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评估信度问题探析
2014-08-15赵祖地尹晓盼
赵祖地,尹晓盼
(1.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324000;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高校德育评估是对高校德育及其过程作出价值判断。这个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具有较高的信度,不仅反映德育评估工作的质量,还对评估客体也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直接影响德育评估功能的有效发挥。从高校德育评估理论研究领域来看,学术界和教育界对于信度的研究还是屈指可数的;从高校德育评估实践活动来看,对于评估结果信度的问题也是避之不谈的。鉴于德育评估信度的独特功能和特殊地位,我们必须重视德育评估的信度问题,分析造成德育评估偏差的原因所在,探寻提高高校德育评估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德育评估的信度
“信度是反映一致性程度的指标。”信度指的是一致性程度,评估结果是否与评估客体的本真一致,即评估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评估客体的真实情况[1]。德育评估信度实质上反映的是德育评估客体在评估前后表现的再现性程度。如果评估结果没有较好地反映评估客体的真实情况,就代表评估结果不可靠,评估信度是低的。高校德育评估信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高校德育评估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用同一评估方案对相同的评估客体进行再次评估,两次评估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比如,我们对“学生的文明修养”进行评估,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对“学生的文明修养”进行测评,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就可以说重测信度是较高的。二是高校德育评估复本信度。所谓高校德育评估的复本信度,指的是采用与前测平行的评估方案来进行后测,两次评估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评估复本信度时,关键之处是必须保证复本与前测评估在评估方案、评估实施标准等方面近乎相同。三是高校德育评估的分半信度。它是指把一个评估分成对等的两半,计算出评估客体在这两半所得分值,再采用相关公式,求得两个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相比评估重测信度和评估复本信度,高校德育评估分半信度只需实施一次评估且使用一个评估方案,不仅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也节约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四是高校德育评估的主评信度。它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由两个或多个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进行测评,求得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情况下,当评估主体是两个以上且采用的是持续性记分方法时,就要采用α 系数法求得相关系数,当评估主体是两个以上且采用的是等级记分时,就要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2]。
二、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德育评估信度的影响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即德育评估的主体系统、德育评估的介体系统、德育评估的客体系统的信度决定。对于特定的子系统,其要素对德育评估信度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一)德育评估主体系统因素
德育评估主体系统就是对德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估组织机构及其成员。为了保证德育评估得以顺利实施,一般要成立德育评估的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其人员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德育专家等。德育评估主体系统涵盖评估人员与评估管理两个方面:
评估人员作为整个评估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者,在高校德育评估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首先,评估人员是否多元化影响着高校德育评估信度。按照常规的评估模式,评估人员主要由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这样的评估人员有其局限性,不能反映社会对德育评估的要求,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也是局限在某些领域。其次,评估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影响着德育评估的信度。评估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顺利解决评估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科学制定德育评估方案,才能科学运用德育评估的技术与方法,才能保证德育评估的信度。第三,评估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也影响着高校德育评估的信度。在高校德育评估中,由于受到主观情感因素的干扰,评估人员较易产生情感效应、光环效应等不良现象。这就要求评估主体人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在权威面前能够坚持己见,在人云亦云时刻能够不跟大流、在物质诱惑面前能够廉洁正直。
评估管理对于德育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行德育评估首先得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具体项目的负责人,从具体规章制度到评估时间和地点,都有详细计划和安排。高校德育评估犹如一个连环扣,由不同的环节组合而成。通常情况下,高校德育评估管理是评估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根据评估方案,完成对评估对象不同阶段的评估。高校德育评估管理是否恰当,任何一个环节是否到位,都会造成评估误差,影响评估结果的信度。
(二)德育评估介体系统因素
德育评估介体系统是德育评估主体为实现德育评估目标,完成德育评估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所传输的有效信息,是德育评估主体与德育评估客体之间的“媒介”与“纽带”。德育评估介体系统主要由德育评估方案系统、德育评估方法系统、德育评估信息系统构成。德育评估介体系统的信度由三个子系统,即方案系统、方法系统及信息系统的信度决定。
德育评估方案是为实现一定的评估目的,对评估的标准、方法途径、实施程序等作出总体的设计与安排。德育评估方案涉及多方面内容,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根据要求作具体周样的安排与筹划,以便使德育评估方案更加科学可行。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是德育方案的根本,所以要特别重视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性问题。评估指标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它的全面性能够反映完整的德育内容。因此,在制定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时,一定要重视其全面性。二是德育评估的指标设置准精性问题。德育目标是个较为抽象的东西。它的抽象性,就对我们在把握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评估指标提出了较高准确度的要求。三是高校德育评估指标权重是否科学。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要具备内容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每个指标还要有科学的权重。
德育评估方法是德育评估主体为了完成德育评估任务、实现德育评估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式与手段的总和[3]。德育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方案的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评估结果的检验与分析等。德育评估方法是高校德育评估得以实现的保障。由于德育评估客体的层次性,就得根据不同的评估客体选择合适的评估内容与评估方法,以避免因评估方法选择失误造成的评估结果失真的情况。
