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鸡城市发展中的湿地开发与保护对策
2014-08-15杨文娟
杨文娟 李 嘉 张 楠
(宝鸡市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 陕西 宝鸡 721000)
湿地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纽带。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迅速发展,使得湿地退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城市的品味提升,并造成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城市湿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规划,不仅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还可为湿地后续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1 湿地内涵及其现状
1.1 湿地的内涵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的过渡地带,是一种地貌类型的总称。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态资源,被科学家美誉为“地球之肺”。联合国环境署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并列三大生态系统为:森林、海洋和湿地。
1.2 千渭之会湿地现状
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宝鸡市东部,渭河与千河交汇之处,离主城区约为12km,以河流湿地的典型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特征于一体,总面积约580hm2。西起蟠龙大桥、东至凤凰大桥东2km,南接滨河南路、北到王家崖水库库首和千河主河道两侧外延30m~50m。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城市湿地,其位置的特殊性和生态区位性至关重要。根据宝鸡市城市空间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的重心集中在中心城市,由宝鸡市自然空间条件的现状和制约性特点来看,未来宝鸡市北上跨越,东进延伸的发展策略适合千渭之会湿地的发展。同时,城市湿地开发和保护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遏制湿地萎缩及功能退化,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必将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
2 千渭之会湿地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湿地公园的开发,最大化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在创建城市绿肾系统、防洪排涝、减少污染、生态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但也在许多方面暴露出不足。
2.1 水资源评价不达标
湿地公园属于河流、湖泊湿地。考虑到王家崖水库的水资源利用,必须结合整个区域的生态大环境需要,兼顾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但是目前园区内河流缺水严重,挖沙挖石现象也非常严重,破坏了内部河床与驳岸,影响泄洪排洪的顺利进行,对生态建设危害极大。针对园区地表径流水质问题,应通过优化湿地生态净化功能、提升生态承载力、建立协同配合机制等方式,净化水质。另外,区域内气温逐年升高,年降雨量逐年减少,也对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出很大挑战。
2.2 植被分析评价种类单一
渭河、千河湿地植物及草本种类较为丰富,规划范围内植被覆盖率为37.26%,然而,乔木树种结构单一,缺乏观赏树种,未能充分体现绿化林带的生态多样性。绿化林带较窄,多以杨树、柳树等少量经济林为主。周边河滩地多被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使得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千河非法挖沙取石不仅破坏湿地植被,而且使得背河侧的防护林及经济林遭到严重破坏。
2.3 公园驳岸破坏严重
千渭之会湿地公园位于渭河与千河交汇处。其中千河驳岸破坏较严重,因开采、堆放沙石已使多处硬质驳岸遭到破坏。千河西侧部分驳岸主要为草坡驳岸(30%),自然化程度高。东侧驳岸以砂石驳岸为主(47%),河堤破坏严重,无绿化覆盖,驳岸形式单一,景观效果差。渭河部分河堤现状良好,但大部分渭河驳岸为草坡驳岸(56%)和少量混凝土斜式驳岸及细沙驳岸(25%)。虽驳岸形式丰富,但景观效果一般。
2.4 园区内水系防洪存在问题
渭河内已建与在建高尔夫球场占用大量空间,对泄洪通道及泄洪流量有很大影响。千河堤坝损毁严重,且挖砂采石严重影响行洪安全。园区范围内千河、清水河、马尾河同时汇入渭河,但园区内只有部分渭河河堤为百年一遇洪水设防,防洪安全令人担忧。而且千河河道没有统一的防洪规划,也无统一的防洪标准。更重要的是现状防洪工程标准偏低,某些河段防洪工程标准不足五年一遇,并且堤防断面形式不标准,多种多样,堤段间衔接不合理。
3 湿地公园开发与保护对策
3.1 针对驳岸破坏现象,对水岸进行恢复
通过分析湿地公园水位动态变化,可以界定不同水位(常年水位、丰水位、枯水位)状况下水体边界,掌握水陆交界区域植被分层、自然演替及使用状况,规划不同类型护岸对策。
(1)千河堤岸恢复对策:在两岸各建8m~10m及10km长的河流堤岸,坡比1∶10,除亲水平台部分外,以恢复建设自然堤岸为主,栽植各类水生植物,形成滩面水景环境。
(2)渭河堤岸恢复对策:在两岸各建20m宽、6km长的渭河双层堤岸,在邻水处建立自然滩面,栽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景观。
(3)护岸应维持自然生态的渗透性,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并为动植物创造生息场所。采取工程措施加固堤岸,其所用材料质地应与环境协调。
3.2 净化水体的处理思路
(1)在千河、渭河恢复建设滩涂地、自然水体和栽种水生植物,为各类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在凤凰大桥下游200m处建设一座橡胶拦水坝,形成80万m2左右的大型水面。
(2)针对千河、渭河重金属污染现状,在千河污水处理厂处设计人工湿地,在河流汇入渭河处设计生态湿地处理污染,并对渭河的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3)为了减少营运期污水排放对园区水环境的影响,应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以达到净化园区水系的目的。
3.3 规划植被分区配置,维持和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1)在湿地开发与保护中,应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特征,设置不同种类的植被区,以形成稳定、高效的湿地植物群落,为湿地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2)结合湿地植被特点,在湿地范围及沿河植物带,形成乔木-灌木-草本-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复合群落结构,并在湿地范围内构建湿生-浮水-挺水-沉水的群落结构,起到湿地恢复、净化水质、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保护生态多样性的作用。
(3)以恢复原生态的湿地植被景观为目的,主要使用乡土树种,注意防控外来物种的入侵,建立由水生到陆生的完整湿地系统。以营造地带性植被为目标,改善植被群落分布结构,通过植被景观营造构建与外围廊道的连接,形成四季有景的湿地景观。
3.4 园区内防洪问题对策
(1)建议园区内渭河段局部地段采取河道拓宽手段进行防洪。因千河大堤部分堤坝损坏,对部分河道较窄地段进行两岸退建新堤或者一岸退建新堤,以百年一遇防洪为标准。
(2)在枯水期对千渭两河河底堆积物进行清淤工作,保证防洪通道顺畅,并在千渭交汇处建设滞洪湿地,在涵养水源的同时,延长洪水汇流时间,从而消减洪峰流量。
(3)增设水文监测站,增加观测设施,增加河道两岸的防汛机构及通讯设备,建立健全流域预报预警网络体系。
(4)设立泄洪通道,在千河河堤两侧外围规划雨水收集暗渠,用于收集从两侧台塬汇集的雨水。经过湿地处理后进入千河,作为河道补充水源。而在汛期则可为千河防汛泄洪提供支持,将千河洪水抽取后排入市政管道。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管是驳岸恢复重建、净化水体,还是制定防洪对策、植被多样性恢复,都是以提高湿地生态坏境为主要目标。在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中,各个环节应连锁相扣,才能达到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这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居民居住环境都有不可限量的贡献,也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