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2014-08-15姜志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

姜志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与此相适应,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思想改造,以及对各种反动落后思想的清理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这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但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进行意识形态建设,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思想观点,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国内外形势与国内思想动向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宣告结束。党的八大对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了正确分析并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毛泽东也满怀信心地提出,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1]216。此时,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团结一切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毛泽东和全党关注的重大问题。

从国际形势看,1956年也是多事之秋。在当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严厉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其严重错误,基本否定了斯大林。报告无论在苏联党和人民内部、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人的队伍中,都引起了严重的思想混乱,甚至引发了暴力冲突。当年3月,苏联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市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6月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10月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秘密报告动摇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社会主义信念,欧美国家共产党员大批退党,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迅速削弱,对我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则引发了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西方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利用这一事件,更加起劲地鼓吹“和平演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冲击。

在思想方面,国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思想动向:在农村,一些人闹“退社”风潮,受此影响,一些干部甚至个别高层领导干部也对合作社产生动摇,认为合作社没有优越性;在城市,一些地方工人进行罢工,少数反革命分子煽动地方学生闹事,组织示威游行,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9月至1957年3月半年间,我国发生数十起罢工、请愿事件,每起人数一般有十多人到数十人,多者有一二百人甚至近千人;几十个城市发生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2]。受苏共二十大的影响,党内出现动摇分子,一些党员干部跟从赫鲁晓夫的腔调,盲目反对斯大林,还有少数人热捧波兰、匈牙利,吹捧大民主;在军队,一些干部反对当前的方向和路线,不加分析地批评党的政策,认为“农村左了,城市右了”;在高校,一些教授也散播“不要共产党”、“社会主义不好”的错误言论;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某些干部重安排不重改造,不敢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进行改造,凡此种种。

这些新的思想动向表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巩固,对社会主义排斥、否定和质疑的思想,在国际国内、党内党外都存在,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很大障碍。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政治变化,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心理准备,表现出一些消极行为和错误倾向: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滑坡,醉心于争名夺利,在地位、级别上相互攀比,把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侵蚀的警告抛到了脑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社会主义应当什么都好”,就不用注意意识形态问题了,因而忽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思想改造和政治学习;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受斯大林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思想上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对闹事害怕,采取简单处理的方法,甚至动用武力解决,结果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上述情况促使毛泽东冷静思考意识形态建设问题。通过借鉴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和建国后头几年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与世情、国情和党情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探索,在意识形态斗争方式、维护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文化发展方法以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对策。

1.高度重视运用思想斗争这一方式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思想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战线之一。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注重运用这一重要手段和武器,对国内外反动派的反动思想言论进行揭露、驳斥和批判,对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为党的团结统一和战胜反动派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尽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劳动人民已经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国家政权已掌握在以无产阶级手中并日益强大,但是,毛泽东深刻意识到,“我国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1]214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看,社会结构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除了生产关系某些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政治制度的某些不足以及国家机构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1]230特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1]215,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潜在思想隐患。

在毛泽东看来,虽然资产阶级已经消灭了,但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不可能随着其经济基础的消亡而立刻消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识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方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1]232他们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他们对于我们的国家“抱着敌对情绪”,总是“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不喜欢我们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他们留恋旧社会。一遇机会,他们就兴风作浪,想推翻共产党,恢复旧中国。”[1]268“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1]23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以致对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1]214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对此“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1]232-233同时,毛泽东也意识到,由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1]230“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1]231

毛泽东认为,要使社会主义“最后巩固起来”,除了实现工业化和推进经济建设以及各种国际条件的配合之外,“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1]268“不了解这种情况,放弃思想斗争,那就是错误的。”[1]281但是,毛泽东也意识到,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进行思想斗争的有生力量,而当前“无论在全体人口中间,或者在知识分子中间,马克思主义者仍然是少数。”[1]230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中的理论人才匮乏问题,毛泽东提出“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的任务,强调“每个省市自治区都要把理论工作搞起来,有计划地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评论家。”[3]对于思想斗争的方法问题,毛泽东也非常重视,他反复强调,“思想斗争同其他的斗争不同,它不能采取粗暴的强制的方法,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1]231

2.突出强调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

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认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4]根据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毛泽东强调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5]“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6]鉴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思想战线上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毛泽东指出,“思想问题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1]282,因而强调党要更加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他以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作喻指出,“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是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地位”[1]197。为了在组织上保障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具体实施,除了在队伍上培养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批评家之外,毛泽东还督促各地党委第一书记“亲自出马抓思想问题”[1]282,此外,他主张对思想文化战线包括文艺界、学术界、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等各个领域都要领导起来,对各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共产党都要管起来,并责成各地党委、共青团、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学校校长抓好这项工作。

