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消防设计与管理探讨
2014-08-15张红旗
张红旗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隧道的不断增加,逐渐的让隧道内的消防安全问题变得严峻起来。事实上,隧道内的消防技术早就在城市的隧道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可是因为隧道的相关消防标准的规范落后于城市隧道的发展速度,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对火灾的检测方法还有系统的控制都不能对城市隧道的消防工作起到显著的效果,有一些超过规范技术的举措必须通过相关专家的探讨才能解决问题,城市隧道的消防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固定的规范模式。
2 城市隧道与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的区别
2.1 依据规范不同
公路隧道消防设计主要依据为《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该规范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早期由交通部发布。根据隧道分级应配备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和固定式水成膜泡;同时配备相应的火灾检测、应急救援、通风设施。且该规范最近已出更新版(征求意见版),正在征集各地意见。规范比较完善、成熟。
城市隧道消防设计主要的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该规范中“城市交通隧道”一章仅规定了对人员危害较大的城市观光隧道和交通隧道的原则性设计要求。却没有真正的落实一个灭火系统的方案,并且,在火灾的探测或是控制等方面也根本没有提出什么要求。
2.2 分级标准不同
公路隧道分级主要考虑的是事故概率。因公路隧道只有车辆通行,其事故概率仅与隧道长度和交通量有关。我国公路隧道分为A、B、C、D 四级,事故概率以次降低。要求必须配备的消防避难设施为:A 级,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灭火器、消火栓、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B 级,手动报警按钮、灭火器、消火栓;C 级和D 级,灭火器。
城市隧道分类主要考虑的是火灾可能规模及逃生救援的难易程度。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将其分为一、二、三、四类。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其他城市隧道均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2.3 通行情况及通风要求不同
公路隧道尤其是高速公路隧道一般为封闭式,很少有人通行,断面较小,交通组成简单。城市道路一般车流量较大,车道较多,因此城市隧道一般断面较大,且城市隧道大多有专门的人行通道。
无行人通过隧道,采用横向及半横向通风时,隧道CO浓度要求:L≤1 000 m,取250 ppm;L≥3 000 m,取200 ppm;L=1 000 ~3 000 m 时采用插值法。采用纵向通风时,CO 浓度可提高50 ppm。人车混行隧道,隧道CO 浓度要求:L≤1 000 m,取1 50 ppm;L≥2 000 m,取100 ppm;L =1 000 ~2 000 m时采用插值法。
2.4 水源选择不同
公路隧道大多地处荒山,水源可选择自来水、地下水(隧道涌水、溶洞水、泉水、井水)、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山区浅水河)、雨水(冲沟或路面收集雨水)等;因这些水源大多处于低处,基本需要经水泵提升;为保证消防水量和水压,需要修建低、高位水池。城市隧道一般距离城市给水管网不远,大多可直接选择自来水作为水源;有些市政管网压力和水量有保证的甚至不用修建高、低位水池,就可直接满足消防要求。
3 城市隧道消防中存在的问题
3.1 消防设计规范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家的规范以及相关行业的规范的不完善。就近几年的现状来看,国内许多城市都加快了城市隧道的发展,并且在消防技术方面也越来越先进;同时,在这当中也不难发现,在消防规范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无论消防技术或是消防设施怎样先进,都无法适应这一格局;并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仅对消防系统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落实灭火系统的方案;尤其在火灾的探测或是控制等方面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其次,是地方规范中的不足。在这点上,主要的表现是规范参差不齐。地方的规范,根本无法上升到国家规范这一高度,完全不能在更广的范围实施,并且一些地方的规范,根本不能应用到城市隧道中。各个地区的规范不一样,进而也导致了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消防工程建设标准,就是因为这样,非常容易导致消防安全事件的发生。最后,是在火灾探测技术上的落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各类火灾探测技术跟现在出台的最先进的火灾探测技术相比,有着十多年的落差。
3.2 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城市隧道三千来座,虽然在之前国家曾根据隧道的大小制定过相关的等级,但就目前来看,存在着极大地不完善。并且我国城市隧道在进行消防设计上主要参考民用建筑的防火标准,但是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地方难以适应。在真正地执行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要么使得安全设防的程度过高,要么设防力度不够,甚至一点都不去思考如何设防,造成了安全事故的隐患。另一方面,城市隧道消防设施管理上存在程序混乱的问题。城市隧道消防设施的管理,必须有消防部门的严格把关。但是我国城市隧道工程建设当中,往往表现得异常混乱,在许多的环节都没有消防部门的干预,施工方投机取巧,不认真作业,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3.3 在城市隧道消防设计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城市隧道的火灾风险不能够准确的评估,在城市隧道当中,火灾的发生在所难免,调查的资料显示,城市隧道火灾发生的频率几乎达到每个月一次。城市隧道发生火灾,一方面会有较高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之中加剧了社会方面的压力。让人苦恼的是,城市隧道的火灾完全不可能避免,只能尽力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由此可见隧道安全等级的评估尤为重要,这一评估结果可以加快城市隧道消防的设计,评估的结果一定要尽可能的准。偏高的话会导致造价增加,造成浪费,偏低的话就可能增加火灾发生的几率。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隧道在消防设计方面,还没有做到对火灾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其次,我国的城市隧道在火灾规模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导致在经济上必须增大投入,因为投入少的话就有可能导致灾情更加的严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火灾规模的界定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
4 针对城市隧道消防的对策
4.1 交通部门的干预
这里要求交通部的主管部门要给予积极地协调,不断地组织各行各业的技术力量,完善我国城市隧道方面消防安全等级制度,制定一系列的相关规范。
4.2 强化运营管理意识
国家发改委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努力的与交通部门以及公安部门完成协商,加强城市隧道消防设计的安全管理,对于各方要明确好责任,不得擅自离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后期运营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责,定期检查消防水池、水泵、消防管网、火灾报警、火灾探测等设施,确保能够正常运行。
4.3 加强城市隧道火灾逃生演练
消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媒体等渠道,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培训,让人们充分的了解到火灾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掌握方法。
5 结 语
以上就是对国内城市隧道消防的探讨,容易看出,我国城市隧道在消防设计与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但有很多方面又不适宜参考公路隧道消防设计规范。因此,对于这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尽快的予以处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好相关的规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隧道消防在设计与管理上正在向完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隧道的消防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1]马文丽.谈城市交通隧道与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审核[J].山西建筑,2013,9(15):12-13.
[2]朱政.城市地下公路隧道工程消防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12(15):9-11.
[3]刘伟强.珠江新城J1-2、J1-5 地块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探讨[J].广州大学,2012,4(15):22-24.
[4]区有成.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09,1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