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2014-08-15白龙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博客教育者思政

白龙君

白龙君/辽宁科技大学讲师(辽宁鞍山114051)。

微博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产品,是一个新的网络媒介,它已经成了年轻人重要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界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导致了整体教育思想的转变,“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个机遇,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话题。

一、微博的基本涵义及平台特点

1.微博的基本涵义。微博(Weibo)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分享信息和交流的网络平台,这就决定了它的随意性、时效性。微博和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的传播及分析,使用者能够通过网页及无线应用通信协议等的客户端,对个人的社区进行组建,然后用140字以内的文字进行信息的更新,以达到共享信息的目的,微博的关注机制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1]。

2.微博的平台特点。

第一是便捷性。微博提供了一个双向平台,自己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发布的内容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分享视频等。微博的最大特点就是发布、传播信息快速,如有一百万的听众(粉丝),那么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这一百万人。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对用户技术要求的门槛低,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也没有博客那么高,微博开通的多种应用程序的接口,可以用手机或网络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会超过所有媒体。

第二是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博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点对点,也可以一点对多点[2]。

第三是原创性。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把平民与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使得大量的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然而博客上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来说是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便找到了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第四是草根性。微博的草根性很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及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二、微博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由微博的特点可知,利用微博可以掌握话语权及主动权,如,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获取资讯信息,还能对一些事件发表个人的言论,在传播信息的速度上更加迅速。根据2011年的腾讯科技讯的消息,易观国际所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用户基数的飙升在用户数量的绝对值方面体现了微博市场高速的增长,到2011年底,中国微博运营商市场活跃账户规模为2.54亿,较2010年增长150.7%。易观国际称,用户活跃度的稳定能够从另一侧面证明和体现微博的商业价值。从内容方面看,微博用户活跃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用户原创内容数量;其二是对站内信息的转发、评论量;其三是微博平台产品间内容共享量;其四是用户站外社会化分享量。思政教育的内容是思政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使之能够符合社会或者阶级需要的特定教育的信息代码,而微博的应用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3]。

微博是即时性最强的信息传播媒介,它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的大学生会以微博的形式传播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或者是信息,会遮盖传统传播媒介发挥的作用。微博是一个理想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学生为了展示个人魅力会对一些错误的思潮也随波逐流,受到不良的影响。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而学生们口中出现的一些词汇老师就不一定都晓得。微博的逐渐普及可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者实现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微博的随意性,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微博传递的内容基本是脱离的,对思政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育者一直是处于主导的位置,受教育者比较被动,两者间不能实现很好的交流,教育效果不理想。微博在高校的应用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信息传递不断加快,对教育的内容学生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微博的自由以及对个人意识的关注,使两者达成了统一,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4]。

三、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网络技术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和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微时代”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时间及空间上的距离拉近了,微博成了两者间较为有效的沟通桥梁。高校学生广泛使用微博,这应当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教育内容,把微博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适当的使用情况下对教育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5]。

第一,高校大学生都是在新环境下成长的,个性突出,对新的技术产品有非常大的兴趣和热情,喜欢时尚,而微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和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互动,不仅能够得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和学生融洽地交流。

第二,把微博和教学结合在一起,会使整个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课堂上的知识,更应努力获取课外的知识,综合性的学习对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在微博上可搜集相关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延伸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较为严谨、完整的,是思想教育工作者设计出来的,以课堂作为主要的传递场所,其他的手段都是辅助。如今,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通过微博来改变、充实教学内容,使教育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微博的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就显得比较新鲜灵活,学生能够对教育内容以及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并与大家分享,这对学生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微博的优越功能体现得已经愈来愈突出,它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价值,但微博的诞生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张楠楠.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2—13.

[2] 邓小玲,秦自强,柴续续,周永正.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21):09—10.

[3] 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2(09):26—27.

[4] 黄丹琳.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6—17.

[5] 刘祖清,何平.借助微博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7):34—35.

[6] 陈姗姗,赵建明.浅议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2011(22):21—22.

猜你喜欢

博客教育者思政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博客天下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