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现美丽乡村梦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城镇化美丽农民

郭 涛

郭涛/安徽界首市委党校讲师,在职研究生(安徽界首236500)。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新型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们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最终实现美丽乡村梦。

一、我国当前农村所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尽管这几年民工工资上升,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也较快,但农民收入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仍在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二)农业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仍不合理,需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主体是个体,难于形成规模;二是农产品生产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农产品生产信息与消费不对称;四是农业科技水平相对低下;五是劳动力向城市转化造成人力不足等。

(三)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率为53.7%。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但相对于13亿多人口的国家,这个数量太少了,仍然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仍远远低于同等发展国家的水平。

(四)农产品在国际竞争方面仍处于劣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其中部分农产品竞争力提高较快,但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仍处于劣势。加入WTO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由于我国不仅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而且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科技种田、财政支农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在粮食价格等方面较为突出。

二、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美丽乡村梦的关键所在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乡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从而最终能够实现美丽乡村梦的新型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民进城步伐,提高农民收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这不仅体现出总书记对城乡一体化的充分重视,更是为建设新型农村指明了方向。建设新型城镇化,实现美丽乡村梦,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问题。同时,新型城镇化能够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实现美丽乡村梦的引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13亿多人口仅拥有世界耕地面积的7%,农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还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民进城步伐,提高农民收入,这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有效方法。据统计,新型城镇化建设每年能为农村提供1亿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增加7000亿元以上的非农业收入。

(二)新型城镇化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城镇化建设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第一,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第二,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发达的畜牧业以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从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第三,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能立足本地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第四,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领农民走合作组织发展的道路,为实现美好乡村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城镇化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力量。

中国宏观经济的目标:第一、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第二、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增加就业;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前农村所面临的现状是城乡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农村仍有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由于农村逐步采用机械化生产,产生大量剩余农业人口,这些多余人口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就业安置,就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从而滋事生非,影响社会稳定。所以从根本上看,要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美丽乡村,必须要通过城镇化,振兴农村经济来实现。通过城镇化,可以逐步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消除那些因经济落后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最终为实现美丽乡村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用“四化”同步将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任务统一起来、协调起来,体现了一种系统化思维、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作现代化的农业。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镇化,可以通过拉动农产品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建设美丽乡村,有效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实现预期目标。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也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带动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三、推进新型城镇实现美丽乡村梦的对策

(一)促稳定,保就业

要多方位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实施稳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例如安徽界首市房庄村因高速公路征用土地,致使每人拥有土地大约0.7亩,如果农业劳动力不往二、三产业转移,那么闲置一大批剩余劳动力不仅是资源浪费,而且对社会稳定也构成威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实现稳定就业,能够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不断地创造和扩大城镇就业机会,这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二)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障碍

李克强指出:“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的趋势,中国作为大国要立足内需,城镇化就是最大的内需,要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还要靠改革。推动城镇化,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市民,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因此要尽快完善城乡的基础设施制度,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快速度实现农民市民化,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过去二三十年,我国形成2亿多农民工,而且处在社会底层,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比如养老险,城市居民单位帮他交的养老保险是基础工资的20%,而农民工只有12%;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每年缴的保费是1000多元,而农民工只有几百元;另外,子女读书也是个问题,农民工的孩子要付择校费,或者读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因此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农民进城的障碍,取消对种种不合理限制,消除各种壁垒,促进农民到城镇由流动就业向稳定就业转化,促进进城农民转化为城市常住人口,减少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从而加快速度实现农民市民化。

(三)加大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考察,就农业现代化改革问题,他强调,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高房价,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同时,现有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使用效率下降,土地供应不足,不但难以保障城镇化的土地需求,而且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我们应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实现有动能、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尊重特大型城市和功能性城市的自身发展规律,对城镇化不搞一刀切,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改变现有土地征用收益分配格局,使土地增值充分反哺失地农民和土地综合占补平衡,从而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其次鼓励耕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条件成熟后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规模经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进而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再次实现有效率的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

总之,土地制度的改革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完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从根源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减少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才能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房价高、社会矛盾凸显、“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问题,最终实现美丽乡村梦。

(四)正确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二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对处理美丽乡村和城镇化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中国梦里有三条: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共担责任。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是世界各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它主要追求的是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现在有将近八亿农民,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接近一半农民离开土地,走入城镇,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城镇化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而留下来的一半要继续生活在乡村,国家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实现美丽乡村梦其实就是建设现代化农村,首先实现农村工业化最终朝着农村新型城镇化方向发展。总之新型城镇化综合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水平,是实现美丽乡梦的集中体现。

[1]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2] 仇保兴.中国城镇化 机遇与挑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时代传播音像出版社.

[4] 陈鸿彬.农村城镇化研究建设及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 孟祥林,王印传.新型城乡下形态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城镇化美丽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家乡的城镇化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