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荷兰经验 发展金山蔬菜产业

2014-08-15冯春欢

上海蔬菜 2014年1期
关键词:金山区荷兰温室

冯春欢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 200540)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农业,是金山区农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面对人口多但劳动力不足、生产总量大但综合竞争力不强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因素,借鉴荷兰蔬菜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都市化背景下金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荷兰蔬菜产业的现状与主要做法

荷兰国土面积415万hm2,土地面积318万hm2,种植面积230万hm2,人口1640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荷兰又是一个低洼之国,一半的国土面积在海平面之下。对于发展农业而言,虽然自然资源并不优越,但保持创新性的战略,使荷兰稳居世界第3大农产品出口国。

1.1 蔬菜产业现状

温室栽培是荷兰蔬菜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近年来,荷兰的玻璃温室作物生产面积稳定在1万hm2,其中约有50%的面积用于蔬菜生产,种植品种以番茄、甜椒、黄瓜为主,智能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为荷兰温室蔬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荷兰的温室蔬菜实行一块土地目标多元化,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发挥着生产、休闲、教育等作用。

1.2 主要做法

1.2.1 精细的育种研究 荷兰的蔬菜种子出口额居世界各国蔬菜种子出口额之首,出口份额占到了40%,是美国的2倍,丰厚的种质资源是荷兰蔬菜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高效益的根本所在。(1)注重基础研究:配备进行分子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优秀团队和先进设备,创造一个新的、想要的、可以一代代遗传的性状,以快于常规育种3~4倍的速度培育高产量、高品质、高稳定性、高适应性、高抵抗力的品种。(2)注重专业分工:种子公司之间品种不交叉,各自有主导作物和主推品种;公司内部工作不交叉,在不同的品种研发环节设置的专业人才和设备也不同;育种与种苗生产不交叉,种子公司只负责研发新品种和种子商品化,育苗公司只负责为种植者育苗。(3)注重结合需求:需要减少或杜绝使用杀虫剂时,培育出叶菜的叶片能产生一种杀死害虫的毒素或吸引天敌的性激素;需要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时,培育出发芽率能达到100%和生长整齐度高度一致的番茄种子,每粒种子可以卖到1欧元。

1.2.2 紧密的产研结合 荷兰的蔬菜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思维性的教学使知识充分运用到生产,实用性的科研使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1)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归并9大研究所,做强1个农业方面的大学,成立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建立1支有国际研究眼光的教授队伍,并善于倾听产业和农民的声音,使得农民—政府—产业的关系更加紧密。(2)强化企业和科研联姻:企业、科研、政府紧密协作。企业直接投入科研,不完全依赖于政府,科研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科研院校与企业全方位合作,根据需要提供技术支撑;政府鼓励企业完成既定的科研指标给予经费支持。(3)提高生产和经营者素质:通过教育,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职业教育,学习现有知识,用以解决问题;学术教育,创造新知识,用以分析问题。所有从业人员都有资格执照,5年为期,期满重新学习。对于种植商,创办读物,以论文传播知识并组织交流。

1.2.3 无缝的产销衔接 产业链的合作造就了荷兰蔬菜生产、加工、运销等各环节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同时也使各环节获得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利润。(1)市场导向生产:以需求来引导市场,以市场来引导生产。如控制荷兰番茄80%销售量的安博涵公司,根据每天的番茄需求量对农民下订单,农民根据定单安排种植、收获的时间,并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每一环节都非常精确,不产生任何浪费。(2)产销分工明确:种归种,卖归卖。种植者自己并不直接销售产品,集中精力从事生产。运销公司为种植者提供分级包装、冷藏保鲜、配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育种、温室、基质等公司提供蔬菜种植需要的一切投入品。各环节分工又协作,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最高效益。(3)交易高度诚信:以销定产,生产者和销售者签订严格的协议,严格履行承诺,不论是生产者保质按期的交货,还是销售者保价足量的收购,无不考验着双方对时间精确程度的掌控能力以及自信与诚信。

