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浓中医情 共圆中国梦——关于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4-08-15程关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群众服务

程关华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南昌330046)

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圆中医人的国医梦?如何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大潮中体现中医人的价值?如何在全面深化医改进程中发挥中医机构的功效?这是笔者分管中医工作以来的3个思考,也是笔者要求全省中医人思考、研究、实践的3个问题。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新要求、新阶段,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决定从2014年4月起,集中在全省中医药系统组织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主题活动,以进一步动员各方资源,凝聚行业力量,营造发展氛围,大力促进中医药服务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活动,正是笔者3个思考的展示,主要是坚持六个“情”字的发展理念,立足六种“力量”的发展基石,落实六个“一线”的发展内容,那么,江西中医药在共筑中国梦、展示中医情、促进群众健康行动中必将大有作为。

1 中医梦,情为本

梦之深,情之切。必须坚持六个“情”字的发展理念,即民族情怀、发展情结、人本情感、社会情缘、生态情境和群众情深。

1.2 发展情结 中医药不发展是没有道理,也是没有出路的。发展中医药既能保证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药发展在全局大局中的位置。

1.3 人本情感 中医以人为本,重个性,轻共性。诊疗过程中,不仅重视病,更重视患病的人,把这个人与所患的病视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因此,治疗上在针对病的同时更重视调动人体的积极性来对抗疾病。中医“以人为本”的整体观,体现了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

1.4 社会情缘 关注民生,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中医药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包括了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深化医改以来,中医药行业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项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丰富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5 生态情境 中医药源于自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体现了世界医学界天然药物的研发趋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产业前景广阔。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有助于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1.6 群众情深 中医药以良好的疗效、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使国人世代受益,深受群众的欢迎。据统计,患者中,90%的病人关注中医药,88%的病人用过中医药,53%的病人首选中医药。近些年来,从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到中医药服务的迅速扩张,从“中医中药中国行”广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到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科普热潮的日益升温,都表明中医药工作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工作,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

2 情相依,力为基

中医梦,情为本。必须从情入手,认真把握着力点,以社会的认知力、队伍的参与力、基层的保障力、临床的显示力、国医的贡献力、科研的创新力等6种力量为支撑,促进中医发展,惠及民众健康。

2.1 以情为先,融心为上,提高社会的认知力 目前,国人对中医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切实做好中医科普宣介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中医认知度,重建适合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中医药科学普及做好了,宣传介绍到位了,才会提高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社会各界也才能深入了解中医,正确认识中医,密切关注中医,真情热爱中医。

2.2 以情感人,激活士气,提高队伍的参与力 感情带队伍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把工作的起点定位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体现在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关怀上,同时把工作目的定位在鼓励人、提高人、造就人上,体现在促进全体医务人员全面发展上。感情带队伍工作既是说理的工作,也是传情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必须做到情真意切,情理结合。

2.3 以情聚能,强基固本,提高基层的保障力 由于政策、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城乡社区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水平不高,这已成为制约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瓶颈之一。调研发现,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大部分也仅限于开中成药、按摩、理疗、拔罐等简易中医适宜技术,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积聚中医医疗服务正能量,释放中医医疗服务正能量,传递中医医疗服务正能量,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

无醛标签可以贴附在通过无醛认定的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重组装饰材,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饰面人造板,木质地板,木质墙板,木质门等无醛人造板及其制品上。

2.4 以情服务,精诚仁和,提升临床的显示力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观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中医医院要积极推崇优良医疗技术和高尚医疗品德的统一,倡导临床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思想互补。把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融入整个诊疗过程中,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要坚持“用心倾听、细心诊断、耐心解答、精心治疗、热心服务”的“五心级”人性化服务标准,积极推行“一人一诊”制、首诊首问首治责任制和全程免费导医服务模式。

2.5 以情造境,扬优成势,提高国医的贡献力 中医药事业在不断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中形成了两个倒逼机制。首先是良好发展环境形成的倒逼机制。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对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对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其次是外部世界形成的倒逼机制。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医药,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开展,走向世界步伐不断加快。全球发展中医药的需求和热情,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挑战和机遇。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

综合来看,中医药发展仍处在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必须乘势而上,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努力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贡献力。

