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笔与“文人论政”办刊思想对报刊的影响研究

2014-08-15方慕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笔报刊申报

方慕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中,主笔这个词并不鲜见,尤其是在近代早期报刊中,主笔对于一份报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诸如梁启超、王韬、章士钊等大名鼎鼎的主笔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研究财富。

一、主笔涵义及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主”有“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之意,例如主将、主力等;笔则有“用笔写、写作”之意,例如笔耕、笔谈等。称呼一个人为主笔或者总主笔指的是该人的责任是主持报或刊的笔政,也包含是主要笔杆子的意思。

早在万历年间,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吏部·大计纠内阁》写道:“每年初冬,朝审罪犯,俱太宰主笔,相仍已久。”《明史·李世达传》也提到,“会朝审,命户部尚书宋纁主笔。”这里的主笔,指的是古代主持审断判案的官员。

近代报纸出现以后,主笔有了新的含义。创刊于1815年8月5日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新闻史普遍认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份现代报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报纸。它的创刊人米怜和其助手梁发是其主办人,也是主持编务,进行言论撰写的人。在卓南生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称他们为《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主笔。《循环日报》的创办者王韬,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中谈到:“西国之为日报主笔者,必精其选,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中也写道:“主笔者,触类引伸,撰为论说,使知议员之优劣,政事之从违,故日报盛行,不胫而走。”这里不仅对主笔作为报社的负责人这一职务确定下来,而且也对其进行了定义。在不同的词典中,主笔的定义虽不完全一样,但大体相同。例如:

1.主笔:实行主笔制的报刊负责人,又称“操笔政”。其工作内容为全面主持报刊的编辑出版事务,包括撰写评论、处理新闻、设计版面等等。我国近代报刊多采取主笔制,解放后已取消。(《新闻学简明词典》)

2.主笔:旧中国报界实行第一撰稿人制度的报刊负责人。其工作内容为全面主持报刊的编辑出版业务,包括撰写评论、处理新闻、设计版面等。主笔又称“操笔政”,即以能够撰写重要政论、对报刊文字全权负责的人主持报道工作。解放前大多数报馆都实行主笔制度,类似解放后新闻单位实行的总编辑负责制。但主笔必须亲自撰写重要评论,不仅仅是“看清样”,“只编不写”。主笔本身必须是“名记者”“专栏作家”“权威评论家”,亲自抓新闻、写新闻、撰述重要言论。(《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3.主笔:报刊言论的主要撰稿人或主持者。又指实行主笔制的报刊负责人。中国近现代报刊多采用主笔制:报刊编辑部的负责人主持言论方面的写作并撰写大部分言论,同时负责报刊的编辑出版事宜。(《新闻学大辞典》)

由此可见,在近代中国,主笔是旧时报馆、杂志社的负责人,主持编辑业务,也亲自撰写和评论文章。主笔的思想观点体现报刊编辑部意图,主笔的文风也影响报刊的风格。这是由于主笔的出现及发展和文人论政是紧密相连的。

二、主笔产生的原因及发展

主笔对于报刊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在早期中国,主笔往往是“文人论政”的承担者。从整体上看,主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能够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一)主笔产生的萌芽阶段

1874到1884是主笔产生的萌芽阶段。当时《循环日报》的主笔王韬先生,于这段时期前前后后共发表了800余篇论说,对政治和生活进行描述和评论,将自身的思想融入到政论里,在社会上引领了“文人论政”的思潮。同时,也对中国的近代报刊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王韬的论说先后被《申报》等多家媒介报刊所转载,造成了很大的反响。1883年5月,《弢园文录外编》在香港出版,该书集结了王韬在《循环日报》里的评论,是自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首部报刊评论集。

(二)主笔的迅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主笔们成为报刊灵魂的发展阶段。在这十多年内,“文人论政”迅速发展,在中国近代办报热潮中“言论救国”的思想越来越浓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办报的队伍中,以报刊主笔的身份开始论政。容闳、王韬是其中的领军人物,而梁启超为《时务报》所付出的心血,完全将主笔转变成报刊的灵魂。梁启超采用时务文体向社会传播自己的维新变法思想,加快了中国变法改革的脚步。也正是从《时务报》开始,中国的报刊体系中,经理和主笔的角色得到了区分,前者负责经营,后者才是报刊的灵魂所在。

(三)主笔发展的低潮时期

在袁世凯的统治的1912年4月到1916年2月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70余家报刊被查封,近50家报刊被政府传讯,有9家报刊直接被军警摧毁。同时至少有60位记者被逮捕,24人被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国报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萧条期,主笔的发展走入低潮时期。很多真才实学的主笔受到外界迫害,革命意志也呈现衰落状态,人们已经很难在报刊上感受到主笔的革命思想。

