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在民办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实践——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黄 琳

黄琳/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四川绵阳 621000)。

全人教育 (a holistic and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在对传统教育培养目的提出批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流派。他们以人文主义心理学和强调情感取向的教育为思想资源,主张抛弃传统上对课程和智能的强调,转而注重人的“自尊、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对生命的所有方面的尊重、建设性的社会参与、创造性和直觉思维,以及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1](P43)从而形成以追求“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旨归的“全人教育运动”(holistic education movement)。

全人教育思想反对将工具性目的凌驾于个人发展的目的之上。在其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为企业培养雇员、为国家培养人才,教育还应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完整发展,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为此,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师生观等方面的观念措施,都要围绕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设计。[2](P2)

而作为独立学院之一的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从2002年办学之初,就将全人教育思想浸润在其培养、教育学生的理念之中。天府学院有四个办学理念基石,一是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赏识教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学生应该怎样认知自己;二是雅典式教育引导模式——明确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获得洞察力;三是“1+2+3+4”人才培养特色——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的学生,什么才是我们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突出品德和心智的力量;四是打造“小社会、大课堂”的育人环境——为师生的互动提供平台,并最终转化为行动力。这四个基石的搭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

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因此在天府学院,我们要用赏识和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以赞赏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来发现他们的长处,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培育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P23)作为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所长所短、所爱所选,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规划路径。因此智力的教育从来不是天府学院育人的根本,心灵、道德、情感、审美、创造力等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样也是教育的重点。

有了这个认知基础,天府学院在教学上设计了“雅典式教育引导模式”。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把模式化的价值(patternedvalue)教给不同的学生,无论学生如何不同,教授的内容甚至采取的方式都近乎相同。而雅典式教育引导模式,中心理念是驱动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提问式”教学 (Learning by Question,Teaching by Asking),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具体教学形式可以表现为学生小组任务(Group Task)、小组项目,学生轮流发言、讲授,改变“大满贯”式教学形式,更加重视情感体验和互动参与,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

所谓“1+2+3+4”人才培养特色是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三个习惯,四项品质”。“一个头脑”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财经头脑,其核心是建构学生财经思维模式,除“智商”培养外,更注意“情商”和“财商”培养;“两个工具”是指能熟练运用外语和信息技术两个工具;三个习惯是“自信、自律、自学”三个良好习惯;四个品质是“忠孝、廉耻、诚信、勤奋”四个做人的品质,忠孝包括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组织,忠于家人和朋友。“三个习惯,四个品质”即是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是一个合格财经人才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4](P146)在这个人才培养特色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天府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路径,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回答了“怎么认识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的人”的问题,第四步就是将所有的认知转化为行动。因此“小社会、大课堂”这一平台的打造,给天府学院应用落实全人教育的理念提供全方位综合的育人环境和制度保障。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小社会的思想源于杜威(1897)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他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5](P56-57)我们在校园中模拟真实社会中的场景,由校学生会,团委模拟政府管理职能,扮演“小政府”的角色;由各类学生企业、学生社团充当“大企业”,按照“市场规划”进行运作、经营。构建由行政管理、教师、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助管员等等全员参与的,学习、生活、工作全方位的,渗透在课内、课外、实习、实践等整个教育全过程的育人环境。[6](P156-157)所有岗位的设计、角色的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活动的开展及学生综合测评,都在构建一个小社会的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在这个系统性的体系之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和育人的理念都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综上,这四大基石支撑了天府学院学生培养的理念和实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不仅关注自身发展,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更能心中有大爱,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感,能够真正深切体会他人感受和关注社会的发展变革,能够关爱自然与环境保护,能够促进道德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平衡,从而为建构一个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贡献。

[1] Ron Miller.Holist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n Caring for New Life.Brandon,VT: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newal,1998:43.

[2] 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 蒲果泉.赏识教育·教育随笔[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3.

[4] 蒲果泉.1+2+3+4人才培养特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46.

[5] 赵祥麟,王承绪.我的教育信条·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56-57.

[6] 蒲果泉.小社会大课堂·教育随笔[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56-157.

猜你喜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An Analysis of A Clash of Cultures at Alabama Factory
The Analyses of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of Didi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Glass Ceiling”in Intercultural HRM of Japanese Enterprises in China
春游天府国
学院掠影
梦想,从天府启航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