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4-08-15顾秀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英译汉英汉汉语

顾秀梅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交际活动,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重要沟通手段,是了解异域文化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翻译成了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但是,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英汉翻译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英汉思维方式的转化。本文从对比英汉思维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入手,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进而探索出翻译中排除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

一、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表现

(一)汉语偏向形象思维表达,英语偏向抽象思维表达

中国人认识世界时比较注重直观感受和切身体会,对事物喜欢作“即事见理”式的品位,使得感性与理性、直觉与思维、经验与良知等诸方面都能协调和均衡地发展。这种重直觉的形象思维,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类比、比喻和象征等形象方式来阐明特定的概念、情感和意向。(罗廷凤,2008)西方人比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西方人惯于以分析眼光看世界、看问题,注重客观验证,充满理性精神,喜欢对事物作细密解剖和层层推衍,透过表象研究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以及一整套逻辑推理的方法。以中国特色的成语英译为例:势如破竹:with irresistible force,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生龙活虎:strong and healthy。

这三个例子中的“竹”、“手”、“脚”、“龙”、“虎”都是具体名词,英译时就需要把这些形象的具体名词按照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抽象化,否则会让用英语思维的西方人很难体会其真实含义。

(二)“螺旋式”的汉语表达,“直线式”的英语表达

中国人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罗列客观条件,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而西方人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体现为直截了当的“直线式”,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说明条件、背景、原因等等。英语句子往往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他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所以在语言上就表现为: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后重心,头大尾小;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如汉语讲:“昨天晚上 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而英文则翻译成:“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7: 30 yesterday evening,whom I haven 't seen for years.”

(三)汉语重综合型思维,英语重分析型思维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中讲究“中庸”、“天人合一”,所以汉语在描写人与物时常常追求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交融与和谐。而西方传统哲学思维强调“天人各一”、主客对立,偏重理性思维,这种思维反映到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多写实,多借具体可感的形象逼真地再现客观景物,遣词造句显得客观朴实,干净利落。汉语在时,

例如:“境内西湖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汉语描写景色的词汇丰富,多用对偶、排比,翻译起来很困难,勉强逐字逐句照译,可能反而伤害原意。本句用了“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等四字成语,翻译时切刀死译,应根据英语习惯,译出其意义。译文如下: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二、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词语层面

1.词义的引申

受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影响,英语中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汉语则多使用具体名词。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英译汉时常化虚为实,即把抽象名词译为具体名词,汉译英时要化实为虚,即把具体名词译为抽象名词。例如:

(1)To it we owe the existence of the motorcar...To it we owe the possibility of flying.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油,我们才能用上汽车……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油,我们才有可能飞行。

(2)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老临渴掘井。

2.词类的转译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导致英语中名词占优势,而汉语中动词占优势;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汉语的表达呈现动态倾向。英语重形合,动词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而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汉语重意合,动词的使用不受限制,没有形态变化,可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因此在翻译时,往往要进行词类的转换,把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译为汉语的动词。例如:

(1)The sight and sound of the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看见一架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尤为神往。

(2)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his colleagues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作者感谢同事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3.增词与减词

分析型思维与综合型思维造成的形合与意合差异使“增词与减词”这一翻译技巧成为了必要。增添什么,减去什么,为什么增添,为什么减去,都与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有关。

英语重形式,句子各成分之间的结合关系必须从形态上体现出来,常用连接词、代词等等。故英译汉时,译文中常将英语中连接词、代词、冠词、介词等省略不译。例如:

(1)University applicants who had worked at a job would be preferred over those who had not.报考大学的人中,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

(2)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which he made as a 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Bill's 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比尔作为中国政府的客人访问中国时,好几次都赶上在北京过生日。

此外,作为形式化的语言,英语的名词有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而汉语中则缺少这样的形态变化。因此英译汉时,往往要增添词语以表达原文中时态、单、复数等形式手段表达的语法意义。

(二)句子的层面

1.句子的语态

受英语重客体、汉语重主体的影响,英语句子多使用被动句,而汉语多使用主动句或主语省略句。因此在翻译时,常常把英语的被动句译为汉语中的主动句,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主语。例如:Standing on a sandy beach at the mouth of the Rosetta branch of the Nile,I was puzzled by what seemed a ghost town...洛塞塔河是尼罗河入海处的一个支流,我站在河口的沙滩上看到一个小镇,感到相当迷惑。这仿佛是一个被人遗弃了的小镇。

2.句子的语序

(1)句子的信息

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的差异,造成了英语的句子为前重心,把重要信息置于句首,然而汉语却与此相反。因此翻译时,应积极调整语义信息重心,以符合译入语的习惯。例如:I met an old friend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evening,whom l hasn’t seen for years.昨天晚上,我在大街上遇到了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2)句子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英语句子为前重心,把重要的话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英语有时态,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显示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还可以大量使用分词和从句,用法灵活,可前可后。而汉语没有英语那些手段,叙事多靠并列结构,因此较多地依靠各成分之间的顺序,尤其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英译汉时就应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例如:James Bindley of Stafford shine started himself - made career in 1733 by working at millwheels,at the age of seventeen,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village.斯塔福郡的詹姆斯,布林德雷,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1733年,他17岁,就着手改良磨坊的车轮,开始了他那自我奋斗的生涯。

(3)句子的评论与表态

英语句子的前重心使英语先表明观点,然后再罗列其他有关的次要信息。而汉语的后重心使汉语先叙事,后评论。因此英译汉时,应该把评论或表态性的话放在句子的最后面。例如:It's no use telling grown-up children not to make mistakes,both because they will not believe you,and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告诫成年的子女不要犯错误是没有用的,一来他们不听你的,二来犯错误本身也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句子的长度

由于英语重视逻辑分析,句子常以主谓为中心点,运用各种手段如连词、关系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等手段来扩大、连接、调节句子,结构非常复杂。而汉语句子中常通过词序来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句子多为简单句。在表达同样的内容时,英语的句子长度往往大于汉语句子,同时汉语的句子数量时常多于英语。如: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他摇了摇头,两眼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三、排除思维差异对翻译消极干扰的几种途径

(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在英汉互译的实践中,要使译文更贴切原文,首先要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详细的比较推理,在熟悉英语抽象词多样内涵的同时,掌握英语词义抽象化的手段,做到英译汉时,能够化虚为实,汉译英的同时,能够化实为虚。

(二)提高主、客体意识

由于东方人注重以主体为本的观念,不拘泥于形式,因此我们在英汉互译时,应特别注意这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做到英译汉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译英时严格分清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三)增强形式逻辑观念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对语法形式非常重视,一个合格的英文句子,往往要求所有的句子成分都得以体现才行。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它对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译英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和逻辑性,而在英译汉时尽量符合汉语“流散”、“疏放”的表达特征。

(四)加强本族语造诣,有意识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

思维与语言的互依关系提示我们,如果要在翻译中克服思维差异干扰,就不能忽视语言本身的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因素。因此,作为译者,不仅要注意加强本民族语言的造诣,还要针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带来的负干扰。

[1]罗廷凤.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杨社英,盖会双.英汉思维差异及对翻译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2008,(9).

[3]袁美琴.英汉思维差异表现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1).

猜你喜欢

英译汉英汉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