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对策——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

2014-08-15牛永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服务性济源市小城镇

牛永健

(济源市建设工程管理处,河南济源459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花钱买享受、买时尚、买轻松、买健康等服务性消费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济源市为样本开展研究。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济源市是河南省最小的省辖市,市域面积1931平方千米,下辖11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0.3万人。济源市城区建成区面积为42平方千米,建成区人口30万。

一、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特点

近年来,济源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这些都为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济源市统计局调查统计,得知2012年,济源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4594元,比2011年增长17.1%,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支出3512元,同比增长19.5%,增幅高出消费支出2.4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支出的比重达24.1%,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1]。从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餐饮越来越丰富,饮食消费走向社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不仅发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而且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庭自我料理为主的餐饮消费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逐步向省时、省力的社会化餐饮服务发展。餐饮消费从以价格选择为主向价格、品位、特色、文化、服务等方向转变,城镇居民在外用餐次数明显增加,在外用餐支出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为1528元,比2011年增长25.7%[1]。

(二)交通条件改善,交通服务支出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在城乡道路不断改造,我市公共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城区公交线路不断增加、车次不断增多,出租车行业更加规范,满足了不同层次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城镇居民在享受各种便捷交通的同时,用于交通服务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支出2451元,比2011年增长45%。公共交通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家庭交通工具升级换代,私人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汽车消费成为该市城镇居民消费一大亮点。2012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32.5辆,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居民外出休闲活动的日趋频繁,带动了交通类服务支出的增长,包含车辆维修费以及车辆使用税费等在内的交通工具服务支出比2011年增长49.3%。[1]

(三)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教育需求多元化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城镇居民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城镇居民对自身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除学杂费支出由于政策原因下降外,成人教育、各类培训班等教育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2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成人教育与培训班的支出分别为81元和262元,较去年同期上涨67.1%和77.5%。

(四)精神生活内容丰富健康,文化娱乐服务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旅游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已越来越迫切,参观游览热情高涨。游览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美景、体验生活乐趣是很多人的度假选择。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旅游更加方便,亲朋好友相约游览祖国美好河山、欣赏名胜古迹,节假日举家户外活动,成为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旅游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时尚,拉动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10元,比2011年增长1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115元,比2011年增长32.9%[1]。

二、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服务性消费的增长,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它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文明进步的一个必然进程和重要折射。促使济源市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为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济源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家庭各类收入稳步增长,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局面。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40元,比2011年增长12.9%[2]。小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服务性消费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规模缩小,就业负担系数相对下降,居民生活条件比较宽裕,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用在学习、访亲会友、社交、娱乐活动等的时间和消费越来越多。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服务性消费快速发展。济源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居民吃、穿、用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尤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休假制度的改革等,改善了消费环境,促进了城镇居民家庭对服务性消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三)城镇居民家庭消费观念更新,使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升级

小城镇居民收入的水平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正日益受到来自现代消费观念上的冲击。无病早防、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节假日家人一起自驾休闲娱乐及边工作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知识程度的消费观念,已经让较多的城镇居民所接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改善,部分居民在满足吃、穿、用等基本生存条件后,消费观念逐步向发展型与享受型转化。

(四)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政府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行消费信贷、改革休假制度、启动“假日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实施这些政策的积极效应,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大改善了消费环境,刺激了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长[3]。

三、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趋势分析

总体来说,今后五至十年内,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升级到以食、住、行、玩等享受型商品与发展型商品为消费兴奋点的小康富裕型消费结构。买房、购车、美食及旅游休闲等消费将成为城镇居民消费内容。

(一)饮食消费外向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城镇居民出行距离的不断延长,居民固有的工作、生活方式和规律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城镇居民餐饮消费外向化趋势则成为必然的选择。婚庆喜宴、生日祝寿、朋友联欢、同学聚会、乔迁贺喜、商业洽谈等不断增加的社交活动,使餐饮业成为城镇居民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随着假日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饮食消费外向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时下,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家庭已将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的饮食消费从家庭转向了饭店、酒楼甚至宾馆等高档餐饮消费场所,不仅减轻了采购、加工等家庭劳动的负担,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娱乐休闲,进一步增添文化消费的氛围。

(二)旅游休闲将成为服务消费热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城镇居民在物质享受基本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必然会逐渐上升。旅游消费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精神消费为主的高级生活方式,必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和传统节日休假的实行,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必将呈现多样化,旅游消费将继续成为居民服务消费的热点。

(三)交通通讯服务消费升级将带动服务性消费提升

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种交通方式的出现及私车的增多,将使交通服务费保持一定的增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和购物非常普遍,通讯消费升级已成不争的事实。2012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每百户90台,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均支出达98.6元,比2011年增长65.5%[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化的需求将不断深化和扩展,并带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升。

(四)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将带动城镇居民服务消费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家务劳动呈现了社会化的趋势,人们希望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单一化,使人们对家庭服务、居住服务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对物业管理、安装与维修、清洁、学生接送、商品递送、搬家等便民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空间非常广阔。

四、提高小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对策

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扩大居民消费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就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提高小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对策如下:

(一)逐步提升小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小城镇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对服务性消费的支出较少,因此不管是城镇还是小城镇发展服务消费的关键仍然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具体做法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最低工资标准,政府部门要密切注意工资与物价的彼消此涨的关系,关注民生使居民收入能够正常增长。同时作为小城镇要特别关注居民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因为作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其成效更容易显现。要让居民用于消费、敢于消费。

(二)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服务业成本的降低会加快服务的消费力度,而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是降低服务业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三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社会化,就是逐步改变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封闭式自我服务的状况而坚持向社会开放;二是产业化,就是将大部分福利型的第三产业转变为自主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现代化,就是坚持以技术为向导,加强技术开发和改造,运用高科技材料,采用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方式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多样性使得现代消费服务呈现了差异化趋势。但由于从事服务工作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在面对现代服务消费的多样性和差异时很难保持一致的服务水平,因此,就不能满足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的素质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整体的素质。

[1]济源市统计局.服务性消费成为我市城镇居民消费新亮点[EB/OL].(2013-03-15)[2014-04-20].http://www.jystjj.gov.cn/tongyong/?PageNum=1&tit=统计分析&lb1=4.

[2]济源市统计局.2012年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11)[2014-05-11].http://www.etmoc.com/gedi/itemlist.asp?id=1857.

[3]孙曦.北京居民享受富裕消费[N].首都建设报,2008-03-03.

猜你喜欢

服务性济源市小城镇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济源市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