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4-08-15苏畅
苏 畅
(沈阳农业大学 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构建辽宁省县域生态政治是关键
(1)建立辽宁省县域生态行政机制。从政府监管、法律法规、治理方法与效绩评估角度出发,努力构建与我省县域生态相匹配的生态行政制度体系是第一要务,再逐步制定城市与乡村的生态管理措施,并建立、完善城市与乡村的生态指标体系,建立生态城市与生态乡村的安全保障系统。各级政府行政部门要履行对待自然、社会、市场以及公众的生态责任,以科学发展为依据,以保护生态为中心,把绿色执政力作为提升的重点,打造与生态资源管理相适宜的生态行政机制。
(2)完善辽宁省县域生态决策机制。辽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社会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是促进决策生态化的有效保证。完善政府内在的生态化,将政治决策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只有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行政,才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
(3)健全辽宁省县域生态监管机制。辽宁省已经迈入工业化中后期提升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已具备了稳固的基础、有利的条件。为了建设辽宁县域生态文明,全省必须要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健全并完善县域生态行政机制、县域生态决策机制、县域生态监管机制,才能夯实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2 构建辽宁省县域生态经济是核心
辽宁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在全省范围内,将生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
(1)建设县域生态农业。辽宁省县域生态农业的建设对于推动辽宁省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相得益彰,就是要形成一个由政府出头,制定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颁布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并带领全省各级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以及全省农民广泛参与,多方联袂互动地实施农业产业升级,在科技兴农的牵引下,推进辽宁省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省。只有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建设的文明程度。
(2)建立生态工业。坚持统筹协调与重点开发相结合,以我省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为支撑,大力发展各类生态工业开发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生态工业产业格局。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明确不同区域的环境保护和工业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全省的生产力布局,加快重新建立我省的主导生态工业,在生态工业化的带领下,才能让全省居民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才能更有利于推动我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建立生态第三产业。生态第三产业是要在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下,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浪费资源,又能为当代人们以及子孙后代提供称心如意的服务。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经济的龙头,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发展生态经济,以政策鼓励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保障为依靠,注重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打造并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产业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也只有这样才会为我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及支撑。
3 构建辽宁省县域生态文化是灵魂
生态文化是我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与重要路径,构建辽宁省县域生态文化是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努力构建辽宁省县域生态文化,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的辽宁精神为核心,强化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不断推进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巩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1)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县域生态文明必须是要在全省居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上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就我省来讲,辽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反映了我省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态辽宁省,这是现阶段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省人民的心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2)打造生态文化服务体系。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路径。大力扶持发展以我省县域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工程建设,是带动全省居民生态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因此,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自身优势,在全省上下努力开展生态文化服务的创新,要努力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进行,又能保证我省的生态安全。生态法制建设的重点在于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重点,加快我省地方立法,以便引导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合理轨道。明确以合理开发资源、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建立健全与资源、环境相关的地方法规,规定政府、企业、群众在我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刘雅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重维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