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工程措施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2014-08-15朱诗慧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洪涝抗旱防洪

□朱诗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异常活跃,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进行应对已明显不足。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汛抗旱的综合手段,在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或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为防汛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等特点,因而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应用广泛。

防患于未然是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汛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既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各地应尽早制订计划,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利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江河湖泊管理,坚决做好清障工作,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等违法行为,确保行蓄洪畅通无阻。

法律法规是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防洪抗旱配套法规,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随着防汛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对防汛抗旱政策法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故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完善工作,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

预警预报系统是技术支撑。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各地要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要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要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要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的水文特征值,运用这些措施,为战胜洪涝、干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物资储备制度是基础。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汛抗旱经费拨付过程缓慢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汛抗旱措施。各地要重视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加大防汛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把防汛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汛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各地都要成立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抢险队,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汛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汛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练,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险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猜你喜欢

洪涝抗旱防洪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