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分析

2014-08-15刘玉凤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生观健康成长宿舍

刘玉凤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仅是天之骄子,更是一群掌握着先进科技文化的群体,肩负着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否所有大学生都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名校的大学生群体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和良好环境的影响上,都占据不少优势,他们拥有良好的素养,具备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能力。而普通大学的学生之间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一部分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做社会栋梁,另一部分学生却不思进取,任意挥洒青春,自甘堕落,有些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这部分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的学生,原因何在呢?

一、缺乏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理想是大学生的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目标,就好像开车没有方向盘,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社会是大海,那么人生就是一叶扁舟,理想目标就是引航的明灯和前进的风帆。没有美好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就像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的小舟,会在生活的风浪中随处漂泊,甚至在惊涛骇浪中沉没。

高等教育在这几年发展迅猛,扩招也成为了趋势,在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很多人为扩招叫好,家长们暗自欣喜时,却不知道已经暗流涌动。随着在校大学生的增多,“就业难”开始出现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竞争残酷的就业,如何成功,如何面对人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会深感无望,随波逐流,自甘堕落。原因就是缺乏美好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目标,才能找到人生主流和奋斗方向,潜力才能得以发挥,才会克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看历史名人,无不是在恒定目标的指引下取得成功的,一旦有了稳定崇高的目标,他们就能调节行为不懈前进。“我的目标始终如一”一直激励马克思在颠沛流离、家贫如洗、妻病子亡的艰难条件下,矢志不渝;也是“拯救人民于水火”的理想追求招引革命前辈投身于革命洪流;前苏联老革命家保尔的“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奉献精神和有所作为的人生目标,造就了一代人的品行和价值。

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人生观、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各种观点和观念。追溯人类的文明史,在不同的朝代奉行过多种人生观价值观。可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归根结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

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列,是社会的晴雨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的风向标。大学生的思想是社会思潮的反映,他们虽认定人生价值不能是金钱和权力,但外界那种追求金钱的风气却影响着多数人的想法,在这种情势下,他们不再用心对知识的探求,而更多地关心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认为60分和90分花费的代价虽是不一样,但有着等同的作用,不如放下书本及时享乐。于是,不少学生沉湎于吃喝玩乐、聚会、恋爱、上网游戏等无聊的生活之中,那种“苦学成才,竞争上游”的向上精神为他们所不齿,认为爱学习的学生是另类,是傻瓜。他们轻视知识能力,不屑荣誉榜样,一味追求高档消费,崇尚校园恋爱,狂妄地展示个性,以丑为美,价值观扭曲,审美观变形,与家长、社会的期望背道而驰。这样“离经叛道”的行为令人担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无视课堂纪律。迟到、旷课,上课看小说、听音乐、接打手机、随意说话、照镜子、抹口红、剪指甲等,把听讲学习知识,增加认知能力和没有可比性的金钱进行比较衡量,认为上学不如打工实惠,甚至把“基础课常逃,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作为逃课规律。

校园恋爱成为时尚。对于大学生谈恋爱,以前是严厉禁止的,如违反造成后果严重的,常会被开除。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现在大部分大学对这个问题是既不提倡也不反对。但是和谈恋爱的学生相比,对没有异性朋友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如一间宿舍住8个人,3到4个人(近一半儿)有异性朋友,其余舍友便有可能正因心理空虚受影响,或是出于“面子”就跟着物色对象,校园内呈现出成双成对、“比翼双飞”的情侣影子,往昔那种羞怯躲闪的动作已不复存在。本该有所顾忌、有所收敛的恋爱双方却以“亲密无间”的粗俗动作引以为荣,在公众场所,甚至在严肃的课堂上诱人注目。他们不考虑爱情是什么,也不管爱情与事业人生的关系,只认为“恋爱是打发寂寞的工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过程的浪漫,不考虑结果的辛酸”。这种近乎无意义的校园爱情,只会影响学习、磨灭理想、葬送青春年华和美好的前途。

