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文化的结晶与传承——重读《黑水魂》
2014-08-15□李宏
□ 李 宏
《黑水魂》一书出版于珍宝岛反击战之后的1979年,作者之一罗国士先生,曾与沈默君先生共同创作过《红灯记》的原创——《自有后来人》。两部著作都是反映黑土地的“抱团、反侮、抗暴”为主题的作品。《红灯记》自不必说,《黑水魂》也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与非同寻常的反响,曾引起团中央以及时任宣传部长胡耀邦同志的重视和支持,荣获全国百部优秀青少年读物的殊荣。30多年后重读这部记录、歌颂了黑龙江历史文化的《黑水魂》,仍然倍感亲切,深受教育和鼓舞。
黑水,是人们对黑龙江的简称或昵称,与长白山的简称组合而成“白山黑水”。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满清王朝的兴起之地,也是多民族聚集地。黑水在历史上曾是一条内陆河,但晚清之后被沙俄帝国主义侵略而被强行划为界河。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在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保卫自己的家园,与沙俄侵略者进行了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斗争,发生了众多的传奇故事,涌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形成了特有的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灵魂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沙俄帝国主义侵略的强大精神力量,及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黑水的历史文化精神永垂不朽,黑水人抗击沙俄帝国主义侵略的诸多传奇人物与事迹,令人震憾与永志难忘。正是缘于此,罗国士先生才以《黑水魂》作为小说的书名,其寓意十分深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无限期待。
黑水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以“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自然形态见证了这里人民的反侮抗暴的斗争史,也发挥了谱写这段历史的江河功能与重要“道具”的特殊作用。作为一种江河资源,她为世代居住这里的各族人民提供了渔猎生活的优越条件,“棒打狍子瓢勺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不是空穴来风的胡诌八咧,这是黑水流域资源秉赋的真实写照。即使进入农耕社会以后,黑水也在引水灌溉,木排流放,水上运输,包括产品交换和经贸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黑水流域民众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在卫国戍边的斗争中,也曾承载过大清战船痛击沙俄骚扰之敌,成为大清居民据险抗击沙俄军队入侵的屏障。但是由于晚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微,黑水也运送了沙俄的坚船利炮,以武力恫吓通过清朝边疆大吏签订了耻辱的《瑷珲条约》,不费一枪一弹,一步步将清政府逼得没有退路,最终割让了江东64屯大片土地。丰富的黑水历史文化,为《黑水魂》的创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素材,也焕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与激情,给予其非要“写出来、传下去”的正能量、内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作者就蕴酿创作一部反映黑水文化的长篇小说,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解除“反革命”的羁拌,罗国士先生都在“冥”思苦想作品的整体框架与具体章节的写作,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创作任务,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脱稿、当年审定、当年出版发行,创造了一项长篇小说写作的新纪录。
黑水流域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在满清时期,满族文化是皇封的主体文化,满族的民俗文化极其盛行。《黑水魂》几乎做了全景式的描绘,把满族的祭天、祭神、祭祖这“三祭”活动写得生动逼真,包括一些细节刻画得细致入微。作品通过关氏家族悲欢离合,节庆活动,既自然又规范地做了一次全景式的介绍。为推介与研究黑水流域满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活样本,为传承多民族的中华文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作品也通过对沙俄东正教进入中国以及黑水流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沙俄以宗教为掩护,实施文化侵略的卑鄙伎俩与罪恶勾当。觉悟的黑水流域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与之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文化领域与军事领域的斗争相辅相成,软硬兼施更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和残酷性。对于新时期的国防文化建设、国家安全战略实施,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被黑水阻隔世代居住在瑷珲两岸的关、唐两族血亲,即是满汉联姻的缩影,又是抱团抗暴的核心,国仇家恨将他们联结的更加紧密,把各族民众甚至与驻防官兵团结起来,给予入侵的沙俄军队与宗教神甫人员以狠狠的打击,让其领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决心和意志。《黑水魂》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弘扬和平、促进团结、鼓励合作,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警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