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姬无卹壶的铭文集释

2014-08-15房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古文字李家铭文

房郑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曾姬无卹壶,共有两件,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因当时洪水泛滥,当地豪绅朱鸿初等醵资鸠工开坑盗掘,所得铜器计千件以上。当时虽经官府制止,并勒令将其所获悉数缴公,但因官绅勾结,仍有许多珍贵文物散失。解放后,由安徽省文物管理机关努力搜集,已将流散各地的遗物陆续归公,现分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馆。曾姬无卹壶的出土,当时就引起了我国史学界的关注,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曾国的记载。后来,曾国的遗物不断在湖北、河南一带出土,特别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发掘,终于证实了曾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

一、曾姬无卹壶简介

曾姬无卹壶,同型两件,属一对。壶身高124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6厘米。体椭圆,有盖,盖有四“S”型纽,方圈足。颈部有两兽形耳,盖上、颈部、圈足部均饰蟠虺纹。两件壶铭相同,各有铭文39字,皆铸于壶口内壁,据专家考证为楚宣王(公元前369—公元前340年)所铸。其铭文如下:

止(之)夫人曾姬无卹吾

宅兹漾陵蒿间止(之)无

(铭文)

二、曾姬无卹壶铭文集释

由于铭文涉及到曾国以及曾楚两国的关系,因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郭沫若、刘节、唐兰、杨树达、饶宗颐,李学勤、李零、李家浩、刘信芳、黄德宽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多有创获。现将各重要的观点解释汇集整理,方便读者了解各学者对铭文的释读情况和进一步研究。

(一)“隹(惟)王廿又六年,圣 止(之)夫人,曾姬无卹”

郭沫若云:“寿县自考烈王三十二年自陈徙都于此之后为楚都,然考烈王在位二十五年,其子幽王十年,其同母弟哀王仅二月余为其庶兄负刍所杀,负刍立五年而为秦所俘虏,国灭,故此非考烈以后器。字体与《楚王章钟》极近,大率即惠王时物。”①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66页。

李零先生在 《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中谈到:“曾姬无卹,古人以无卹为名有晋国邮无卹和赵襄子无卹,卹通恤,无卹是无忧的意思”。③李零:《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古文字研究》1992年第19期,第143页。

关于 “无卹”,另外一种观点是饶宗颐先生提出的,认为是古人对死亡的一种讳称。饶先生说:“向来以‘无卹’为人名,非是,余谓‘无卹’乃成语。犹言‘不吊’。”④饶宗颐:《选堂赋话》,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年,第21页。连劭名先生从之,并说:“卹,或读为恤,《周易·泰》云:‘勿恤其孚。’《尚书·大诰》云:‘不昂自恤。’”⑤连劭名:《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1996年第1期,第112-113页。可见。饶先生是将“曾姬”当作了受器者。

(二)“吾”

第二行最后一个字,郭沫若释“望”,⑥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66页。刘节先生、⑦刘节:《古史考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24页。杨树达先生从之⑧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95页。。马承源先生在《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四》中进而训为“望祭”⑨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454页。。 唐兰先生释“”,⑩唐兰:《寿县所出铜器考略》,《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934年第1期,第17-25页。李家浩先生从之且疑该字从“壬”声,在铭文中读为“镇”⑪李家浩:《从曾姬无卹壶铭文谈楚灭曾的年代》,《文史》1990年第33期,第13页。。 连劭铭先生认为该字是“”字异体,即战国中的“吾”字,从虎从壬。⑫连劭名:《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1996年第1期,第112-113页。刘信芳先生认为“按字应从壬(他鼎切)虍声,字读如‘吾’。字又见于郭店简《老子》,蒙荆门市博物馆崔仁义先生见告。余初以为字从壬声,读如‘朕’,然辞例既多,知该字应从虍声”⑬刘信芳:《蒿宫、蒿间与蒿里》,《中国文字新》(台北)1998年第 24期,第 113-120页。。李零先生初认为此字“在铭文中是做谓语动词,大概是哀怜、恤问、赈济一类意思”⑭李零:《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古文字研究》1992年第19期,第143页。,后又隶作“”,读为“抚”,作谓语动词。⑮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1999年第5期,第145页。黄德宽先生认为此字应释为“虎”,读为“吾”,乃第一人称代词。⑯黄德宽:《曾姬无卹壶铭文新释》,《古文字研究》2002年第23期,第102-107页。

(三)“宅”

(四)“漾陵”

李零先生认为“安兹,漾陵、蒿间应是并列的地名”,“漾陵似当读为瀁陵或养陵”④李零:《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古文字研究》1992年第19期,第143页。。连劭铭先生认为“‘漾陲’是曾姬陵墓的名号,楚人亦读 ‘陲’读为‘陵’”⑤连劭名:《曾姬壶铭文所见楚地观念中的地下世界》,《南方文物》1996年第1期,第112-113页。。 杨树达先生认为“漾”是“漾水”,“陲”假为“垂”是边的意思,“铭文漾陲,谓漾水之旁也”⑥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95页。。李家浩先生认为也许“漾陵”当与“羕陵”是同一地名的异文,其得名根本与漾水无关⑦李家浩:《从曾姬无卹壶铭文谈楚灭曾的年代》,《文史》1990年第33期,第13页。。黄德宽先生考证“漾陵作为地名多次出现于包山楚简。‘漾’也作‘羕’、‘’为一字之异形”,“‘漾陵’当在郢都近郊,为楚王墓葬区所在之地”。

(五)“蒿间”

