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4-08-15黄骅市农业局刘洪波
黄骅市农业局 刘洪波
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需要重点做好的15件实事之一,也是全面落实黄骅市“四城同创”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村容整洁,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黄骅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作物秸杆产量呈逐年增加态势。但受思想认识、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相对粗放、利用水平较低、整体效益不高,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尚未形成。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利用现状
黄骅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作物秸杆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苜蓿、高粱、大豆等作物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年产农作物秸秆(含水率20%以下)6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秸秆36万吨、小麦秸秆12.3万吨、棉花秸秆2万吨、苜蓿8万吨、大豆秸秆0.15万吨、高粱秸秆0.4万吨、其它作物秸秆1.15万吨。经初步调查,农作物秸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生活燃料,主要以玉米秸、棉花秸为主,约占总量的50%左右;二是用于还田,主要以玉米秸、小麦秸为主,约占总量的30%左右;三是作为饲料,主要以玉米秸、苜蓿为主,约占总量的15%左右;四是其它利用,主要用于农村新能源建设和栽培食用菌等,约占总量的5%左右。
2 存在问题
2.1 认识上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从产业化的高度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和新兴产业来对待,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和运行机制。
2.2 资金投入不足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由于相关扶持政策滞后,投入机制不完善,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秸秆综合开发与有效利用。
3 扩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及建议
立足黄骅实际,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层次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规模,提高效率,以秸秆还田、食用菌栽培和秸秆压块为重点,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效果。
3.1 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
秸杆直接还田作为最有效、最便捷的秸秆利用方式之一,可有效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对此,应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机具保有量,完善秸秆还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2 积极发展食用菌栽培
利用废弃秸杆栽培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通过政策推动、科技拉动、典型带动,变资源劣势为发展优势,大力推广棉秸、玉米秸、麦秸等栽培苦咸水食用菌。目前,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6000吨,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14个,农户均收益2万元以上。尤其是利用棉秸、棉籽壳栽培食用菌突破60万平米,用量4200吨,实现节本290余万元。因此,要在巩固好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学习先进经验,优化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秸秆用量,推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3.3 加快推广秸秆压块技术
实施秸秆压块成型燃料入户工程,具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节能,普及推广秸秆压块技术,能节约大量的煤、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使农村剩余秸秆变废为宝。据初步测算,1吨农作物秸秆相当于0.5吨标煤,全市60万吨秸秆如全部利用,1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1.5万吨。二是环保,通过将玉米秸、棉秸等废弃秸秆制成高密度压缩块(体积缩小80%)集中存放,不仅可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还能有效解决农村柴草乱堆、乱垛等脏乱差问题,有助于实现村庄绿化、街道净化、环境美化的新农村创建目标。三是节支,把农作物秸秆压缩块代替传统煤炭,供农户炊事、取暖使用,按一台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一个采暖期使用2吨秸秆压缩块计算,可实现省煤、省气200元以上。目前,黄骅市已累计推广秸秆压块炊事采暖炉1万余台,建设秸秆压块设备试验点3个,但由于压块设备技术不过关,易故障、高成本、低效率,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因此,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村能人领办秸秆压块生产,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村能人)领办、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产业化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