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新型学生事故探析
2014-08-15盛英淼
盛英淼
盛英淼/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江苏扬州225127)。
一、新形势下高校新型学生事故的成因
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对高校学生事故预防工作以及高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新环境、新事物是诱发高校学生事故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对现阶段新形势下高校新型学生事故做出新的防范措施,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
1.网络环境的侵蚀。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交流平台,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躲避负担和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其虚拟性也使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求学,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甚至无法正常毕业。网络监控机制的不完善让大学生在网络中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管理[1],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的误导以及部分居心叵测分子的诱惑,其隐蔽性和无制约性对大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是一种变相的助长。同时,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会让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逃避现实生活,逐渐导致正常社会化情感渠道的减少、社会化进程的弱化,对个人发展带来诸多危害,严重的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分裂,分不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及有悖其正常社会化成长的问题[2]。
2.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学生入学后的首次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暴露出许多问题,这是由社会、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足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备造成的。部分学生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认识不全面,误以为心理指导仅仅面向心理异常人员,为证明自己心理“正常”而对心理咨询有抵触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他们在面对学习、就业、情感等多方面压力时,很难意识到这些压力多源于心理问题,从而不会主动寻求心理指导。因此,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学生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3]。
3.自我调整就业定位的缺失。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变革,就业难成了高校大学生需要面临的重要考验。部分学生遇到求职困境时,无法面对压力,正确调整就业定位,而是一味降低求职标准,抱着只要有个工作就行的心态。正是这种盲目的急切态度,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招聘中出现违规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向毕业生提供虚假就业岗位、招聘无底薪岗位等乱象,甚至欺骗学生进入传销陷阱,造成财物损失甚至失去人身自由。而部分学生面对如此乱象无所适从,心理压力越聚越大,直至采取极端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新的诈骗手段盛行。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实施诈骗[4]。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经验,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缺乏应有的警惕,容易被犯罪分子谎称的律师、警察、医生等角色迷惑,造成自身和家长的财产损失。他们还会收到亲友、同学被盗手机或网络通信软件发来的求助,向对方转账或支付费用,特别是钱款数额较小时,学生往往会忽视对方的真实身份,盲目支付。学生还会受到某活动中奖短信的骚扰,面对诱人的奖项,若没有一定防范意识,很容易信以为真,成为不法分子欺骗的对象。
5.用火用电风险。用火、用电安全教育是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严禁在宿舍区内使用明火、大功率电器等要求,使此类用火用电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因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每年高校因错误用火、电造成的事故仍旧层出不穷。多次事故表明,大学生对产品不熟悉,对用火用电安全的认识不到位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部分学生贪图充电方便,在使用手机时连接电源线,将电源线乱拉乱接,使用劣质电源插座都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6.食物安全事故。随着违规食品添加剂及劣质食品的蔓延,由食品安全导致的事故也逐渐增多。高校对食堂原料的采购、加工等环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效减少了校内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但是高校开放的管理制度造成校外就餐的学生较多,校外摊贩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的原料、加工、存储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他们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事故概率大大增加。
二、新形势下高校新型学生事故的防范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新型事故防不胜防,对学校、学生以及家庭造成了严重危害,防范高校安全事故对维持高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重视入学安全教育。入学教育能帮助新生认识、了解校园环境并尽快融入高校生活。要突出安全主题,在学生宿舍、食堂等关键场所进行安全宣传,开展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防盗窃诈骗、反传销等多种专题讲座,对高校新型事故的发生方式、防范措施、处理办法进行演示,加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更需要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做到全方位、全程化的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全面实行学生心理测评,对每一位新生的心理状况有初步了解,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点面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实时了解、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异常同学及时干预;在学生就业前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事故。
3.建立高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了解新形势下新型大学生事故产生原因,建立以预防为主、救助为辅的事故安全防范体系和管理机制[5]。在工作中做到安全隐患的日常排查,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各种类型的学生事故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弱化学生事故导致的后期影响。
新形势下新型学生事故对高校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高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事故防范意识,提升事故防范能力,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1] 黎影,杨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
[2] 王晓三.网络结社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3] 郑敏燕.当前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及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2011(5).
[4] 吴少伟.对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4).
[5] 刘欣.高校常发安全事故现状成因及预防分析[J].东方青年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