物质享受成了追捧的目标。很多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不能够支撑高消费,但这些学生为了个人享受,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看其他学生吃得好,穿得好,便抵挡不住诱惑,很快加入高消费行列。他们除了基本的伙食费、生活用品和学习费用之外,还包括手机、上网、MP3、交友吃喝、恋爱礼品等娱乐消费和攀比消费。在不能支持高消费的情况下,想法设法问父母要钱,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造成人间悲剧。如网易新闻报道,年仅20岁的常亚男,是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外语系大三学生。该生家境一般,因过分追求高消费,迷恋上网上购物,平时不仅想尽办法问父母要钱,最终把学费都花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在害怕真相暴露的情况下,跳楼自杀,造成了人间悲剧。

友谊之花被曲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择友很重要。和品行高尚的朋友在一起,你也会变得高尚起来;反过来,和品行低劣的朋友在一起,慢慢地也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气,轻则让你变得精神颓废,重者引诱你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一些大学生就是由于不善择友,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再加上荣誉观缺失,容易受外界诱惑,交的都是狐朋狗友,朋友间以相互利用为荣耀,在校内形成帮派团体,在校外参与“打家劫舍”,这些学生把结伙参与打架敲诈行为取名“出警”“取货”,在某种程度上就具有社会黑帮性质了。由于他们既不懂法,也不守法,纪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化,不顾忌良知戒律,听任心意的驱使,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平时没事就爱和一帮朋友吃喝玩乐,沾染不少坏习惯,打架斗殴成了常事。一旦和别人发生矛盾,受了委屈,就纠结一帮狐朋狗友进行报复,打群架,造成重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之下形成的,所以人们强烈呼吁:高尚的价值观何以重树?正确的人生观何时回归?

三、缺乏理想的教育成长环境

大学校园成了复杂的小社会,大学校园与社会没有严格的界限,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家庭、社会、网络环境,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首先,社会上的思想观、价值取向等不良风气“引诱”学生脱离实际。官场、商场的虚伪、欺骗,开后门、批条子的权利威力,使一些学生刚踏入校门便探听谁管分配、谁管入党、谁管奖学金等利益问题,努力用“微笑效应”达到预计的目的。除此,还有正在扩大蔓延的“网络鸦片”已是影响大学生误入歧途的关键因素。网络文学巨大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它还为人们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活泼有趣的三维动画,使人们在身临其境中获得美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信息。一些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受到打击、挫折便在网上寻求慰藉和解脱,很容易痴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如今,流泪的妈妈们在痛苦地呼喊“救救孩子”。

宿舍的脏乱差极大地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宿舍环境。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大学生思想交流、学习切磋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一大半儿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度过的,宿舍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一个清新洁净的宿舍环境不仅让学生居住舒适,而且可以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它具有较高层次的思想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一个脏乱差的宿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存在着非常不利的因素。比如就拿打扫卫生这件事为例,很多大学生都以“国家栋梁”自居,以为扫一小屋太浪费时间,很不愿意打扫宿舍卫生。并且对勤快的学生嗤之以鼻,认为这些学生胸无大志,就只会做这些小事,是成不了大事的。美国的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后汉书·陈蕃传》讲到东汉有一个名叫陈蕃的少年,独居一室却懒惰成性,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啥不经常打扫居室,使之保持洁净。他却说:“大丈夫处世,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质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并非说小事就不做。一个不注重细节,不注重居室环境,不注重个人形象的人是难成大事的。在大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宿舍是生活时间相当长的地方,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休息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可有的宿舍却实在让人目不忍睹,床铺凌乱,垃圾遍地,散发着一股股异味,令人作呕。这个宿舍的学生普遍有一个毛病,喜欢高谈阔论,眼高手低,而不致力于勤奋实干。追根究底,脏乱差的宿舍对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导致了这些大学生的思想出了偏差,不能正确对待空谈和实干的关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其需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理想的成长环境。教育他们要以基本的道德标准为价值取向,更要学法、懂法、守法。另外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出发,根据其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找准相应具体的培养目标,一步步引导教育,使他们的德能素质和精神面貌得以提升,重新成为社会所期待的理想的一代,让他们重新释放昂扬向上、闪耀着高尚思想情操的人性光辉。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杨晓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冯建军.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J].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03(6).

[4]冯友兰.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5]张锐锋.蝴蝶的翅膀[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生观健康成长宿舍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热得快炸了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学校到底是谁的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