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对外开放发展态势及制约因素研究
2014-08-15吕红
吕 红
吕红/南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河南南阳473004)。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9日通过了河南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议,建议中指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在于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带动是河南省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实施的主战略,河南省应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生产总量与提高生产质量并重,技术和人才引进与走出结合,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形成,使河南省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以对内对外开放来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河南目前正掀起新一轮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高潮,通过实施大招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企业入驻中原,使中原地区步入大招商时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一、河南省对外开放总体发展态势
(一)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近些年,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贸易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增长明显,年均增长速度为14%,其中五年累计进出口额为436.84亿美元,年均递增速度为11.4%。据海关统计,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17.50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下同)增长了58.6%。其中,进口总额220.72亿美元,增长了64.9%;出口总额296.78亿美元,增长了54.3%。2012年的进出口规模是2007年的4倍、2008年的3倍、2009年的3.8倍、2010年的2.9倍。河南省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出口支柱产业地位不稳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河南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出口商品中,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像钢铁、铝材等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规模偏大,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工业比重大、企业科技投入低和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河南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利用外资不断扩大
近年来,河南省借助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外资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不断增加。伴随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河南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技术和设备,对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合资嫁接改造,加速了河南省的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河南工业的发展。近十年来,河南省利用外资的总量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到2013年的134.56亿美元,为2005年的12.94倍。虽然河南省利用外资的总量不断增加,在整个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加,从2005年所占比重的1.93%增加至2013年的11.44%,但与我国其他省份所占比重相比份额较小。
(三)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河南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开放层次不断提升,开放领域逐年增多,金融、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有了新开端。目前河南省已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65对友好城市关系。截至2012年底,河南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约173.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约162.5亿美元,主要指标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对外承包工程获权企业达到125家,中原石油勘探局、河南国际合作集团等企业已经跻身世界跨国承包工程企业225强之列,成为我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底,河南已累计向境外派出劳务约44.9万人次,共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企业65家,设立国家级对外劳务合作公共服务平台10个。同时,在国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四)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
近几年,河南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2006—2010年五年的发展时间,河南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达99539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363亿元。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增长15.2%,相当于全省GDP的12%。自2005年至今,河南接待国际旅游者收入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21604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5320万美元。但河南接待国际旅游者外汇收入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很低,且远远低于全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河南接待国际旅游者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所占全国旅游收入的比重却在不断减少,这说明河南国际旅游收入低于全国其他省份入境旅游收入的总体增长水平。
二、制约河南对外开放的因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处于产业链两端研发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产业利润均在20%以上,而中低端的加工生产环节仅有5%的利润。据海关统计,河南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但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型工业比重偏高,产业链条延伸较短,在出口商品中资源型大宗商品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较高,出口商品的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不仅严重制约了河南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而且影响了河南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投资环境差、地区之间缺乏利益协调机制
河南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政策措施的配套尚需完善,全省政务管理还较严重地存在着不规范、服务效率较低等问题,有关部门间的协调性也需进一步加强;河南各地市对外投资收费繁多,在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来自各种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占17.4%,而大部分沿海发达省份均没有超过10%;配套资金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了外商注入资金的积极性和外资注入后的生产附加值;各地利用外资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由于缺乏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仍然存在各自为战、饥不择食的情况,各地过度竞争现象严重,甚至把落后的淘汰性产业也引进来,严重影响了河南利用外资的质量。
(三)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各省市区的中心城市至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近铁路运输距离与各地的经济开放度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河南地处内陆,离港口的运输距离与东部地区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了其经济开放不可能超越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内的我国10大外贸强省市中,上海、江苏、广东、天津等沿海先进省市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而河南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河南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农业生产在我国粮食安全中有突出的地位。但农业却是一个弱势产业,粮食种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比较大,农业也是一个低附加值的产业,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农业投资效率相对较低,增产不增收。
(四)旅游交通发展滞后
河南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各旅游市县与东部地区相比处于不利地位。首先,河南的地理位置虽然位于全国中心,京广、陇海和京九等全国重要的铁路干线贯通河南,但始发车并不多,像洛阳和开封这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其开往各地的始发车屈指可数,“游客进得来,出不去”的现象经常发生。其次,河南虽然有新郑国际机场,海外游客因国际航线较少的原因,很难从空中走廊直接来到河南。再次,河南公路运输通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河南高速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使得其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地处偏远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因公路交通的不便而游客稀少。比如,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天曼风景区、栾川国家森林公园等,都因交通的制约不能取得快速的发展。此外,许多旅游地区和景点运送游客的车辆陈旧,数量不足,安全隐患突出。
三、扩大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应是扩大出口,这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要引导企业加大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新型产品研发,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支持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出口带动效应强、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大对服务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出台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
(二)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河南在吸引外资时,要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的精准分析,紧盯龙头企业、关注产业链核心环节,在重点产业引进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在关键领域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同时,吸引外资要与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企业改革和改造结合起来。要着力改变只注重引资数量的做法,转移重点至技术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外资项目的引进。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河南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山东、湖北、陕西、山西等周边经济区的合作互动,重点要推动东向出海口和西向欧亚大陆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全面提升河南省对内对外的开放水平。依托东向交通通道,加强与环渤海、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等经济区的密切联系,从而有序的承接产业转移和拓展合作领域。依托南向交通通道来推进与长江中游地区合作与发展,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发挥陆桥通道功能,扩大向西的开放程度,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联系,加强与西部地区在资源、能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合作。依托北向通道,促进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链接和协作等相关配套水平,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
[1] 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R].http://www.Henan.gov.cn/,2012-02-01.
[2] 陈萍.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1(09).
[3] 王建丰.新形势下河南省对外开放发展格局分析[J].经济特区,2013(05).
[4] 崔炳堂.完善山东省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