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造林地的封山育林规划设计
2014-08-15冯晋东
冯晋东
(娄烦县国营汾河林场,山西 娄烦 030300)
所谓封山育林,就是在人为活动频繁,难以成林的地段,限制放牧、打柴、割草等人为破坏林木生长的活动,使之逐渐恢复成林的一种育林措施。针对困难地造林的具体状况,采取科学的育林手段,使其达到恢复森林植被培育目的。封山育林是增加森林植被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采取一定的营林手段和人工干预措施,使森林植被从简单向复杂阶段演替发展。因此,封山育林是符合森林群落演替规律的,相比人工造林可能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通过封山育林,不仅可以改善现有林分状况,而且可以在人工造林困难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上培育森林,恢复植被。
1 封山育林规划
封山育林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山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规划的指导思想,应本着从促进农业生产出发,妥善解决封山育林与群众砍柴、割草、放牧之间的矛盾,做到农、林、牧全面发展。
规划时,要掌握地区性森林资源状况,详细调查封山育林区的土壤、母岩、地形因子和植被状况。还应考虑能连接零碎分布的现有林分,通过封育,使困难造林地段实现成林目的,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形成较为广阔的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功能增强和生态环境改善,并有利于培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封育区设计
封育区的设计包括封育范围、封育年限、封育类型、封育目标、育林措施等内容。在设计时要结合已有资料对封育区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封育区的地形因子、土壤、母岩和植被状况,并尽可能调查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植被情况。困难造林地包括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这些地类由于缺水、土壤瘠薄,人工造林成本高、难以成活,因此要采取成本低、效益高的封育措施恢复植被。
2.1 封育类型的确定
划分封育类型要做好外业调查,对这些地类内幼苗、幼树、下种母树、有分蘖能力强的伐根数量进行统计。如果数量达不到封山育林标准最低数量,封育类型只能划为灌木型、灌草型。实践证明,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残次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封育类型可划为乔木型。
2.2 封育年限的确定
封育年限是指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的年限。预期效果是指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等地类标准。封育年限的确定十分复杂,要根据当地封育条件、封育类型和人工促进手段,因地制宜地确定封育年限。根据《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育年限:北方地区为4年~6年。
2.3 封育措施
封山育林措施包括设置封山育林标志牌、配备专职护林员、机械围栏进行禁牧等一切有利于林木生长的人为活动。对灌木型、灌草型封山育林地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了,但对乔木型、乔灌型封山育林地,应采用不同的封育措施。
封育区内,要根据封育目的,对目的树种少、天然更新有困难的地方实行采、改、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疏林补植、残次林改造、人工更新造林等措施,使封育区内的树种结构科学合理。未成林造林地的育林措施要设计进行补植和抚育,在补植时要合理搭配树种,综合考虑搭配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使树种能够最大程度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最大程度与封育目的和方向相吻合。乔木型、乔灌型的育林措施,还应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相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有:
2.1 保留母树
母树应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结实能力强、树冠发达抗风力强的壮龄树木。一般母树应在中间为好,最好配置在高地上,增加种子飞扬能力。
2.2 整地和除草
整地除草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一种必要技术措施。整地除草可以疏松土壤、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植物间竞争,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扎根生长。笔者近几年在难造林地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中,采用局部块状整地的方法。采用块状整地,块的大小一般为0.50m×1.0m、l.0m×l.0m等。块的数量每亩约100块~200块。整地最好在种子年进行。针叶树种以夏末秋初最好。整地过程杂草易于侵入,过晚种子已飞散,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补植补播
补植补播能避免出现空地,使幼苗幼树分布合理,有利于成林后形成密度适中的优良林分结构。补植补播的措施形式多样,要按母树和幼树幼苗的分布情况确定补植补播地点和密度,在考虑封育目的的同时,还要以自然演替规律为指导,选择建群树种进行补植。根据历史资料,如果曾经有过珍稀树种分布的地点,则应积极考虑配置这些珍稀树种。并尽量引进多树种,变纯林为混交林,转化为近自然状态,赋予其依靠和利用自然力的生长与更新机制,以规避生物多样性贫乏、生态功能低下等弊端。
我们采取的补植补播措施有:①在雨季利用营养钵苗补植。补植时间选在雨季,树种采用2.0a~3.0a生营养钵油松苗,每亩栽植50株~60株。②雨季撒播臭椿、栎类等种子。时间选在雨季,以虎榛子为幼树的封育地内要撒播臭椿、栎类等种子。
2.4 抚育
对封育后形成的幼树,要加强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和林木抚育,以及幼林保护等。通过幼林抚育管理可以保证苗木稳定过渡到成活阶段,促进林分适时郁闭,加快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一是通过一定的土壤管理措施,如扩穴、松土等,为林木生长创造比较优越的环境,满足苗木对水分、养分等生活因子的需求。二是通过一定的措施,如修枝、摘芽、除蘖、平茬、间苗、定株及幼林补植、截干等抚育措施,使树体营养合理分配,促进幼树生长迅速、旺盛,并形成良好的干形。三是通过一定的保护措施,使林分免遭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如干旱、风、霜、雪、冷冻、火灾等,以及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及人为破坏,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上述抚育措施,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实施的林种、树种、开始年龄、季节、间隔期、强度等综合因素。
3 结束语
封山育林,符合森林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通过封禁能创造休生养息的环境,使荒山、疏林、灌丛发展为森林和灌草植被,以增加森林资源,改善森林资源结构。在现代林业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困难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育林手段和措施,一定会大大提高封山育林的成效,达到恢复植被的培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