(四)主笔发展的复兴阶段

1919年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逐渐深入,主笔进入到复兴阶段。著名学者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新青年》中,陈独秀为文坛构建了一块能够自由讨论的空间,采用了多样的评论形式,并发表了大量的论说文字,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也意味着文人论政浪潮的兴起。

三、主笔对报刊的影响

纵观近代史上的著名报人和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可以看出报刊主笔对报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奠定报刊地位和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

近代中国早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报国的志趣、独立的精神只能在创办的报刊中得到体现,也从另一方面奠定了报刊的地位。以《大公报》为例,1926年张季鸾接手《大公报》,他认为报刊要忠实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反映舆情,引导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他任主笔期间,《大公报》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大公报》不偏不倚、民本的报刊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41年5月15日,《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评选为“1941年最佳外国报纸”。

同样,主笔对报刊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对报纸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著名报人梁启超就把它们抽象为“去塞求通”和“耳目喉舌”的功能,主要是针对报刊反映和提供信息功能而言的:报刊可以集中和发散信息,让大众知晓事态的发展和变化,报刊提供信息成为大众关注的议题,从而形成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作为维新运动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的《时务报》,梁启超发表文章鼓吹变法维新,倡导民权,主张废科举,兴教育,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涉及甚广。这些言论使《时务报》能在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报刊。

并且在不同时期,同一份报刊的主笔也对报刊风格有着不同影响,以《申报》为例,可以看出一斑。《申报》在40余年的发展中,各阶段在不同主笔的编纂下,呈现出不同的报刊风格。

《申报》刚刚创立的时候,报社结构仅仅设置了主笔房和会计部门,并不像现代报馆的组织结构。主笔房等同于现在的编辑部,主要负责采访、编辑、写论说文的任务,总其事又被称为总主笔,而普通撰稿、编稿人员被称为主笔。报业在撰写新闻的时候会采用多种称呼,比如:探员、探事、友人、访友、访事、通事、报事人、访员、文士、采访等。而当时的会计部门工作职责等同于现代的经理,主要负责报刊的钱财进出和业务经营。

1897年之前,《申报》的主笔是蒋芷湘和钱昕伯,以两大主笔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大多是浙江人氏,相对内陆学者来说更加开明,具有更加典型的近代知识分子特征。当时,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早期改良主义思想也非常流行,《申报》的思想核心走的是从洋务思想过渡到早期改良主义思想的道路。这段时期,从《申报》的总倾向看,基本是和洋务派、早起改良主义者秉持一致的主张,也就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

从1897年至1904年期间,因为《申报》总主笔黄协埙、何桂笙的保守,使该报刊对于戊戌变法相关事件的评说有失公正,也是《申报》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低潮期。在这一阶段,《申报》的评论类似于八股文,形式感腐败气息浓厚,大大降低了《申报》的形象,销量也在不断地下滑。在黄协埙担任主笔期间,不仅没有给予百日维新支持,甚至还直接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的违逆。这一点严重损害了《申报》的社会声誉,上海的各大报刊也趁此机会对《申报》进行了抨击。

在1905年2月,《申报》进行了自我改革,实现了一次新生。当时的主笔以金榴、张继斋和张默为代表,他们大力支持立宪,同情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晚清立宪运动的发展。

四、结语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主笔作为中国早期新闻人物的灵魂和中国早期报纸的中坚及脊梁而存在。可以看出,近代报纸出现以后,主笔侧重于该报言论的撰写。文人们在报纸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参加政务,并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其主导的报刊。在新闻学大辞典中“主笔”一词归类到新闻评论条目下,可见近代的报纸比较重视言论,重观点。但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尤其是都市报快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成为竞争的法宝,信息成为报纸的重点。主笔一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主编成为报刊的领导,虽一字之差,但主编“重编轻写”,或者“只编不写”,此外,由于文人论证传统式微,主编写稿越来越少,官味领导味越来越浓。

[1]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学简明词[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3]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官修,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莫如.从主笔到主编[J].中国记者,1989(10).

[7]孙米密.中国早期报纸的主笔[J].今传媒(学术版),2012(9).

[8]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9]王学敏.早期《申报》与读者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

[10]黄晋祥.晚清《申报》的主笔与社评[N].光明日报,2007-06-15.

猜你喜欢

主笔报刊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百强报刊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本期主笔
怎样写《乙瑛碑》(十五)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