德育评估信息的收集。信息收集在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或缺乏信息,评估工作无法进行;信息不真实,就得不到正确的评估结论。”[4]在目前的高校德育评估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所收集的评估信息与评估内容不一致,可用性不大;在整理评估信息过程中,由于参考的标准、每次评估的时间、工作人员等内外条件的变化,造成最终得到的评估信息出现差异的情况等。
(三)德育评估客体系统因素
评估客体虽然是接受评估的对象,但是,它在高校德育评估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的地位。它作为高校德育评估的参与者,影响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方面表现在:首先,评估客体对待高校德育评估的态度是否端正。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在德育评估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评估客体的态度和感受。总体来看,评估客体较易出现以下几种不端正的态度:一是“别人评我也要评”的随意跟风态度,二是“打死也不得罪上级”的完全附和态度。这些不良态度的出现,不仅影响了评估客体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德育评估的质量。其次,评估客体的心理素质是否成熟。对德育评估客体而言,评估结果是件关系它们名誉、地位的事情,因此,大多数评估客体都会对高校德育评估工作异常重视。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偏离常态的东西都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会出现担心评估结果与自身不符的疑惑心理、为了保住已有名誉、地位的自卫心理等。
三、提高高校德育评估信度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德育评估主体系统
建设多元化的评估队伍。我国德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四有”新人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对于德育建设状况的评判,社会反而更具有话语权。因此,从组成成分上来说,要把经验丰富、评估技术过硬的社会人士吸纳到评估队伍中,提高评估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优化评估队伍的整体构成。主要是要做到强化评估主体的专业性、优化评估主体的年龄结构、合理配置评估人员的数量这三方面。不仅要挑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评估专家,还要注重加强对评估队伍的培训,尽量减少评估主体之间的差距;把具备最新评估知识的青年专家吸纳到评估队伍中,为评估主体注入新血液,保证权威性和创新性;应结合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配备,以优化评估队伍的整体构成。
提高评估主体的道德素养。道德素养较高的人,也会用职业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高校德育评估主体应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水平。要有一定的敬业精神,甘于无私奉献;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责任感,敢于担当;要养成廉洁的工作作风,注意保密,不走官僚之风。提高评估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评估管理”对于德育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评估必然涉及到制定评估方案,从组织协调机构到确定具体负责人,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评估时间和地点的确定,都得有详细的安排。我们确定“专家评估”就是为了提高“评估管理”的科学性。把“评估组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保证德育评估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这是德育评估信度的内在要求。
(二)科学构建德育评估介体系统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德育评估方案是为实现一定的评估目的,对评估的标准、方法途径、实施程序等作出总体的设计与安排。德育评估方案涉及多方面内容,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应根据要求作具体周样的安排与筹划,以便使德育评估方案科学可行,使德育评估更具意义。评估方案的设计应尽量周密、科学可行,从而保证评估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招标制定德育评估方案,并进行多次预试”,目的是为了提高评估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达到提高信度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德育评估方法包括德育评估方案的制定、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德育评估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德育评估结果的检验与处理等。方法得当与否、科学与否极大影响德育评估的成效,影响德育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我们把是否应用“教育统计学”、“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方法系统”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将提高德育评估的信度。
搜集完整的评估信息。德育评估信息的搜集在德育评估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科学评估的前提。如果评估信息缺乏,评估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如果评估信息失真,就得不到正确的评估结论[5]。可见,能否准确、全面、客观地搜集评估信息,直接关系到德育评估工作的成败。可以通过查阅基础材料、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手段获取的评估信息。考虑到可行性、可操作性,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搜集全面系统的德育评估信息以提高德育评估的信度。
(三)调动德育评估客体的积极性
德育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评估客体进行价值判断,为德育管理和德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在于促进评估客体自我完善,提高德育质量。因此必须调动评估客体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评估的认识,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6]。
端正评估客体的态度。只有了解评估客体,端正其态度,才可能取得它的全力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端正评估客体的态度:首先,可以创造一些沟通、交流的机会,使评估主客体在评估目的等,方面站在同一战线上;其次,不仅要使评估客体认可评估目的,还要熟悉评估程序,了解整个评估流程,以减少评估客体在评估过程中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再者,也要积极听取评估客体的意见,主动采纳切实可行的建议,能让评估客体感受到是被真正的尊重。
提高评估客体的心理素质。通过分许评估客体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可知,大多数是因为缺乏外界的约束力和自身的责任意识才敢于“弄虚作假”。因此,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使评估客体意识到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职责;制定相关制度严惩评估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从而提升评估客体的心理素质,使之在评估过程中保持坦然、健康的心态和客观、负责的行为。
[1]赵祖地.关于高校德育评估信度问题的探讨[J].台州学院学报,2004(1):65-67.
[2]赵祖地,刘云林.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90-94,100.
[3]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J].前沿,2005(11):97-99.
[4]王明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评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08.
[6]赵祖地.略论高校德育评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