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赛学生选拔机制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李敏
李 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高等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通过技能竞赛可以展示学校实践教学成果,扩大校际交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技能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强化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竞技人才的成长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需要良好的训练环境、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政策的支持。为此建立高职院校参赛学生选拔机制必需从竞技人才训练、激励、选拔制度等三方面入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从2004年起,每年都要举办两次学生技能月活动,竞赛赛项达几十项,近三年来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达98项,666人次获奖,在学生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竞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人才选拔与培训等综合因素的体现,其中学生的选拔与训练机制最为关键。学院在多年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才选拔与培训机制。
一、科学高效的实践训练体系建设
(一)建立创新工作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竞赛成绩的取得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训练环境,学院各专业都创建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工作室”。配备齐全的专业设备全天候开放给学生使用,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制订详细培训计划,一般每周一个课题,安排专业教师定期进行辅导与讲座。教师也可以将自已的科研项目带到工作室让学生一起参与。创新工作室营造了一种严谨、活泼、和谐的学术氛围,这里是专业技能的培训基地,也是师生的科研基地,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高。
(二)构建“四级递进”式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夯实学生专业技能
构建“课堂培养——专业社团技能活动——特长教育——社会实践”四级能力递进式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培养: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专业社团技能活动:学院每个专业都有专门的学生社团,社团由学生自主管理,学院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与指导,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社团举行各种专业活动。通过专业社团进一步锻炼学生专业和社会活动能力;特长教育:利用选修课等形式成立特长班,对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加强训炼,强化其某方面的特长能力;社会实践: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入社区,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普宣传、企业科技服务、便民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四级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使一大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技能竞赛学生的选拔提供了参考。
(三)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纵观近年来的职业技能竞赛,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越来越关注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服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现在的职业技能比赛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验,因此在参赛学生的选拔上,除了专业技能外,综合能力的考核也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是协作与沟能能力,很多职业技能比赛要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其实这也是将来工作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特别是作为团队的队长,必须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必须准确表达自已的意见,同时还能协调其它组员之间的意见。
其次是服从能力,很多人认为服从能力不重要,甚至认为服从意味着没有主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生必须学会“服从”,训练时服从教练的安排、比赛时服从队长的安排、工作时服从企业的管理,这是一项基本的职业素质。
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必须有强大的耐挫折能力。一旦确定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学生在训练、比赛中就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会不断受到“失败”的挑战。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强,耐挫折能力强的学生,会将“失败”当作动力,会愈挫愈勇,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被“失败”打败,完全丧失信心。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经常碰到这类经受不住“打击”而自动退赛的学生。
第四是参赛团队的“队长”人选非常重要,他要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毅力,还要有灵活的头脑。在比赛中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有时一个技术方案经过多次尝试仍不能成功,此时就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经过讨论,如果认为技术方案没有问题,就应该继续坚持,要不断查找问题,直至完全成功。当然经过多次尝试后仍不能成功,此时就要再次讨论,考虑是否更换方案,如果一味坚持,在有限的比赛时间内很可能一败涂地。当然也不能遇到困难就更换方案,这需要参赛团队“队长”作出准确判断,关键时刻“队长”要作出决定,其它成员要“服从”。
最后就是要关注那些“顽皮”“有个性”的学生。纵观多年的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往往不是那些平时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有些“顽皮”的学生。这类学生思想活跃、在技术上有自已的理解,在比赛中他们往往能提出比较“新颖”的思路而获得成功。当然一个团队中有“个性”的成员不能太多,一个足矣,否则无法形成“合力”。
二、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政策是为了充分调动各行政部门、各教学系部和参赛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对参赛学生的鼓励,对参与教师工作能力的认可,是高职学校竞技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设立了专项奖金,奖励获奖师生。将教师的竞赛指导经历、成绩与工作绩效、职称评定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获奖学生在推荐入党、评先评优、奖助学金评定、推荐工作等方面优选考虑,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分级设赛层层遴选的人才选拔机制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
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成绩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这些数据能帮助分析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能预测学生专业能力能达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分析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竞赛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
(二)构建院(系)级、校级、行业级“三级”竞赛选拔制度
多层次设赛,分级遴选,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学校自2004年开始每年举行两次学生技能月活动,全校50多个专业都设置了技能比赛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有些比赛项目形成了品牌。学校教务处也专门拿出了部分资金,设置了重点专业重点项目的比赛,只有在院(系)级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校级比赛;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种专业竞赛,当然也只有在校级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才能参加。建立多层次设赛分级遴选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信心,也为学校推荐代表学院参加省、全国的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
四、结束语
职业技能比赛参赛学生的选拔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须从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出了合适的人,再加上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赛出好成绩。
[1]卢兵.创新技能竞赛管理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J].高职教育在线,2011(17).
[2]张璇.职业技能竞赛与选拔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8).
[3]谭世海.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
[4]魏娜.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与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