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变形监测设计
2014-08-15刘芸华付典龙
刘芸华 付典龙 刘 洋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1 前言
工程建筑物建造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基上,在各种力的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其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情况和性质,为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提供依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此外,还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来检验设计、指导施工和运行调度等。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西省赣江中游,是赣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主体工程,也是江西省大江大河治理的关键性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有泄水闸、挡水坝、河床式厂房、船闸、左右岸灌溉总进水闸及鱼道等。大坝为混凝土闸坝,全长845.0m,坝顶高程51.2m,最大坝高44.9m。
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地质条件及水工建筑物布置特点,安全监测的重点为大坝基础、两岸坝肩、主要建筑物及边坡。本工程所设监测的项目有:巡视检查、环境量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土压力监测、水力学监测等。
变形监测是建筑物安全监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该指标可直接了解到大坝的工作性状,了解到变形的发展趋势和其变化规律,这对判断大坝是否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变形监测范围及监测项目
本工程永久挡水建筑物、泄水闸、挡水坝、厂房(挡水部分)、船闸上闸首等为1级建筑物,大坝两岸开挖边坡为1级边坡。工程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应考虑在坝体、坝基、坝址岸坡及危及大坝安全的不稳定库区边坡等部位布设监测仪器。
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坝体和坝基位移、倾斜、接缝和裂缝变化均为必设监测项目;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边坡表面位移及其岩土内部位移为必设监测项目。因此,本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项目包括大坝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倾斜、接缝和裂缝变化、坝基基岩变形、边坡表面位移及其岩土内部位移等。
3 变形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选择
变形监测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重点之一,必须建立监控全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网络。应选择稳定可靠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确保满足量测精度要求,所测数据应充分可靠,还应具有先进性和长期稳定性,并能反映出当前大坝安全监测的技术和水平;所选择的监测方法和监测仪器设备应充分考虑操作简便,具有快速、准确获得可靠监测资料的性能;此外也应满足其经济合理性,获得较高的性价比。在遵循上述原则情况下,本工程各项变形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选择分述如下:
(1)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通常采用视准线法、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另外还有交会法和导线法等。视准线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人工观测,不能实现自动化监测。另外,根据坝顶布置情况,为满足通视要求,视准线需布置在坝顶上游侧,其观测精度会受到库水面水蒸气造成的旁折光影响。真空激光准直法精度高、速度快,能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先进,但造价较高。引张线法适合于直线形混凝土坝,具有设备费用低、操作简便、测量速度快的特点,而且便于遥测自动化。峡江枢纽大坝各建筑物基本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便于布置引张线。因此,依据上述情况,本工程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引张线法。由于大坝两岸地面无稳固实可靠的区域可供设置观测基准点,故引张线两端点均设一倒垂线作为基准。
(2)大坝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有几何水准测量法和静力水准测量法。几何水准测量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人工观测,不能实现自动化监测。静力水准测量法能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为使观测操作快速简便,尽可能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因此,本工程大坝垂直位移监测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法。在静力水准端点设一双金属标作为基准。