关于 “蒿间”,刘体智先生认为于草窃伏莽同意。⑧刘体智:《善斋吉金录》,上海:上海图书馆,1998年,第55页。杨树达先生读为“稾幹”,训为箭杆。⑨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95页。马承源先生读为“告简”,言望祭祝告之简书。⑩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454页。崔恒昇先生认为“蒿”是地名,“蒿间”指蒿邑之间,“原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⑪崔恒昇:《安徽出土金文订补》,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第67-75页。李家浩先生读为“郊闬”,训为“郊里”。⑫李家浩:《从曾姬无卹壶铭文谈楚灭曾的年代》,《文史》1990年第33期,第13页。李零先生据包山楚简认为“蒿间”是包括许多楚县在内的地区名,位置在淮水和淮水支流一带。⑬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1999年第5期,第145页。刘信芳先生认为“应指墓区,包括陵寝、管理人员居住区和耕作区”⑭刘信芳:《蒿宫、蒿间与蒿里》,《中国文字新》(台北)第 24期,1998年,第 113-120页。,黄德宽先生从之。⑮黄德宽:《曾姬无卹壶铭文新释》,《古文字研究》2002年第23期,第102-107页。

(六)“无匹”

杨树达先生疑 假借为“匹”,训匹为敌,他认为“铭文盖言按行漾水之旁,见地产竹箭,其美无比,故特铸器以纪其事也。”⑯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 195页。郭沫若先生认为“无匹”“言鳏寡孤独而无告者”。⑰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66页。李家浩先生、⑱李家浩:《从曾姬无卹壶铭文谈楚灭曾的年代》,《文史》1990年第33期,第13页。李零先生从之。⑲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出土文献研究》1999年第5期,第145页。崔恒昇先生解“无匹”为“无与匹敌”⑳崔恒昇:《安徽出土金文订补》,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第67-75页。,黄德宽先生从之。㉑黄德宽:《曾姬无卹壶铭文新释》,《古文字研究》2002年第23期,第102-107页。

以上是各家对铭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看法和解释。下面就铭文涉及的几个问题略作讨论并说说笔者自己的看法。

三、笔者观点

(一)关于此器的年代

此器郭沫若先生定在楚惠王时,容庚先生定在襄王时,刘节先生定为楚宣王二十六年,李学勤先生认为此壶的形制近似北京昌平松园所出陶壶,其时代应略晚于擂鼓墩大墓,当为楚宣王时器。笔者认为刘、李二氏所言较可信。“圣桓之夫人曾姬”当是楚声王的夫人、宣王之祖母。

(二)关于“曾姬”

铭文“曾姬无卹”,许多专家将“姬”与姬姓联系在一起,得出了姬姓曾国。笔者认为 “姬”字当作“古代对妇女的美称”解读,这是古文中“姬”字的常见用法,如胡姬、蔡文姬。“曾姬无卹”的“曾姬”应读作“曾国的妇女”,况且铭文上已出现“夫人”,“姬”与“夫人”一词相呼应。 又如《左传》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曾季姬乃鄫子妻妾,“季”,周代启用同辈人排行顺序为“伯、仲、叔、季”,季姬应为鄫子第四个(任)妻子。所以 “曾姬”乃是妇人与夫人之称呼。

(三)关于“无卹”

关于“无卹”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饶宗颐先生和连邵明先生的观点,认为是古人对死亡的一种讳称,既然是这样,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把曾姬当作受器者。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此壶是曾姬自作器,“无卹”是曾姬的名字。在笔者看来,后一种看法更可信,因下文出现“吾”,如果曾姬是受器者的话则与第一人称“吾”矛盾,且铭文最后说到“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很显然是曾姬的口吻来嘱咐后嗣希望能够永远拥有这些宗彝,并效忠王室。

(四)关于“吾”字

在古文字中,写在下面的的人旁,有时变作“壬”,是直立的人体之行,如甲骨文中“望”字,上部从臣,下部从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古文字中存在的这种构型现象,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字所从的“壬”当由“人”演变而来,如果此推测不误,则此字应释为“虎”。金文中常见“”字,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字从虍又加鱼声,“鱼”、“吾”古音声韵俱同,“虎”用作“吾”,与“”用作“吾”同理。此外,在新出郭店楚简中,此字共出现14次,有11例读为“吾”,可见此字在战国文字中多读为“吾”,验之于信阳简及古玺,亦皆文从字顺。 如信阳 1-012“吾闻周公”;1-014“吾幾(岂)不智(知)才(哉)”。

(五)关于“宅”字

(六)关于“漾陵”

在包山楚简中多次出现“漾陵”,据简文,漾陵曾设有“君”、“正”等职,可见漾陵是地名,并且简文中出现了“漾陵”和“郢”,甚至同见一简,表明两地非常近,“漾陵”当在郢都附近,为楚王墓葬区所在之地。

(七)关于“蒿间”

(八)关于“无匹”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晋,匹也。”杜注:“匹,敌也。”所以,训“匹”为“敌”,“无匹”为“无与匹敌”。

(九)关于“”字

综合上述各家的观点以及笔者自己的一些见解,笔者认为此篇铭文可隶定为:

“隹(惟)王廿又六年,圣 止(之)夫人曾姬无卹,虎(吾)宅兹漾陵蒿间止(之)无 (匹),甬(用)乍(作)宗彝尊壶,后嗣甬(用)止(之), 才(在)王室。”

可作如下翻译:

“楚宣王二十六年,楚声王的夫人曾国的女子无卹,我葬居在漾陵墓区的最好地方,故特铸宗彝尊壶,希望后嗣能够永远拥有这些宗彝,并效忠王室。”

猜你喜欢

古文字李家铭文
“称霸”试衣间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李家正 釉·画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数到一万捉迷藏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