1.2.4 闭合的绿色种植 闭合的系统,生产内部循环,使资源运用到极限,最大限度减少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1)基质循环利用:荷兰的温室蔬菜90%以上采用基质栽培,有效地控制作物根部环境和病害发生,并按植物需求提供养分。基质经高温杀菌后循环使用,对不可再利用废品由基质的生产商负责回收。(2)肥水循环使用:正确地控制水分与养分的供应,数据精确到每株植物、每片叶片,多余的肥水收集处理后再利用,创造了1个闭合回路的水循环系统,5L水产出70kg产品,相比露天种植60L水产出5kg产品而言,充分利用了水资源。(3)生物防治病虫草害:使用天敌、色板和防虫网等非化学方法控制虫害,运用植被覆盖控制草害,精确的控温控湿方法控制病害。非化学控制方法和计算机预警监测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

1.2.5 智能的机械运用 在荷兰,35%的生产成本用于劳动力,所以温室蔬菜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如何节省劳动力来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1)规划科学合理:根据生产需要制订建设方案,建造温室之前会先进行周密的设计。经营者首先确定需要种植的作物品种,并与温室公司共同研究确定规划布局后再施工建设。(2)技术集成运用: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将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有机整合,创造理想的人工气候环境,按照工业化方式进行蔬菜生产,延长生长周期,实现周年供应。(3)全程机械生产:从蔬菜播种、催芽、分级移苗、装盘到产中的移栽、灌溉、内部运输,从产后的分级挑选、传送到转化为商品的纸箱定型、包装、堆垛、捆扎、贴标等,几乎全程自动化,最大限度地运用机械替代人工,降低生产成本。

2 金山区蔬菜产业的现状与不足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南濒杭州湾,陆地总面积611km2,耕地面积近2.67万hm2,常住人口73万,是上海市最重要的地产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作为金山农业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正向着建设品牌化、休闲化、生态化的方向迈进。

2.1 蔬菜产业现状

金山区是上海最重要的菜园子,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的10%,绿叶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的13%。(1)产业优势明显:全年蔬菜种植总面积1.33万hm2次、总产量45万t、总产值8亿元,占全区种植业产值的41%、农业总产值的22%,是仅次于粮食的第2大农业作物,每年都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2)设施逐步完善: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截止“十一五”末,全区共投入4.7亿元建成1600hm2设施菜田,设施化率达到了51%,为实现周年生产、市场供应淡季不淡提供了保障。(3)品牌效益初显:银龙、鑫博海和亚太等3大蔬菜龙头企业已逐步成长为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龙和亚太的田妞品牌先后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特别是在出色完成世博会和世游赛蔬菜供应任务之后,金山区蔬菜的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2 主要不足

2.2.1 品种特色不明显 金山区蔬菜产业虽然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生产结构得到了不断地优化,实现了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的跨越,但种植品种过多过散,一般1家农场种植10余种甚至几十种蔬菜,种植者对栽培技术只懂怎样种得出的“皮毛”,不懂怎样种得好的“精髓”。同时,由于品种分散,难以集中有限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尤其缺乏具有高辩识度、明显区域特色的拳头产品或支柱产品。

2.2.2 设施匹配度不够 金山区“十一五”期间建成了1600hm2设施菜田,但保护地栽培面积仅有666.67hm2,其中单体管棚占98%,连栋大棚占2.9%,玻璃温室只有0.1%,且此5000m2的玻璃温室仅用于蔬菜的工厂化育苗,生产设施较为薄弱,并存在一棚多用现象。由于缺乏专业化生产设计,大棚设施和生产要求不适应。同时,农机和农艺缺少融合、硬件和软件缺少整合,从而造成设施利用率低下,资源损耗率却相对较高。

2.2.3 产销联系不紧密 银龙、鑫博海和亚太3大龙头企业与本企业的直属基地联系紧密,与面上生产基地的联结还较为松散,对提高我区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贡献还不够大、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尚显不足。企业之间的产品相似度高但合作较少,没有形成整体合力,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够强。

