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4-08-15汤招兰
汤招兰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中学 三明市 36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教师要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先声夺人,注重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目的是尽快消除课间学生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导入情境时结合内容,把知识中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的情境中树立信心,唤起课,练探索的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实验课,每一节课都要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导师生间的情感,为课堂教学创造和谐的气氛。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多媒体、生活体验、知识竞赛、化学故事等。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很快集中,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二、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光靠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把理论结合现实,用实验来验证,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相对于理论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点加以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心灵就像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一旦产生了兴趣,再困难,再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都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产生自主的求知欲望.因此,通过实验操作,能给学生提供直观鲜活的刺激情境,面对五彩班澜、丰富多彩的现象,学生必然出现“这是怎么回事”的心理需求,于是猜测思索,“注意”和“思维”高度集中和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原因及其结果的思考。例如在《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演示实验:把一块缺角的CuSO4晶体放入CuSO4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学生在初中学过饱和CuSO4溶液中已不能再溶解CuSO4晶体,可在这个实验中不规则的CuSO4晶体却有了规则的几何外形,说明以前所学的不溶是否意味着溶解停止?由此来引出可逆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自己构建概念,用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平衡设置平台,使学生易于接受化学平衡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可解一生”,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有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才能成为终身“捕鱼”的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鱼”。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在化学教学前,我让学生先预习,列出提纲,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听课时,要让学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例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实验:从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中提纯硝酸钾和从含有少量泥沙和氯化镁的氯化钠中提纯氯化钠。对于除杂质的题目,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题目除杂时应注意四个原则和三个必须。四个原则:(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三个必须:(1)除杂试剂必须过量;(2)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3)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化学起源于生产、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在社会生活在中的价值。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是实用的,化学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嫁接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同时,开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外实验活动,有利于能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开展课外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例如开展“制作固体酒精”的活动: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冻胶”,酒精填充其中。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在活动中,注重让学生围绕“趣味化学、趣味生活”开展体验性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同时我们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