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2014-08-15程书军平顶山市昭平台水库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3期
关键词:管理处旱情水费

□张 娜 □程书军(平顶山市昭平台水库管理局)

□陈新军(鲁山县水利局)

1 灌区基本情况

昭平台灌区是平顶山市最大的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67万hm2,受益范围包括平顶山市鲁山县、宝丰县、叶县及新城区、湛河区三县二区共27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82.30万人,耕地7.63万hm2。

昭平台灌区是实行用水统管、工程分管的灌区,灌溉水量由昭平台水库灌区管理处统一调度。工程管理上,干渠由昭平台水库灌区管理处负责,支渠及以下工程由灌区各县、乡负责。鲁山县由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具体负责,县水利局负责协调;宝丰县昭平台灌区灌溉管理处负责宝丰县境内支渠以下工程的管理;叶县昭平台南干渠管理所负责叶县境内渠道的管理。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昭平台水库灌区管理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农业灌溉用水,因此农业水费是灌区管理处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及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职工工资的发放、运行管理及灌区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

2 水费计收改革

2.1 水费计收改革背景

从200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农业、林业、农机等涉农部门逐步取消了涉农收费项目,发放了粮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资金。随着我国粮食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增加种粮补贴等背景下,农业水费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甚至一跃成为农村最大的费用,引起农民关注。不少农村干部群众认为“皇粮国税”都不交了,水费也应该减免或不交,认为水费征收不符合国家政策,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用水收费受到诸多质疑,对于水费是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经济来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缴纳水费产生抵触情绪。水费收缴难度随之增大,水费收取率也逐年下降。

2.2 水费改革情况

1991年以前,灌区水费计收采用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水费收取标准为:基本水费27.00元/hm2·a,计量水费8厘/m3。但在实际运行中,只收取计量水费,基本水费一直未收取到位。

根据当时水费的收取情况,经灌区研究并上报平顶山市政府批准后,从1991年开始,管理单位按全部计量水费,各县乡对农户按亩计费,实行“以粮计收,货币结算”。在每年夏粮征收时由各县乡对农户按每亩6.60~11.00kg收取水费粮,灌区管理处按每年的实际放水量对准各县乡收取水费。由于农民的水费已在夏粮征收时提前预交,所以积极性都比较高,每年的放水次数和增产效益都比较大,灌区管理处连年来水费也全部收取到位。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以后,不允许以粮代收水费,直接对准农户,实行计量收费,水费收取标准为:以干渠渠首为计量点,0.04元/m3。由于灌区内县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少,向灌区内逐家逐户收取水费难度大,虽然当时也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等,但效果不佳。加之灌区内大部分渠道跨村组,甚至跨乡,且末级渠系经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农村取消“两工”后田间渠道长期缺乏维护,大部分已缺失,灌溉放水协调难度极大,旱情达不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上级政府不提要求,基本无法实施灌溉。2002-2008年6年间仅发生过几次小的灌溉,基本上都是在旱情比较严重时,由所在县(区)财政支付水费的情况下才实施灌溉。灌区管理单位的经济收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职工工资难以正常发放,灌区管理单位的生存受到危胁。

3 实行包干水费的探索

3.1 包干水费的实行

为摆脱灌区困境,灌区根据实际情况,与灌区所辖县水利局协商,农业水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新型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建议将农业水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农业水费由县财政负担,减少农民的支出。通过多方协调,2011年首先与较易出现旱情、对灌区水源依赖性较强的宝丰县水利局签订了100万元的农业水费包干合同,随后,又分别与鲁山县、叶县水利局签订了80万元和40万元的农业水费包干合同。三个县的包干水费均已纳入县财政预算,即包住基数,每年各县向灌区缴纳一定水费,灌区出现旱情时,由各县上报用水计划,然后由昭平台水库灌区管理处综合考虑,统一水量调度计划,并按计划供水,既满足节约用水的要求,又保证了遇旱随时放水,随旱随灌。同时约定特殊年份灌区无法调节供水及风调雨顺不发生灌溉情况下,视同正常供水,以保证灌区管理单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3.2 包干水费制订的依据

包干水费的计算标准:豫价费字[1997]97号文所定标准,即渠首价0.04元/m3计量。

2008-2010年平均灌溉引水量3021.88万m3,平均农业水费为120.80万元,平均灌溉次数1.30次,每次灌溉农业水费93万元。

灌溉水费包干后,农民用水积极性提高,灌溉次数有所增加。灌区多年平均灌溉次数为2.20次,所以包干水费以每年灌溉2.20次计算,则年包干水费204.60万元。

如遇灌区出现较大旱情,灌溉次数超过2次,比如2011年春,灌区发生了特大旱情,灌溉次数为3次,放水8481万m3,灌区按照包干水费收取,其余部分让利给群众。如遇灌区特殊年份无法调节供水或风调雨顺不发生灌溉情况下,比如2013年春季,灌区来水量少,灌溉次数仅有1次,放水3202万m3,依然按照包干水费进行收取,为灌区留有一定的空间。

4 实行包干水费的成效

解决了灌区收入不稳定这个长期困扰灌区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昭平台灌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水费,包干水费的实行,使灌区管理单位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职工工资能及时足额发放,多余的资金还可以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保证了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

包干水费纳入灌区县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费催要难、收取率低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水费收取成本。农业水费在每年年初纳入县财政预算,根据农业水费包干合同规定的收取时间由县财政缴纳水费,可保证灌区管理单位足额收取。同时减少了灌区管理单位征收水费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渠道和田间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灌区水费实行包干,减少了农民的支出,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包干水费的实施,由以前“以粮计收、货币结算”的传统收费方法,变成了现在农民用水不缴水费,农业水费由财政转移支付给水管单位的做法,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升,在农村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振动是很大的。水费纳入灌区各县财政预算此举顺民心,得民意,得到灌区受益群众的欢迎。

可在灌区未达到设计能力前水量较为充裕的时段,促进本灌区改变“只浇保命水,不浇增产水”的陋习。灌区农业水费实习包干前,由于浇地实行计量收费,不到旱情特别严重时,农民一般不要求放水浇地,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增产没有保障。农业水费实行包干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后,灌区农民随旱随浇,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灌区农业增产。

5 结语

昭平台灌区农业水费通过采取包干,既减少了农民支出,落实了政府惠农支农政策,又解决了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问题,有利于灌区管理单位走出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因此,这项举措具有可行性。下一步随着国家农业水费上调政策的出台,并随着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灌区水费收入也将逐步增长,灌区必将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管理处旱情水费
淮南管理处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系统建设
点亮回家的路——记商丘市城市照明管理处路灯维修三区队队长陈胜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服务为民献真情——记邯郸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王志海
没付水费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江西省高速公路抚州管理处通信系统改造研究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