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效益的探究
2014-08-15莫持标许文靖
莫持标,许文靖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近年,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和重视,高职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高职学院的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何管理好、使用好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成了当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和使用”的现象,没能充分发挥出其服务教学科研、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使用效益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科学统一的建设规划。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缺乏科学统一的建设规划,原因有多方面:一是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顶层设计论证不充分,专业设置调整变动过快,导致实训基地规划跟不上专业建设的需要;二是重专业建设规划,轻实训建设规划,没有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造成两者不对称;三是在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时论证不充分,使已有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科学性、针对性不强,甚至存在较大的偏差。
(2)建设项目和设备选型论证不充分。目前,各高职学院对建设项目和设备选型一般设置两级论证,系部论证和校级论证,从程序看似乎很严密,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论证不充分甚至走过场,原因有:一是论证的专家都是系内或校内的老师,多数老师碍于面子,很少提出一些尖锐的意见或建议;二是参加论证的老师责权利不对称,要负什么责任、有什么权利等都不明确,甚至参加论证会是义务工作;三是高职教师普遍任务重、工作忙,参加论证的老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建设项目和设备选型的正确性,往往只能提一些粗浅的意见。所以,往往造成建设项目和设备选型论证不充分。
(3)建设周期短。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不长,实训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而且新办高职学院五年内一般要接受办学水平评估,有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估、检查的需要,赶时间、赶进度地建设实训基地,缺少对课程性质的深入了解和对所需实训设备性能和质量的科学评估,导致购置的设备质量和功能上存在缺陷,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从而导致实训设备使用率下降。
(4)实训队伍不足。①实训基地管理员数量不足,有的一个管理员管理多个实训室,有的实训室甚至没有专职管理员,出现实训设备管理不善,实训设备损耗、损坏情况增加,完好率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造成了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②实训教师或胜任实训指导的双素质教师不足。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往往重学历轻经验,各高职院校的招聘条件基本为硕士研究生以上,缺少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很难适应直接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而从企业招聘人员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实训教师的工资水平一般偏低,缺少了吸引力,结果只能招到一些年龄偏大或新参加工作的人员。
(5)实训基地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滞后。因缺乏制度保障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保障,实训基地的开放性不足。第一是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准市场化运作效果不明显,没能充分发挥出其服务教学科研、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使用效益不理想;第二是由于没有工作量计算和耗材经费,故实训室课余时间没有向学生开放,使实训室得不到合理使用;第三,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管理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普遍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应有作用。
2 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益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重建设,更重管理与使用”的理念。针对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轻使用的问题,要重新认识实训基地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现代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从“重建设,轻管理与使用”向“重建设,更重管理与使用”转变,积极探索实训基地运作新模式。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市场相联系,逐步提高生产性实训的比例和对外开放水平。
(2)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调研与论证工作。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调研与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调研工作要充分,应深入到兄弟单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进行考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吸取经验与教训,在兄弟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②要做好建设方案和设备选型的论证工作,避免论证不充分或走过场。对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应邀请校外专家参加,同时要做好论证前的准备工作,至少提前两天把资料发给参会专家。论证应设置答辩环节,项目负责人要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专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赞成票必须要超过一半以上才能通过,并把专家的修改意见反馈给项目负责人。
(3)严把采购与验收关。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制度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要特别注意采购合同的条款,避免出现争议或考虑不周的地方。设备安装调试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试用、培训和验收。
(4)加强队伍建设。①实训室管理员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实训室管理队伍;②注重实训教师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了精简高效,实训教师可与实训室管理人员合并考虑。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重视实训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人才,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等方面适当向他们有所倾斜;同时有计划地选派、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③提高服务意识,管理员和教师要在热情服务、责任意识、业务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服务别人,快乐自已。
(5)创新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凡具备基本条件的实训基地,推行准企业化运行机制,开展生产性实训与对外开放共享。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基地;同时,以服务本校为主,同时适度向周边(高、中等)职业院校开放,有偿向社会和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一方面,学校层面要出台政策,鼓励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和对外开放共享,合理界定生产和对外开放收入的分成比例,且适当向实训基地倾斜,激发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选好用好人,选拔有创新能力、懂行有经验、想干事业的人管理实训基地,调整平庸、不进取的人。通过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激发实训基地的活力。
(6)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①修改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根据基地的运行情况,及时修改有关制度,如《实训基地课余开放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实训基地课余时间能够对学生和对外开放。②完善实训室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对实训室进行绩效考核,对仪器设备使用的有效机时数、实训室的收益等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对使用率高、效益好的实训基地进行奖励;对使用率达不到预期效果,查明原因,给予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并减少系部下一年度实训室建设经费,形成封闭的约束机制。
通过创新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机制,并形成封闭约束机制,能有效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促进实训基地良性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崔改梅.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职业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