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4-7-14块杜家台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2014-08-15王诗灏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王诗灏(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曙4-7-14块构造上处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东与曙光古潜山相邻,构造面积约4.18km2,主要开发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的杜家台油层。油藏埋深1200~1500m,油层分布受构造、岩性影响,为岩性构造油藏,该块杜家台油层无边底水发育。原始地层压力为15.11MPa,饱和压力9.69MPa,原始气油比为46m3/t。
一、沉积体系
从重矿物组合、稳定系数及成熟度指数、砂岩等厚图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物源方向主要在西及北西方向,物源区为西部老山,沉积物主要由西部的曙一区、曙三区入湖,同时四区北东方向的曙古潜山在初期也为杜家台油层的沉积提供了部分物质基础,形成了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
杜家台油层沉积前,曙光地区地形起伏不平,部分潜山出露水面,遭受剥蚀。初期正值辽河裂谷张裂的初始阶段,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尽管下伏高升油层的沉积起到了一定的填平补齐作用,但仍显示出凸凹不平、陡缓不一的古地貌特点。当时的古地形坡度约为3°~5°,在此背景下,来自西部老山的碎屑物质在季节性洪泛事件中向东及南东方向搬运、沉积,形成储集性能良好的储集体。曙4-7-14块储集体的形成与整个曙光油田储集层的形成同步,也是在斜坡形成及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中-薄层细碎屑岩储层。
该区杜家台油层为一套中-薄层灰、褐灰色泥岩、页岩不等厚硬砂质长石砂岩、粉砂岩及钙片页岩、油页岩组合。该区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石榴石、绿帘石、白太石、钛磁铁矿等,与西部老山母岩性质相似,进一步指明了物源方向为西部山区。
岩心观察表明,在细粒砂岩中见有交错层理和斜层理,粉砂岩中沉积构造比较丰富,主要有交错层理、斜层理等,并含有大量的泥质条带、泥砾等,具搅混构造,泥质粉砂岩中发育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泥岩中主要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沉积结构、构造反映出该区前缘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
通过测井曲线对比,4-7-14块杜家台油层自然电位曲线形态主要有齿状或弧型、箱型、似箱型、钟型、似钟型、漏斗型、指状。
二、沉积微相划分
根据沉积相特征,进一步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分流河间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前缘薄层砂微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
三、沉积相分布特征
曙四区杜家台油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而本次工作区则为扇三角洲前缘端部薄层砂和前扇三角洲泥岩为主的沉积,少数小层为扇三角洲河口砂坝沉积。
杜家台油层是在下伏低平泥岩沉积后逐步水退情况下发育起来的。沉积物主要由曙4-9-9井等几个部位搬运该区进行沉积,杜Ⅲ10—6号层沉积时期,该区沉积幅度很小,仅在4-7-14块西部接受了前缘薄层砂沉积,薄层砂砂体局部连片分布或呈透镜状分布,砂岩厚度一般均小于2.0m。杜Ⅲ5号层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增强,碎屑物于4-8-12井一带和8-016井附近两个部位沉积,砂体分布范围较前期沉积明显增大。杜Ⅲ4—3号层是该区杜Ⅲ油层组储层最发育的时期,沉积物由北西方向沿08-12井和7-019井等两个部位搬运、沉积,形成了该油组相对发育的河口砂坝砂体,砂体分布面积较大,砂体单层厚度有所增加,全区除少数井没有砂岩外,其余各井均有分布。
杜Ⅲ4—3号层沉积后,该区水进,物源供应不足,接受了一套灰、绿灰及褐灰色泥质岩沉积(即笔架泥岩),仅少量零星分布的透镜状薄层砂体。
继杜Ⅲ2—1号层沉杜Ⅲ4—3积后该区形成了由湖退作用而发育起来的杜Ⅱ8—11扇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和前缘薄层砂砂体。早期杜Ⅱ11号层沉积时期,碎屑物由北西方向的08—12井、08—14井及8—018井三个部位进入该区沉积,形成了三个河口坝砂体,每个砂体一般由三~五个叶状体组成,延伸长度约为700.0~1400.0m,砂体单层厚度一般1.0~2.0m。
随着湖退的继续扇三角洲继续发育,杜Ⅱ10—8号层沉积时期前积作用更加明显,物源丰富,搬运营力强,沉积规模大,砂坝砂体遍布全区,多个叶状体相互连接叠加,单个叶状体宽约250.0~300.0m,延伸长度大于1.5km。沉积物主要沿08-12井处、8-14-08-14及8-018-8-016井三个部位搬运、沉积,沉积厚度大,单砂层厚度一般1.0~3.6m,最大厚度9.2m。而且杜Ⅱ8号层时期在工区的北西部发育有河流特征的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距离很短。杜Ⅱ8—11号层沉积后该区逐步水进,仅有少量透镜状薄层砂体,多数地区则被泥岩所复盖。
杜Ⅱ4号层沉积时期,曙光地区沉积作用再次加强,沉积物由08-012井处进入该区,发育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砂坝砂体,其厚度一般为1.0~2.6m,最大4.8m,其他地区均为薄层砂砂体,杜Ⅱ3号层时,沉积作用减弱,仅在工区西部以育前缘薄层砂砂体,其它地区均为泥岩区。
杜Ⅱ油层组沉积后期曙光地区再次水进,接受了大套的灰、绿灰色及褐灰色泥岩沉积,杜Ⅱ1—4扇三角洲消亡。
杜Ⅰ油层组在该区沉积厚度很小,砂体很不发育,仅在个别小层接受了薄层砂沉积,绝大多数小层则为湖相泥岩沉积,末期整个曙光地区大规模水进形成了分布稳定的泥岩、油页岩及白云质灰岩等特殊岩性成为全区的一级对比标志层。
结论
曙4—7—14块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特征体现在:曙四区杜家台油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受沉积环境制约该区沉积规模较小,砂体发育程度相对其它区块差,且主体砂岩一般均分布在工区的西半部;纵向上由下到上基本上由三个扇三角洲河口砂坝体迭加而成,即杜Ⅲ油层扇三角洲体、杜Ⅱ5—11号层扇三角洲体和杜Ⅱ1—4号层扇三角洲体。杜Ⅱ8—11号层是该区沉积幅度最大、储层最发育的主力层。各个扇三角洲体的形成都经历了湖退前积—湖进退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