若不进行深入改革,“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与高等教育相适应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环境”。[2]如果继续忽视人文熏陶埋首于专业教育,我们的教学质量将无从谈起,全面素质教育任务势必将难以完成。

三、科学成长成才观助推文化育人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在2013年年初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中表示:“提升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要从办学理念上下功夫。”[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人人成长成才是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大众化人才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不属于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它所体现的是人的知识的不断丰富和人的能力不断提升的动态的过程。实现人人成长成才,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力,都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成长成才的发展平台。成长为过程,成才是目的。

为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高职教育育人新理念,树立起“人人育才”的教育观、“人人是才”的人才观、“人人成才”发展观。总的思路是“人文先导,能力为本;目标多样,自主选择;学产结合,双证融通;以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课程”。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创造能力、高尚人格”的职业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其中,对教师的要求是“教会学习,教会做人”,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利用个人的兴趣爱好加强每个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平台建设,努力搭建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十个平台: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平台、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平台、第一第二课堂魅力平台、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平台、实践教育教学建设平台、毕业生继续教育培训平台、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平台、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平台、三位一体联动管理平台。以上平台的建立将大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年年有创新”的特色活动育人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格局,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专业、职业和生活的热爱都将大有裨益。

“人人有平台、人人能出彩”就是要让每一个湖南工业职院的学生都能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学院搭台的理念如下:

首先,学生前台、教师后台。“学生前台、教师后台”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增值。通过实施项目制教学、健全社团导师制和建立协会,定期开展一系列技术研究和创新、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活动,让社团和组织对内成为锻炼教师、培养学生的平台,对外成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基地。[3]

其次,教师前台、领导后台。“教师前台、领导后台”旨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自身增值。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授课的效果,只有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的素质提升搭建好各种平台,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和素养才会得以提高。学院层面则在领导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个学生管理服务机构的部分职能,顶层设计好学生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四、湖南工院文化育人实践与成效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改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人成才。其中,学生自我增值的过程既是教师业务能力再现和素质的提升过程,也是学院内部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学生前台,教师后台”和“教师前台,领导后台”的搭台理念,改进和创新了学生素质养成、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实践与成效如下:

一是对学生实施项目制教学、建立协会和社团双导师制。在灵活教学计划的指导下,专任教师把教学内容重新修改,设计成既单独成篇又连贯一体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项目制教学中,教师是总导演和总策划,课堂主场交给学生,学生是主角。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协会和社团实行双导师指导。专业课教师担任业务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指导;系部辅导员担任人文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心理辅导并监督社团发展。实践两年来,培养出多名荣获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和优秀团队。

二是对教师实施协同创新计划、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近年来,湖南工业职院通过协同创新的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和改进了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采用挂职、支教、援疆等途径与边远、贫困地区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和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二是采用培训、授课、指导等形式与学院周边社区在城镇下岗工人培训、失地农民工就业引导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教师发展中心是教师沟通、合作、交流和发展机制的载体,是实现教师增值的平台。这两年,湖南工业职院采取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养相结合的办法,完善了名师、教授联系青年教师制度,同步实施了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计划和下企业顶岗实践计划。如51名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被派往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培训,学院为此累计投入资金320余万元。学成归来的教师,其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推动了学生们成长成才的进程。

三是对领导实施增强服务意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为打破固有的院级、系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重心下移,2012年迄今,学院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分别对应60个学生班级,开展兼职班主任工作。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制度开展以来,以日常管理为切入点,进课堂、听班会、下寝室、到食堂,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关怀服务学生,用自身学生生涯的成长经历和经验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同时还认真听取辅导员和学生对学院教育教学、后勤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学院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学院还加大了对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视力度,确保资金投入逐年递增。新成立了学生素质提升中心和学生事务中心,将原属于几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予以重新整合,明确责任分工,办公地点也由远离学生宿舍的行政楼搬迁至学生食堂三楼。以上种种新举措的落实到位,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学院师生们的普遍支持与欢迎。

“人人有平台、人人能出彩”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湖南工业职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通过努力搭建人人成长成才文化育人平台,湖南工业职院取得了一些成绩:首先是用人单位和企业对学院毕业生评价:“用得上、信得过、过得硬、留得下”,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之上,尤其对优秀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表示认可。其次是开展项目制教学和实施社团双导师制以来,学生在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上频创佳绩。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第三是增强了青年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成就感和对学院的归宿感,形成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增值。2012-2013年度,学院开展青年教师“幸福指数”调查,青年教师对学院的归宿感、对工作的幸福指数和对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满意度均达到100%。第四是领导下基层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融洽了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同时,创新了管理模式,重组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推动了学院内涵建设。

五、结语

文化的深度决定学校的高度。人人皆可成长成才的人才观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育人任务。人人成才是大众化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平台。而文化是一种教育方式,是学校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渗透在教育中的实践,是教育的艺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下,搭建人人成长成才文化育人平台旨在以学生为本,尽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把学生培养成“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生自我增值。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说过:“现代职业教育不能以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为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技能、文化素养和个人气质。”[4]眼下,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补上文化育人这一课来纠正高职教育一直以来过分狭窄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过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要从根本上克服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寻找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与规律的文化育人实施路径,高职院校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成长成才观为指导,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教师参与、学生投入的良好局面。[5]假以时日,一定能让高职教育真正实现从以培养单一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到以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主;从以一般性学历教育为主转变到以较高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从以一次性学习教育为主转变到终身学习教育为主。这无疑是湖南工院人的夙愿,也必将成为全国高职教育工作者们的奋斗目标。

[1]练玉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切中时弊涉及根本[N].光明日报.2013-1-30(16).

[2]林丽萍.浅析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

[3]刘建湘.基于人人成才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策略研究[A].文化育人(第2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37.

[4]梁国胜.职教中国梦:技术技能强国[N].中国青年报.2013-4-8(11).

[5]朱爱胜.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知”与“行”[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成才素质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