2.6 以情御道,道理合一,提高科研的创新力 中医药作为中国具有原始科技创新潜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必须坚持以临床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主体,面向需求,遵循规律,整合资源,弘扬文化,使中医药融入大科技,构建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实现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医药科技创新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始终坚持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科研方向,促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中医和中药相结合,不断提高临床疗效;要统筹协调,建立健全中医药驱动创新机制,创建跨领域、跨产业、跨学科的产学研驱动创新战略联合体,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统筹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医药创新开发研究和中医临床研究,使之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要注重传承,弘扬文化,面向世界。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3 圆梦行,下为上

圆梦关键在行动。必须以下促上、以下带上、以下为上,即身子要沉下去,基本情况要摸上来;心思要放下去,服务措施要跟上来;工作要做下去,卫生能力要提上来;政策要落下去,健康水平要升上来。

3.1 做到健康需求在一线掌握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新需求。大家知道,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与西医药一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已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明显优势。中医药对诊治各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疗效,关键是如何发扬和运用。这就更需要继承传统,从一棵草、一根针、一把药、一间房的基础去提升,让中医药扎根基层枝繁叶茂。要从为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坚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和治未病能力,使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3.2 做到能力建设在一线提升 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中医药服务基层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效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江西省有31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8个县(市、区)被评为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机遇,当前,正以“一十百千万”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实施“江西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全省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30%。

3.3 做到医改政策在一线落实 在前期的医改过程中,中医药主动融入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方面,鼓励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使全民医保的效用最大化;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国家基药目录新版中中成药扩容接近100%,远大于生化药,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用药需求;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把中医预防保健放在首位,扩大了中医药影响力,对保障群众少生病、不生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一大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便民惠民举措逐步推开,扩大了医改的惠民效果。因此,要主动融入医改,努力争取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政策,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统筹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地,着力推进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确保中医药工作在医改中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

3.4 做到发展问题在一线解决 当前,促进中医药发展,确立中医药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但从自身服务能力和广泛健康需求的两个层面看,其特色和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因此,要在建立“三个中心”“四个基地”“五个平台”上下工夫。“三个中心”就是建立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培训中心、中医科研中心;“四个基地”就是要建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五个平台”就是建立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中医药金融支撑平台、中医药政策咨询平台、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中医药网络服务平台。

3.5 做到医德医风在一线转变 我国传统医德的优良传统,大致可归纳为:一是济世救人、普同一等、仁爱为怀的事业准则;二是淡泊名利、廉洁正直、坐怀不乱的医德品质;三是精勤不倦、荟萃众长、不耻下问的治学态度;四是稳重端庄、温雅宽和的仪表风度;五是谦和谨慎、无自妄尊、互相砥砺的同道关系。传统中医药强调行医用药要用“仁心仁术”。目前,医患关系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传承“大医精诚”的要旨、培养医德的工作相对更难,也更显重要。必须通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传道授业的大师、名师们以身作则、倡行职业道德,通过改变以往医药领域的过度市场化政策导向等一系列艰苦、持久的工作,才能逐步扭转医药领域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

3.6 做到中医能量在一线释放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把受群众欢迎的中医药工作干得让群众更满意。每个中医药人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在工作中时刻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问问群众需要啥?我们能做些啥?我们做的对群众有利吗?我们的工作群众满意吗?中医人,特别是中医药科研临床工作者,须加倍努力,不断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特别要在危害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新发传染病防治中有所作为,做出贡献,比如像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甲型流感并取得明显成效那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回报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帮助和关切。中医药系统应处理好“有为”和“有位”的关系,争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位,在健康服务业中有为,在深化医改中有力,在中西并重中有进。

悠悠中国梦,浓浓中医情。当前,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中医药事业既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大于挑战。“江西风景独好”,在“绿色崛起”的进程中,我们将充分把握中医药大省的优势,积极推进中医药强省战略,围绕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两个方面,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相结合、部门管理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内部发展和外部拓展相结合、扩大交流和品牌宣传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努力形成江西省中医药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支撑点、就业拉动点、环境改造点和健康改善点,争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中追寻国医梦,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大潮中体现国医人的价值,在深化医改的大剧中演好中西医并重的好戏。

猜你喜欢

中医药群众服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