2.2.4 循环利用意识淡薄 蔬菜种植仍以土壤栽培为主,尚不能有效地解决连作障碍问题。灌溉与排涝虽已基本做到自动化,但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的意识还不够。浇溉过度造成水混带着药剂和肥料残留物直接流至周边河道,从而使点源污染扩散为面源污染。蔬菜外叶、秸秆等废弃物难以处理,绝大部分农场将其挖坑填埋或集中丢弃在场部角落,任其自然腐烂,废弃物的堆放场所脏、乱、差。

2.2.5 劳动力严重紧缺 蔬菜生产工作环境差、强度高,夏天太阳晒、冬天北风吹,本地年轻人不愿从事蔬菜生产,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一线从事劳作的本地菜农已是祖辈,许多农场10年前工作的爷爷奶奶,10年后仍是这些爷爷奶奶。劳力资源枯竭,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从事蔬菜生产的“高级蓝领”处于稀缺状态。

3 借鉴荷兰经验发展金山区蔬菜产业的建议与思考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温室设计和功能开发,是荷兰温室蔬菜生产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在工作中设立既定目标,有所作为,共同实现,是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管理团队留给我们的成功秘诀。

3.1 筛选重点品种,突出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着重筛选有基础、市场前景好的品种,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如金山的结球生菜在2007年就被列为上海市区域特色农产品,全区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可以此为基础,在品质上狠下功夫,提高商品性,延长供应期,进行商标注册,建立地方标准,组织绿色认证,力争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最好、最有影响力的产品。

3.2 集成技术运用,突出软件建设,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

转变温室设施的建设理念,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向土地要效益,促进工业、信息技术与蔬菜生产、农艺、环境技术的融合。着力开展具有冬天防止热量散失的隔离层、提高光使用效益的LED灯、能将产量提高10%的漫反射涂抹材料的新型节能温室的研究。着力研究生态防控技术和精准控温控湿技术,推动蔬菜生产由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3.3 紧密产销衔接,突出产业链建设,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

促进龙头企业与面上基地、农户的联结,进一步旋紧产业链条扣,以龙头企业加基地的形式,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性,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将部分专项直补资金由补贴种植户转为补贴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施行保护价按约收购和利润二次分配,保障双方收益,实现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合作生产,使农场专注生产、龙头企业专注销售,推进专业化分工。着力发挥蔬菜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龙头企业间的协作,在“接二连三”上分开主攻方向,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整体实力。

3.4 构建内部循环,突出生态建设,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宣传基质栽培优势,并通过政策扶持来予以引导和推广,提高生产可控性。着力灌输节水灌溉和雨水回收利用理念,积极争取支持,开展试点,建设雨水收集和田间贮水池,实现保护地设施区域用水的初步循环。着力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将沼气、沼渣和沼液利用工程建设引入 “十二五”设施菜田建设,促进设施菜田废弃物的转化利用,通过沼渣、沼液的合理使用,培育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危害,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和产量,实现沼和菜的有机结合及循环发展。

3.5 加快消化吸收,突出装备建设,缓解劳动力紧张的态势

着力推动顶层制度设计的完善,充分发挥实施主体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统筹规划,逐步提高适宜智能化操作的玻璃温室的建设比例;着力推进农业装备的研发应用,特别是在播种、育苗、移栽、耕作、地膜覆盖、植保、水肥一体化、采后包装等方面与我区生产现状适用性和贴合度较高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缓解劳动力紧张。着力鼓励本地青年投身蔬菜生产,培育善经营、敢创新又会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农民创业者。着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增强自律和诚信意识。

4 结语

荷兰的蔬菜产业很先进,但其关键控制点和核心技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着力点在于“取精华,为己用,到实处”。引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局亚洲区主任Jan Fongers教授的一句话“不是技术决定未来,而是人类决定未来”。金山区蔬菜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我们任重但道不远!

猜你喜欢

金山区荷兰温室
上海市金山区龙泉学校 从传统走向未来,成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谁最重要
我与风的故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骑行荷兰羊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