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2014-08-15周红燕张凡永
周红燕,张凡永
(1.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虽然报考人数连年大幅增加,但是,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地方农林类和地矿类院校问题尤为突出,生源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生源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学校对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更好地进行研究生培养和质量监控工作。
1 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生源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入口,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关于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大家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过程中,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在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设计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是否全面地反映研究生生源的真实状况,还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能否正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具有参考性价值。在现行研究中,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在学术界对研究生生源质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基本上只是学者们单独在开展研究,所以在具体指标选择上,由于各学者评价观念和侧重点不同,导致指标选择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为强调指标数据的易获性与操作性和指标概括性与简明性,指标选择时研究者往往避主观选客观、避难从易和避繁从简,使具体指标选择上与研究者获取数据易难和个人喜好关系密切,导致差异很大,这使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的确定上分歧较大,无法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2)构成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生源的总体质量。大多研究者通过生源构成方面反映生源质量高低,主要包括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率、生源分布等自然信息指标。这些自然信息指标虽然有很好的实用性但指导意义不强;评价者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往往希望能通过考试成绩等定量指标来进行评价,具有可测性符合量化的要求,便于评价。但研究生招生质量评价的对象有许多属性,常常只能做定性描述,而定性指标通常不容易确定,这就为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评价带来了不确定性,评价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生源的总体质量。
(3)没有突出学校、专业间的差异性及时间跨度。大多数学者对研究生生源问题的研究,从宏观方面予以关注,忽视了对学校、专业间的分析与研究。在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往往忽视学校级别、专业性质等问题。而对不同的学校级别和专业性质,即使采用同一测度指标衡量,得到的评价结果也不同,即使基于相同的学校级别和专业性质,采用相同的测度指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考察,得到的评价结果也不同。因此应将生源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落实到学校级别和专业性质上,明确适用的时间跨度。
2 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不同的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会存在不同的质量标准,反映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审视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生源质量也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只有从学校、学位培养点和导师三个研究生培养责任人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关系角度,认知研究生生源质量,在明确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生源质量观,方能构建一套能完全反映学校、学位培养点和导师等各级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对生源质量要求的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
(1)明确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内涵,提出研究生生源质量观。欲搞清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定义,就必须先对研究生教育有一个规范性的了解。研究生作为高起点的受教育者、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具有潜质的创新性人才的交集,其行为表现具有结构性、多维性和内隐性等特征。研究生学习是集课程学习、研究思考、创新学术为一体的多环节的过程,是一个张扬学术自主性、彰显学术研究性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从这些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相当重要的,它构筑了研究生质量的先在智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未来培养的潜力与后劲;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研究生生源质量应当定义为研究生入学时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的总和。应该包括以下三层涵义:一是达到或符合培养目标的程度;二是追求学术卓越,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准备程度。三是具备未来职业胜任力基础的程度。可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评价除了包括自然信息(生源结构)的构成,还应该包括研究生生源的总体素质评价。关于生源素质内涵的研究,需要学校、学位培养点和导师等各级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对生源素质结构提出明确要求,寻找规律,并提出研究生生源质量观。
(2)明确各级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对生源质量的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包括学校、学位培养点和导师三个层次,研究生生源质量应能满足各级研究生培养责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学校负责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学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和计划,结合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及培养质量监控评估等要求,从宏观上、总体上对生源质量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要求,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大上”。学位培养点在学校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中属于基层单位,负责研究生教育管理具体组织工作,包括贯彻执行国家以及学校有关政策、规定,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过程实行控制,还要制订具体管理措施与考核评估的方案,兼顾各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源,行使研究生报考、录取的把关大权,协调优化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各学科和导师参与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等。学位点是构成学科的基本要素,它的建设属于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点除了需要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外,还应该有求实、严谨,且具有深邃的学术眼光、深广的学术气度和厚实的学术知识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生源。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是衡量学位点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导师为研究生培养教育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具体的职责包括:把各项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落实到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遵照学校、学院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确定研究生学习选课范围,做好研究生理论和实验课程教育、科技论文写作、科研素质训练、思想政治和道德法纪教育等具体的教育管理职责,做好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经费资助和推荐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相应工作,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新生的生源质量高,入学后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有计划的科研训练,毕业后就能拥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勇于创新、能够创造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四化建设栋梁之才。相反,如果新生的生源质量较差,花费同样的精力甚至更大的精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从导师的角度对生源的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
(3)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出研究生生源质量标准及量化指标。要通过调查的方式对研究生生源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进行调研,调查对象是从事研究生管理和教育研究的专家以及研究生指导教师。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结构分析。研究素质结构,寻找规律,分析硕士研究生生源素质各项内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制定出研究生生源综合素质标准及量化指标。
[1]陈立文,陈书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4-97.
[2]尹志军,崔烨,陈立文,等.河北省省属骨干大学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78-281.
[3]徐军海.博士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2012,(9):328-330.
[4] 邓林伟.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