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建议
2014-08-15陈志明
陈志明 袁 霖
(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委员会 225001)
1 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发展现状
蔬菜流通销售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对蔬菜零售价格高低和产品质量好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扬州市的蔬菜流通模式以生产—批发—零售为主体,辅之部分蔬菜直销、蔬菜配送、蔬菜直通车和网上销售等。扬州市现有大小蔬菜批发市场9家,占地面积26.35万m2,年成交量611.86万t,成交金额110.21亿元。其中江苏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龙头,该企业创建于1988年,目前占地面积13.32万m2,年成交量600万t,成交金额98.8亿元。全市农贸市场180多家,其中市区农贸市场60多家,是蔬菜零售的主要形式。近两年,蔬菜销售流通环节过多造成销售成本较高的问题,引起了扬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1 领导高度重视
就蔬菜流通销售问题,2012年12月25日朱民阳市长在贯彻落实 《省政府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时提出,如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解决农民放心种植、市民放心食用的菜篮子问题(要从源头上减少流通环节,保证合同叶菜收购,控住物价等关键环节,解决问题)。2013年1月6日朱市长在 《2013年度绩效管理项目基本情况表》上批示:“此投入不拟投入种菜硬件,主要用于市民如何方便购得有机菜、平价菜、新鲜菜和市区售卖载体;主要用于同菜农谈定收购菜价和数量、补贴价差和收购量;主要用于田头到餐桌的物流补贴”。
1.2 制订相关政策
(1)认真组织外出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如何减少蔬菜流通环节,2013年1月上旬,扬州市农委组织人员赴上海、南京调研了上海祥德农贸市场、都市菜园生鲜连锁公司及门店、南京众彩物流农副产品进小区以及产业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初步思路。4月下旬,市政府领导带领农委、商务、物价等菜篮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赴南京众彩物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再次学习考察蔬菜进社区的经验和做法。(2)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通过考察,扬州市农委形成了《上海、南京等市生鲜连锁网络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和《扬州市促进蔬菜生产发展减少流通环节保供应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推进,即推进生产基地组织化程度、推进配送分销(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超市加基地对接、推进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与销售市场对接、推进缺期蔬菜生产价格保险和市场补贴。
1.3 多种形式并举
(1)电子商务配送体系:江都区的江苏宏信龙集团创办的宏信龙生活馆主要通过互联网销售蔬菜等农副产品,2013年4月份试运行,目前已有4000多名会员,日销蔬菜近5000kg。由沙头园区与江苏惠生活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蔬菜电子商务配送项目目前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将由沙头园区代表市财政出资500万元,与南京江苏惠生活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册2000万元成立扬州惠生活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蔬菜等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配送,2013年内将上线运行。(2)蔬菜进社区:扬州市农委已联合扬州电广新媒体和润泽、红月亮、万禾等合作社,组织了20多场次蔬菜进社区销售活动,每次销售品种均在20个以上。(3)蔬菜直销店:2013年上半年市区又新开设了20家蔬菜直销店,目前全市蔬菜直销店有101家,其中市区有70家。(4)蔬菜配送:目前全市开展蔬菜配送的企业、合作社有10多家,其中以润泽农产品合作联社与市区学校开展的农校对接影响最大,接受配送的学校有11个,每天配送蔬菜农副产品约12.5t。
1.4 加大资金扶持
2012年以来,我市共拿出700多万元用于支持平价店,与江苏惠生活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市财政出资500万元进行股份合作。
2 蔬菜直供直销模式及影响因素
目前我市蔬菜直供直销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1 农民自产自销
农民生产的蔬菜直接进入农贸市场销售,这种形式主要是生产基地靠近城区,农民进城方便,家庭种植规模不大。如宝应的安宜镇北港村传统的146.67hm2叶菜生产基地基本是这种模式,每个农户种植规模0.13hm2左右,距离城区4~5km。农民直接零售,价格和收益均较高,消费者也能吃到价廉物美的新鲜蔬菜产品。
2.2 平价直销店
蔬菜平价直销店是近几年新发展的销售形式,目前全市约有101家。以江都的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该公司蔬菜生产基地面积33.33hm2,在扬州市区(含江都区)设立38家连锁超市门店,年销售蔬菜近5000kg。
2.3 蔬菜进社区