“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可能失败’,并不在于其经济基础首先被动摇,而在于其‘文化合法性’率先丧失。”[7]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除了继续加强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斗争之外,还要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工作,使知识分子“逐步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225但是,“世界观的彻底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毛泽东指出,“我们应当耐心地做工作,不能急躁。”[1]225对于一些人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愿意接受共产主义,也不要苛求,“只要他们服从国家的要求,从事正常的劳动,我们就应当给他们以适当的工作机会。”[1]226对于那些不但不接受马克思主义反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评的人,毛泽东主张允许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1]232通过这种办法,“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1]232

此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使毛泽东注意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教条主义的危害,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作用,毛泽东明确提出“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主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8]从意识形态角度讲,这实际上提出了在新的实践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任务,以便更好地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引领作用。

3.明确将“双百方针”作为发展思想文化的基本政策

文艺和学术向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社会主义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相应地推动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但之前连续几次规模很大的学术批判运动,尤其用政治运动方式整肃思想的运动,使知识分子们心有余悸,创作热情锐减,而一个时期所盛行的对文艺界粗暴武断的政治干涉,也严重打击了文艺界的创作积极性,此外,文艺领域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以及主题狭窄等问题,也妨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对于文艺界的这种萧条局面,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很不满意。此时,苏联学术界和文艺界揭露出来的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在国内知识界引起很大共鸣,知识分子也表达了对文艺现状和政策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认真思考如何寻找与苏联文化模式根本不同的方法,以打破文艺界的沉闷局面,调动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经过反复酝酿,从1956年4月开始,毛泽东明确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发展学术艺术的方针,并将这个方针应用到整个文化领域,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957年3月毛泽东又明确将这一方针作为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这个方针的本意,是倡导和推行艺术和科学的自由发展,反对行政力量的强制和干预,鼓励人们通过实践,通过自由讨论,去解决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但是,随着社会上诸多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如何对待不同意见,已经不是文化艺术界本身的问题了,也不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领导方式了。”[9]因而,毛泽东进一步扩大了这个方针的应用范围,认为这个方针“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

在“双百方针”的具体实施中,毛泽东反复强调:不能用用强制的方法和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思想分歧和思想矛盾问题,因为这样做,“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1]209他指出,凡属于文化教育的问题,思想性质的问题,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1]209但是,为了使人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他主张“我们采取有领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253,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确立了判断我们言论和行动的六条是非标准,即,要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毛泽东强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1]234毛泽东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摆脱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建立起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统一意志与生动活泼相统一的政治局面和思想文化局面,更好的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高度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在注重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同时,毛泽东也注意到冷战格局下国际上的阶级斗争对国内的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重大威胁。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敏感地觉察到美帝国主义幻想依靠中国“民主个人主义者”从内部瓦解人民民主政权、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企图,之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愈演愈烈。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事件的发生,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重大分歧暴露在世界面前,更坚定了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演变的决心,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两次发表演说,明确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六项政策,并将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在杜勒斯的鼓吹下,自肯尼迪开始美国政府制订了“和平演变”的战略目标,并采取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面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毛泽东明确提出“反和平演变”的战略。在毛泽东看来,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意识形态是反“和平演变”的前哨阵地,西方国家搞“和平演变”总是首先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的,赫鲁晓夫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以及国内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言论,都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确存在着“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而修正主义者则是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最好助手。由此毛泽东作出了修正主义是思想战线上主要危险的判断。他认为,修正主义者把自己“装扮成马克思主义”,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修正主义或曰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在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资本主义路线。”[1]281其要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1]281。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是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东西。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1]281-282

在“反修防修”的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注重增强群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破除资产阶级思想。同时,毛泽东也特别强调要防止领导层产生修正主义,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的问题,认为领导人很重要,领导人变了整个国家就会改变颜色。他告诫全党,如果“各级领导权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而被修正主义者所篡夺,则我国还可能要走一段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10]此外,毛泽东还非常重视解决“如何保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他提出要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并把这一办法作为“反修防修”的根本措施,他认为,“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11]。为此,毛泽东提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五项基本条件,之后加紧培养接班人成为全党的共识。

三、结语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合法性与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问题。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初步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异常严峻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尽管由于历史局限,在今天看来,也许毛泽东的个别观点不那么严谨,例如,对什么是修正主义的认识并不明确,甚至把一些正确的东西也当做所谓修正主义来反对,但毫无疑问,这些主张基本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和实际建设的需要,得到党内外的高度认同,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与毛泽东时期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主张,显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来说,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王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抵御执政风险的思想与实践[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1):4-1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5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7]韩毓海.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9-21.

[8]吴冷西.十年论战(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23-24.

[9]陈晋.毛泽东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5):12-2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7.

[1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81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