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的电子电气专业调研总结
2014-08-15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刘丹陈开文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刘丹 陈开文
1 调研目的
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了解行业最新动向,掌握企业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与电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工作情况进一步了解:了解毕业生对企业的评价以及企业对我们毕业生的评价;了解省内高职院校电子电器类专业招生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
2 调研过程
2.1 麓谷,XX电子科技公司,2014年7月25日
调研内容: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了解;用人需求了解;校企合作的信息反馈及下一阶段实施计划的具体落实;毕业生访谈,企业访谈。
主要收获:①企业人事部门认为,每个学校的毕业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与学校的教育、校园文化的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学院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但适应能力较差。②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方面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但是在职位晋升、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待加强。企业方面的原话:我们的毕业生其实各方面很优秀,在晋升的机会面前,却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我们认为这应该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企业给我们的信息是每个毕业生进来以后短则几个月,就会有晋升的机会。③对于专业课程方面,企业建议加强办公软件、CAD制图、pro-e等软件的训练,提高熟练度,这样的人才很受企业欢迎,晋升也很快。④目前,企业适合我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有:生产组长、线长、助理主管、设备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工艺技术员,基本都是管理岗位,但是都必须从生产一线做起。企业强调,只要能在生产一线坚持下来的,基本都能晋升到管理岗位,我们10级计控班上的8名同学,到现在坚持下来的有2名,已经是助理主管和工艺技术员。⑤企业用人的要求,其实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很低,更看重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偏向于性格外向、活泼的类型,尤其是这一类型的女孩子,基本上不到3个月就可以做到管理岗位。企业还强调了,喜欢调皮的毕业生,一般成长较快,获得晋升的机会较多。⑥我们的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很差,认为企业等级森严,缺乏人性。
2.2 长沙,XX科技园,大型上市国企,2014年8月6日
调研内容:设备制造行业概况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最新技术、工艺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参观智能电气事业部总装车间、电子技术部;了解工艺流程、作业的技术要求;工人的薪资待遇;晋升的渠道及条件;企业访谈,毕业生访谈。
主要收获:①我们学校11级电气班是校企合作订单班,2014年有26名同学到该企业实习。我们调研时,转正的只有8名同学,还有1名同学由于英语没过,没有拿到毕业证,暂时没有转正,但是已经是技术骨干,从事设备调试工作。通过企业访谈和毕业生访谈,我们了解了原因。大型国企、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时间较长,他们升职所需的周期较长,一般是3-5年才有一次晋升的机会,很多人难以坚持如此长的时间,看不到希望所以选择离职,并且国企升职还有一个学历的瓶颈。②企业反应,我们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能够满足要求,同时指出,毕业生观念转变较慢,适应企业的能力较差,企业强调了,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学校在这方面要加强。③学生的晋升通道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技术,其中管理方向可以从事生产组长、采购员、调试员,技术方向的有研发、设备维修、售后。④企业建议,从大一新生开始,职业规划的教育要贯穿整个教学,可以聘请企业的人员来指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3 XX科技公司,2014年8月6日
调研内容:电子信息行业的最新动态;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的建议;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在教学中的应用;PCB制版技术;校企合作;师资培训;实习基地建设。
主要收获:①企业认为我们电子信息专业定位在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方向是比较准确的,在课程开设方面,企业建议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专业基础课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工具仪器的使用等。有条件的可建设实物展厅,让学生知道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议用小型电子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我们建议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建立常用原件库,让有兴趣的学生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这样可以培养拔尖的学生。②企业认为,学生的实习一定要到企业,必须要出产品,一定要有效果。很多学生通过实习,专业能力可以获得比较大的提升。③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很快,新东西很多,教师要定期培训和提高。④部分核心课程要更新,企业指出电子CAD和单片机课程的软件和硬件都要更新。⑤企业建议,课程难度要降低,他们认为电子信息专业目前招生困难,主要原因是难学。因此,难度一定要降低,课程教学不能以讲授为主,必须以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动手操作为主。
2.4 岳阳,XX职院,2014年8月11日
调研内容: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经验交流;校企合作经验交流;电子信息与通信类专业招生经验交流;校企合作企业考察;通信技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考察;实验实训基地参观。
主要收获:①地方高职,在近3年面临的招生压力巨大,民院的做法是全员参与,与企业合作招生,这种方法很有效果,从2011年到2013年学院学生招生人数翻番,在校生达到了上万人。②他们的校企合作采用新的模式,一种类似专业外包的模式,企业负责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招生、就业。③通信技术专业在高职层次有着广泛的市场,由于行业市场垄断的原因,全省开办此类专业的学校不多,要进入行业,必须以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接入行业。
3 调研总结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企业反馈的信息,电子信息与电气自动化行业前景依旧看好,企业人才需求旺盛,调研的企业都希望学院能提供更多的毕业生,这两个专业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招生。调研企业认为,我们电子信息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企业反映我们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普遍满足要求,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校内实验室还必须增加两个:电机与拖动、传感器。其实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高,都是一些基本技能,我们的实验室并不一定要求最新、最好的,只要强化技能训练,设施齐全就可以,但是我们目前的实验室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
学生顶岗实习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将学生集中到企业实习,要派专门的老师,在企业带队,一方面加强管理,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
根据企业调研以及教研室反复论证设计,电子与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从2014年下学期开始,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条件的全部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以实际产品为教学载体,动手操作与技能训练为主,逐步淘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教学团队。近几年由于受到招生形式的影响,教研室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招生方面,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招不招得到人,专业还有没有、办不办,学习和钻研的动力就少了。这两个专业是我们经过多年沉定下来的电类的两个专业,一个强电,一个弱电,涵盖了电类专业大部分内容,市场需求旺盛,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专业。对于这两个专业,政策上必须思路清晰,思想坚定,教研室的老师才能沉下来,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才能把专业搞好。
在专业定位方面,虽然企业认为我们的定位准确,但是通过调研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我们分析认为电子和电气专业的学生,定位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了。“零距离就业”、“进校就是进厂”,这些已经不是我们的目标,企业所需的一线工人,岗位所需的技能并不复杂,都有岗前培训,中职、技校的毕业生可以满足要求。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只能是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要达到这个目标,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必须要有二次就业岗位以及职位晋升通道的设计,这些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并且在学校教育阶段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要有相关的课程对应。
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的专业必须朝这个方向发展,可以先嵌入相关课程,分专业方向,再到专业转型。
在目前稳定全院招生规模的前提下,要打开目前电子与电气专业招生困难的局面,光靠学院内部的力量无法完成,我们可以参考民族职院的校企合作模式,跟企业深度合作,企业负责生源组织、专业教学、定岗实习、实训设备、就业。教研室计划申报通信技术专业,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希望利用这个模式来解决生源问题,另一方面,通信行业虽然市场巨大,但是由于垄断,进入市场很难,必须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接进入行业。
[1]万金保,刘兰平.基于职业要求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5).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2011年11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