这是2013年我市开始正式运作的一种直销形式,由蔬菜生产合作社组织蔬菜等农副产品直接进入社区销售。我们通过与扬州电广新媒体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由其进行宣传,落实社区和场地,由润泽、红月亮、万禾等蔬菜生产合作社组织蔬菜产品进行销售,2013年已组织了20多场次。
2.4 蔬菜配送
由蔬菜生产企业与学校、企业挂钩,签订购销合同,提供蔬菜产品。如超大集团江都分公司与台资企业永丰余集团签订蔬菜供销合同,年供应蔬菜500多t。应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有10多家,其中润泽农产品合作联社开展的农校对接配送11所学校。
2.5 影响因素
影响蔬菜直供直销的因素主要有:(1)人才是关键。生产者的素质总体不是太高,缺乏经营才能,加之蔬菜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时间长,由生产者创办直销店、组织蔬菜配送难度较大,成功的也不多。(2)政策是支撑。过去重视发展生产较多,研究流通不够,政策扶持不多。(3)衔接是桥梁。物价部门扶持的平价店,由于不能和生产基地直接挂钩,大多数产品还是来自批发市场,没有太多的价格和产品质量优势。(4)距离是障碍。蔬菜生产基地向农区转移后,种植规模扩大,产销距离加大,使大多数蔬菜生产者无法直接进入零售市场。
3 蔬菜流通中面临的问题
3.1 研究扶持不够
近10多年来,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蔬菜生产基地几乎全部被城市建设所占用,近年来发展的生产基地大都远离城区,单体种植规模扩大,使过去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无法继续。面对现在的流通环节过多、销售成本过大的情况,政府部门研究不多、措施不力、扶持不够。
3.2 投入费用过高
以扬州市平价直销店为例,在一般地段的小区集中居住地,一间50m2门面费用为2~5万/年,另外还有人工工资、装修费用等,开展直通车需要配备车辆、驾驶员,开展网络销售,需要投入网络硬件、仓储设备及物流等成本。可见,与传统的自产自销等模式相比,销售成本的大量投入制约了直销直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3.3 专业人才缺乏
发展现代蔬菜流通业态,需要产品分级、包装、物流管理及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全市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人员多为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的农户,缺乏复合型的经营人才,综合管理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3.4 配套设施不全
冷藏室、储存室等配套设施跟不上,造成流通环节损耗率增加,变相提高了蔬菜销售成本。据调查,由于缺乏高标准的冷藏、储存设备,部分平价直销店损耗率约在10%以上。另外,发展网络销售,需要配套社区物流服务站点、电子触摸屏以及电脑等。
4 相关建议
4.1 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对菜篮子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促生产、保供应。生产是消费的基础,应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基地设施化比重,增强蔬菜生产的抗灾能力,缓解蔬菜季节性问题,降低淡季对外调蔬菜的依赖度,增加本地蔬菜的供应率。加大对直营方式的扶持力度,稳价格、惠民生。采取补贴运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价格和利润提出要求,引导蔬菜经营者合理制定价格。
4.2 规范市场秩序
建议政府建设公益性蔬菜流通市场、收回农贸市场个人经营权或对个体经营市场进行严格管理,规范农贸市场摊位费收费行为,强化农贸市场各类收费检查力度,严禁各种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对绿色蔬菜通行费用减免放行,指导和督促蔬菜流通主体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规范有关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轻蔬菜经营者负担,降低流通成本。
4.3 加强服务指导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及种植大户等主体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的项目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直供直销的示范典型,并通过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推进氛围。把农产品流通作为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的培训力度,培养储备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产品营销人才。
4.4 加强政策扶持
要加大对蔬菜流通新模式的研究和支持力度,鼓励开展蔬菜电子商务配送、蔬菜配送、平价直销店、蔬菜直通车进社区等新型流通销售模式。加快建设产地、集散地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建设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加强蔬菜预冷设施、冷藏设施建设,推广节能环保的冷藏运输车辆及配套设备,逐步形成覆盖蔬菜从采摘到零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降低损耗,延长销售期。加快构建现代流通机制,开展社区物流服务试点建设,做到小区基本全覆盖。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开展生产基地认证和诚信建设,提高自身品牌形象,加强与伙食单位的挂钩合作。鼓励引导各种资本、优秀人才参与发展蔬菜流通销售新模式。保障运菜车辆进城方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