(3)大坝倾斜、接缝和基岩变形监测。大坝倾斜可采用几何水准法监测,也可采用连通管(静力水准)和遥测倾斜仪监测。为实现自动化监测,并考虑到静力水准受到坝顶其他设施布置(如启闭门机等)影响,本工程大坝倾斜监测采用遥测倾斜仪进行监测。坝体接缝变化采用遥测测缝计进行监测。坝基基岩变形采用基岩变位计进行自动化监测。
(4)大坝开挖边坡表面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和三角网法监测。由于受工程布置及地形条件限制,视准线的通视条件及工作基点的布设条件均受到影响,故本工程大坝开挖边坡表面水平位移采用三角网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监测。工作基点应按三角网的边角要求进行布设,交会边长在300m左右,基点与测点间连线的夹角在60°~120°之间。为此有部分工作基点需坐落在建筑物上或工程变形影响范围内,这时必须在工作基点处设置倒垂线作为基准点。本工程可利用坝顶引张线的基准点(倒垂线)作为边坡表面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所利用的倒垂线有布设与左岸挡水坝段的IP1和IP2、右岸挡水坝段的IP5。
(5)大坝开挖边坡表面垂直位移监测。采用一等精密水准法进行监测。由水准基准点来引测、校测工作基点(起测基点)的垂直位移,本工程可利用布设于坝顶的双金属标作为水准基准点。
(6)边坡岩体深层位移监测。左岸开挖边坡为岩质边坡,采用多点位移计进行监测,多点位移计为三点式。右岸开挖边坡为土质边坡,采用钻孔测斜仪进行监测。钻孔应深入至下部岩层,根据边坡地质情况,孔深距地表均为20m。
(7)船闸闸室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引张线法监测闸室右边墙垂直流向水平位移,引张线两端点设一倒垂线作为基准。
4 监测设计总体结构
峡江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系统的运行可分为三个环节: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资料分析及建筑物安全度评价。数据采集包括测量控制单元MCU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人工采集和巡视检查。该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监控:第一层监控是将分布于各建筑物上的各类传感器就近引入相应的MCU(测量控制单元),由测量控制单元进行第一级监控;第二层监控是将分布于各部位的MCU(测量控制单元)接入坝上监控站,由坝上监控站进行第二级监控;第三层监控是将坝上监控站接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办公大楼内的安全监控中心,由安全监控中心进行第三级监控。
5 变形监测布置
(1)大坝水平位移监测布置。由于受坝顶布置的限制,只能在上游侧布设监测通道(包括引张线和静力水准)。峡江大坝全长845.0m,由于引张线长度不宜大于300m,故需分段设置,共分3段,即在左岸挡水坝段、泄水闸坝段、厂房坝段至右岸挡水坝段各设一条引张线,每段端点均设一倒垂线作为基准,孔深以二分之一坝高进行控制。在每个大坝段布设一个测点,共布置32个测点,5根倒垂线。
(2)大坝垂直位移监测布置。在左岸挡水坝段与门库坝段之间为跨度为47.0m的船闸坝段,其上部设有拱形桥,由此限制了静力水准的连续性,故将其分为2段进行设置,每段端点均设一双金属标作为基准,孔深以二分之一坝高进行控制。在每个大坝段布设一个测点,共布置37个测点,2根双金属标。
(3)大坝倾斜监测布置。在泄水闸段两个监测断面的闸顶,沿顺水流方向在上、中、下游适当位置各布设3支遥测倾斜仪,共布置6支倾斜仪。
(4)大坝接缝监测布置。在坝基开挖陡坡处坝体与岸坡之间、各坝段之间分缝处设测缝计,以监测各结合面的接缝开合度,总计设42支测缝计。
(5)坝基变形监测。在坝基 F2、F5、F6、F8断层上下盘各布置2~3支基岩变位计,以监测断层处坝基变形情况,共布置22支基岩变位计。在各坝段典型监测断面上各布置2~4支基岩变位计,共布置14支基岩变位计。
(6)右岸开挖边坡变形监测布置。由于开挖边坡长度较长,在大坝右岸边坡布置了8个监测断面;在坝左岸边坡布置了2个监测断面。在每个监测断面上设置了2~3个位移标点、1~2个岩体内部位移测点。另外,由于施工期在右岸边坡出现了坡面裂缝,故在裂缝部位埋设单向裂缝计对其进行监测。右岸变形监测项目及设施有:位移标点23个、工作基点5个、测斜孔11个、裂缝计6支。左岸变形监测项目及设施有:位移标点5个、工作基点5个、测斜孔4个。
(7)船闸闸室水平位移监测:引张线布置在闸室右边墙顶部,以观测其垂直流向的水平位移。每个闸室段设一个测点,共设10个测点。峡江船闸闸室全长174.0m,其引张线长度不大于300m,故只分一段设置,并在上、下闸首各设一倒垂线作为基准。
6 结语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已于2014年8月底进行一期下闸蓄水,并初步发挥工程效益。至此,枢纽安全监测系统也初步建立,并获取施工期监测资料,对施工期间工程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处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该工程的安全监测设计是合理的,所埋设的监测设备是有效的。陕西水利
[1]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设计自检报告[R],2013.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勘测设计院,常州金土木工程仪器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张启岳等.土石坝观测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1-26
[4]华东水利学院.水工设计手册(第六卷)[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6-488~6-501
[5]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