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招生困境和对策

2014-08-15朱美军柳冬梅

环境与生活 2014年20期
关键词:生源民办环境监测

文/朱美军 柳冬梅

引言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素质,掌握水、大气、噪声等环境监测技术,具备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基本技能,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城市和乡镇企业等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环保执法力度和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相比,在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面具有较大灵活性,所以近几年江苏省陆续有几家民办高职开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也设置了该专业,专业开设至今每年的就业情况都很令人满意,特别是2009年-2013年,该专业连续5年实现就业率100%。可令人费解的是,我院该专业近几年生源却持续下降,出现了高就业率和低录取率背向而驰的现象。笔者就高等学校招生面临的大环境和该专业自身情况作粗浅分析,并针对招生不利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素质,掌握水、大气、噪声等环境监测技术,具备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基本技能,适应城市和乡镇企业等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面临的招生困境

适龄人口减少、高等院校扩招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3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考生总数1050万,2009年降为1020万,2010年跌破千万为957万,2011年933万,2012年915万,2013年降到了912万。《2011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49.97万人,高考生源近年来以每年2万人的势头递减。至2015年以前,江苏的高考报名人数将累计减少10万人。在生源持续下降情况下,许多本科院校和公办专科学校却降低门槛,大幅扩招,这样就导致处在招生链最末端的民办高职生源急剧减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院招生特别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也难逃厄运。

普通高中生源流失

(1)海外留学。近几年,海外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青睐,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5%。

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到了39.96万人。江苏省的留学行情也是一年比一年火爆,其增长速度还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2010年通过28家留学中介机构出国留学的人数就达6797名。

(2)高中毕业直接就业。近年全国弃考人数以每年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人数大约在100万。弃考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现在大学学费昂贵,特别是类似于我院这样的民办高职,学费动辄就超万元。一个学生每年学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加起来差不多要两三万元,这对很多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加上目前就业困难,大学念完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新“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

中职院校分流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中职,江苏省为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鼓励学生就读中职,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中职教育免费,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本来准备上普通高中的学生选择了中职,大大分流了普通高中生源。

区域差异、学校自身发展差异、专业差异

在如今民办高职层次生源紧缺的大环境下,江苏省23所民办院校招生出现以下特点:一是学校所处地理区域差异显著,地处南京省会的6家院校及苏州、无锡、常州7家院校生源要明显好于苏北地区的院校;二是学校自身发展存在差异,那些学校定位准、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生源虽有下降但对学校生存无妨大碍,而那些办学定位不准、教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的学校,在遭遇招生“寒流”的情况下,其招生计划几乎只能完成一半甚至不到;三是专业分布不均衡,一些“热门”专业,比如财会、建筑、机电等专业成为考生的热门选择,有些学校在招生总人数远没达到计划招生数的情况下,上述“热门”专业往往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相比较而言,一些“冷门”专业,比如化工、文秘、环境等专业在招生不景气的寒流下往往门可罗雀。

社会对环境专业的认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既是是一个新兴专业,又不像其它一些工科专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其被社会认可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社会对该专业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认为环境专业以后就业就要去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对于大专文凭的毕业生来说,以后就业竞争太难;二是对环境监测与治理认识不是很透彻,认为该专业体系庞杂、分类较多,既要学水、气、声、渣的监测与治理,又要学环境影响评价,短短三年只能学一些皮毛,搞不清楚学生毕业后究竟要干什么样的工作;三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普遍存在。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对许多民办高职来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还是一个新办专业,其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不足: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参照大学本科的内容,只是在理论要求上简化瘦身,而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很少;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实践课时比重相对偏低,且实践内容较简单且陈旧,与当今社会对该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相脱节,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不能及时有效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还处于真空状态,不能实现校企共建、双赢。

应对招生困境的对策

拓展招生渠道

近年来教育部、各省积极推动地方和高职院校探索符合高职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机制,民办高职院校要积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现有的招生政策优势,做好注册招生、订单招生、全国统一招生等多元化录取工作:注册招生,目前江苏省注册招生分面向普通高中和面向中职院校两部分,中职生源可观且许多中职生不满足于其中职学历,中职注册入学给陷入招生困境的民办高职带来了转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据调查,江苏省有许多中职学校开设化工类专业,针对这些学校化工专业可进行集中宣传、专门招生;订单招生,做好市场调研,可根据江苏省不同区域经济、环境发展情况,行业企业发展背景和方向,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定向培养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技术型人才;省外招生,上海、浙江与江苏相毗邻,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走在前列,对环境类人才需求较大。

狠抓内涵建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社会对民办高职院校有着极深的歧视与偏见,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认识也有失偏颇,这双重负面效应的叠加导致该专业近年招生情况不容乐观。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只有狠抓内涵建设,提高该专业适应性。只有自身得到提升才能吸引学生。对该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首先要把培养重心放在面向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上。进行广泛社会调研,听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但要提高实践环节课时比重,更要增加实用性,在平时课程实训、毕业实训环节结合“水质检测工(中、高级)”、“污水处理工”等技术工种考证进行有目的地训练。争取尽快提高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基础上能辐射全省。

加大招生宣传

要想提高人们对环节保护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认可度,可专门制作环境保护和环境专业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可制作成多媒体视频和宣传小册子。在每年招生时向广大师生及家长进行宣传。宣传重心是:国家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环境人才需求;环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办学条件展示;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及优秀学生事迹介绍等。

猜你喜欢

生源民办环境监测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图表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