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表现
2014-08-15曾丽
曾丽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
要想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在哲学层面上的表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相关内容。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我国教育界与学术界的学者们,一般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去研究的,他们认为它是由其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这四种不同的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联结方式构成的。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点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基本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一步加深,部分学者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经过概括,大致可分为“三要素论”、“三体一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七要素论”、“八要素论”。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是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的,将基本要素划分为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环境等系统。[]虽然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到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看法还不一致,但是普遍能接受的一个看法是“四要素论”,即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体这四个基本要素。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我们应该将两个要素统一起来看待。主客体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范畴,一般说来,“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主客体的概念亦可应用于此。从定义上看,主体必须是现实中的人,所以教育者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角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对应者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以“主体”是对对应着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特点是具有能动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呢?教育界对此存在分歧。教育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无法分割的联系,不能简单的将受教育者定义为客体,这样就会磨灭掉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时,不能不考虑其他条件直接的套用,而应该在运用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只不过受教育者是一个“潜在主体”罢了。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学术界最大的争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因素是否可归类为一个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主要是指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它作为联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枢纽,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的中间媒体。其中,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能够有效进行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其能够进行的客观依据,而先进的教育方法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获得一定效益的有效保证。
与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一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个问题,学术界依然存在着争议。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主要是指社会条件与其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教育环体在影响教育主客体的同时还影响着教育介体,如可能会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等。
综合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虽然学术界对于这四个要素的合法性仍存在着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结构方式则有五种。分别是主体中心模式、客体中心模式、多元主体模式、等级结构模式和双向互动模式。主客体中心模式即是以主客体为中心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特别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模式。多元主体模式亦即是以多要素作为主体来构建的,不仅主客体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中心,介体和环体也可以成为中心。等级结构模式是指主体和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严格的等级关系,主体处于等级结构的顶端,而客体则处于底部,客体对主体持绝对服从态度。双向互动模式是指以主客体交互作用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特别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表现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是由结构构成的,结构是由要素构成的。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接、相互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我们现在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在哲学层面上的表现有哪些。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客观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和集团在思想政治上调动和组织队伍并完成其历史使命的活动。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性的根本原因是其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及由这个内在矛盾规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
规律在哲学上的定义是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的客观规律也是如此,即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一定的社会、阶级和集团服务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涉及的关系和联系包括了哪些?
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它的内容与性质,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内容、发展方向与性质是由它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这种本质联系决定的。
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人们日常生活等系统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也并不只是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关系,而是在与它们有着纵向关系的同时,还与平行系统发生着横向关系。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了这些平行系统的在内容、性质和方向的选择与表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其他平行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在同一层面上,利用自身特殊的影响力与方式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
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时我们就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四要素之间相互联接、相互作用,做到协调一致才能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系统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构成的,而这四个要素作为构成基本结构的最小元素,已不可再分。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在哲学中,系统的定义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而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是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局部。[]纵向来看,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作为较高一级系统的组成要素而存在的,而系统内的任何一个“要素”也是作为较低一级的系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与基本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组成要素,同时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系统。
具体来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亦作用于每一要素中,影响每一个要素的形成与发展。系统与要素之间就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系统也就无法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从横向看来,每一个系统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起着决定作用,它主导和支配着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外的其他客观因素,它决定了其他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就处于被动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接受主体教育的同时还具有作为客体的主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内涵,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角色是作为一个中间媒介用来连接主体和客体的,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教育成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介体中包含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必要要素。而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影响着主体、客体和介体,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行的影响因素,具有条件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内在统一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哲学上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指将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作为连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间媒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大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其能够存在的基础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实行的手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在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过程中,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统一起来,发挥介体的最大作用,使教育活动获得最大效益。内容与方式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若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内容没有方式,则教育活动的效率将会大大降低。而只有方式而无内容也是不可行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施教于客体的教育作用。
[1]王升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升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的哲学思考的再思考——兼与武汉大学蔡成效博士商榷【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王培林,张双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J】.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于晓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