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窦苏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资助

窦苏明

窦苏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读硕士(江苏常州213164)。

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形成了以“奖、勤、助、贷、补、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是如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是值得所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1.是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经济资助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最直接方式,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经济条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思想塑造和能力提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他们在集体环境中更好地与人相处,树立自强、感恩和诚信意识,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教育成人成才的目标。

2.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定人才培养是否成功,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质、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必须在各个环节确立育人目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使资助育人工作成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近几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进一步增加。经济上的压力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容易滋生报复他人与社会的不良情绪,继而诱发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拓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内涵,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对于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的问题。2007年以来,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了以“奖、勤、助、贷、补、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对资格认定存在盲区。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生申报的家庭情况、地方政府出具的低保证明和家庭贫困证明以及相关一些证明材料,来界定学生是否属于经济困难家庭,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学生日常消费不易跟踪等原因,最终都可能因为提供虚假材料、夸大家庭困难等不诚信问题而影响认定的实际操作。

2.重视经济资助,忽略育人功能。从目前现有的资助体系看,对资助金额、资助标准、资助范围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是其重点仍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对加强思想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等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这就导致容易出现重资助轻育人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把资助育人工作简单化,甚至认为资助的过程就是把国家的相关资助费用发放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忽视了资助过程的育人功能。事实上,因经济困难可能带来的心理困惑、人际交往困扰、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很难通过简单的经济资助解决,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育人目的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实现。

3.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勤工助学一直是高校资助工作中锻炼学生、提升能力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勤工助学岗位的分散性、缺乏相关指导老师或指导老师缺乏育人相关工作经验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岗位锻炼中往往只获得经济上的补助,综合能力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而没有得到提升。

4.资助门槛低易滋生学生的“等、靠、要”心理。随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资助范围的不断拓宽,学生受益面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学生都能正视自己的困难,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顺利完成学业,却使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入误区,等待国家、政府、学校的资助,助长了他们“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从而产生不争奖学金,争当贫困生等负面现象。

三、构建“五位一体”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资助育人实践中,以“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从优从快上岗就业”为目标和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经济基础、制度保障、文化培育、实践育人、心理辅助”的“五位一体”资助育人模式。

1.经济基础。经济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基础。经济上的沉重压力对贫困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直接削弱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颁布资助新政为契机,广开渠道,不断完善“奖、勤、助、贷、补、减、免”的多元资助体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3年,资助覆盖面为28.8%,其中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为100%,生均资助金额2985元,其中对123名家庭特殊困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金20余万元,对43名学生减免学费17万余元。为解决学生资助“僧多粥少”的矛盾,学院积极开拓捐资渠道,凝聚社会力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多渠道、多途径的资助与帮扶。2013年,学院共有724名贫困生受惠于社会捐资,受助总额60余万元。

2.制度保障。制度是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才能使得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2007年以来,学院相继出台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条例》等8个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相关的文件,从根本上保障了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采取发放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减免学费、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措施,逐步形成了各类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及社会资助基金四位一体的资助制度体系。

3.文化培育。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离不开感恩、诚信、自信、励志等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依托社团,加强感恩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获得资助的贫困学生来说,应当学会饮水思源、回报社会,并将这个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多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改变传统单纯经济资助的理念,重视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回报他人、回报社会。除主题班会、感恩承诺签名、主题演讲等形式外,积极依托社团,组织受助学生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积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国家、回报社会。

二是以活动为载体,彰显励志教育。学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以专家报告、优秀典型事迹宣讲、专题讲座等活动为载体,将励志教育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如举办优秀学生报告会和优秀学生表彰会,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宣讲受助成才励志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受助学生以此磨砺意志等,在活动中开阔视野,提升精神追求。

三是助学贷款,强调诚信教育。诚信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更是资助工作的生命线。在资助实践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如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主阵地,将政策宣传、自立自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渗透到贷款工作的各个阶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橱窗展、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等在学生中渗透诚信教育,使诚信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自觉情感,让诚实守信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4.实践育人。这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学院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一是立足校园,积极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丰富勤工助学形式,提升岗位层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提供的岗位由劳动服务型向专业智能型转变。二是勤工助学岗位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拓展勤工助学的空间。主要有市场调查、礼仪服务、产品促销等,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5.心理辅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时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二是定期组织团辅活动,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素质拓展训练等系列活动,增强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三是通过课堂、讲座等,普及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提高贫困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能力。四是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各班心理委员的作用,积极开展朋辈互助活动,营造互相关怀的良好氛围。五是针对特殊个体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辅导。

总之,要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完善现有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必须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创建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

[1] 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2] 邹树梁.构建全方位资助体系关爱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以南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3] 竺正海.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4] 黄燕.试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科学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5] 李岩丽.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促进资助工作公平有效[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6] 李玉兰.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已从确保不辍学走向资助育人[N].光明日报,2011-03-04.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