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的研究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音声敖包民族志

范 娟

范娟/集宁师范学院讲师(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敖包作为蒙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敖包祭祀仪式在民族音乐学中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一、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缺失

(一)缺少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

在对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进行研究时,大多趋向于民族学、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有一套完整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有能被研究者理解和使用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研究者基于传统的信仰体系,从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民族学的领域,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对敖包祭祀的起源、仪式程序、仪式风格和特征等进行研究,还研究了这种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但是却很少关注敖包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祭祀中的音声和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等,对现阶段村民对敖包文化的信仰和认同情况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忽略了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去理解和剖析敖包祭祀的信仰,也没有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

(二)缺少敖包文化背景和音声研究

传统的研究只是注重敖包祭祀仪式及音乐的本体和结构,一些学者认为敖包的出现主要是源于人们对诸神的崇拜和信仰,一些研究者对敖包的经典和结构进行了探讨。敖包的外形一般呈现土堆和石堆或是土石混筑的形式,大多数敖包是单个存在的,但是也有两个并立的敖包。敖包一般是用来祭祀祖先和英雄的祭坛,在敖包祭祀中有专门的神歌和祭祀歌词。在对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的探讨中,一些研究者整理了较多有价值的萨满神歌,但在所有的文献中,只是单纯记载了敖包祭祀的相关歌词和祝词,没有对音乐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三)缺少音乐民族志的研究

在对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以及音声的研究中,大多关注地方志,对音乐民族志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地方志研究的侧重点是中国传统的记录文体,只针对某一地区的变革和风俗习惯以及名胜古迹,利用传统的史料对社区的风景物体作全面记录,其著作往往用集体编撰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在研究成果中不能添加个人的色彩。音乐民族志是我国借鉴西方民族音乐学中的报告方法,是将民族志和音乐学有机地结合,是作者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记录人类的主要活动。这两种研究方法有同有异,相同是对客体事物进行描写,不同之处在于,地方志是写公认的事件,而民族志是写个人的见闻,民族志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化内在的意义进行挖掘和阐述,对深层的研究进行个体观察和诠释。

采用地方志的研究方法虽然能够全面反映敖包祭祀仪式的整体面貌,但是难以反映具体地区或是特定群体的实际生活,而音乐民族志从音乐学的视角,对敖包祭祀仪式进行深入探讨。敖包祭祀仪式以及音声的研究应该抓住音乐内在的作用,对敖包祭祀的个体进行全面研究,对特定区域或是特定群体的生活进行调查,体验敖包祭祀自身发挥的作用。从地方志到音乐民族志的转变是研究视角上的转型,从音乐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敖包祭祀仪式能够体现研究范围的拓展和研究领域的深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类型让人们能够对蒙古族音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研究的发展和转换

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应该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去研究,但是传统的研究中只注重敖包祭祀结构和形态的分析,很少用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和理论方法去研究,所以需要转换其研究视角。

(一)由音乐形态学转向民族音乐学

现有的研究文献只是从形态学和结构分析上对敖包祭祀仪式进行研究和说明,对仪式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深层的认识。这种研究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不能深入人们的深层观念意识。为了对敖包祭祀仪式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以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实地考察,对敖包祭祀仪式的官方案例和民间个案进行分析,建构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的类型,理解构成仪式的意义和作用,对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特征进行探讨。在研究中,以事实描述为基础,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进行定位,明确研究的特色,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框架对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将仪式中的音乐放入仪式本身,分析祭祀仪式、信仰变迁和音乐文化的相互联系,对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乐从仪式功能角度进行阐述。

(二)研究内容从敖包祭祀事实描述转向文化阐述

首先应该将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的活动融入蒙古族文化中,用文献分析法观察其变迁过程,从而探讨敖包祭祀仪式和音乐文化的本质特征。随着音乐主导地位的提升,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在方式方法和传统观念领域都有一系列的变化,体现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点。其次应该对敖包祭祀仪式进行田野调查,发挥音声在敖包祭祀中的文化传承作用,搜集和整理祭祀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言论,通过考察了解敖包祭祀场合,对敖包祭祀仪式的现状和社会文化变迁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用比较和研究的方法对敖包音乐的性质进行分析,探讨敖包音声中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分析蒙古族的敖包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情况,阐述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的特征、运行机制。最后分析敖包祭祀仪式的变化对敖包祭祀信仰的影响,明确之间的关系,归纳敖包祭祀及音声的演变情况。

(三)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研究方法的转变

通常采用的结构分析法难以为敖包祭祀仪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所以应该采用综合研究分析法研究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敖包音乐放入文化背景中,在研究中加入整体观和文化相对论,从不同角度对敖包变迁给予合理的解释。此外,还可以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祭祀仪式进行考察,深入了解祭祀活动的音乐文化特征。个案研究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敖包祭祀活动当下的状况。除此之外,比较研究法主要是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音乐活动的不同主体之间在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上的比较,从相同面和不同面进行综合性分析。

此外,还有历时和共时以及主体和客体的研究。其中历时和共时的研究也可以称作逆向考察法和横向比较法,前者是指从表面研究到本源研究,后者是从敖包祭祀仪式的背景到主体以及现象到本质的研究。通常情况下,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背景,首先应该弄清楚事物存在的背景,掌握发展的过程,这有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为了揭示敖包祭祀仪式的音乐活动,了解其变迁的主要脉络,需要对敖包祭祀仪式的本源和背景进行研究,将不同时期的音乐活动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变化的基础。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有利于对敖包祭祀仪式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主体的研究法是将局内人当作当事人阐述敖包祭祀的看法和观点,客体研究法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敖包祭祀仪式以及音声要从两个思维方向对其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一个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分析敖包祭祀仪式中有意义的或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另一个是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找到敖包祭祀中有价值的内容。因为对于同一音乐,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所以主体和客体的研究方法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分析敖包祭祀仪式的活动过程,对仪式中存在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全方位地总结和分析敖包祭祀仪式活动中的文化特征。

对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进行考察,不仅要从音乐的本体,还要将音乐和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民族风俗等一系列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从中找出民族音乐的普遍规律。

[1] 红梅.蒙古族敖包祭祀诵经音乐中的藏传佛教蒙古化因素——以呼伦贝尔市宝格德乌拉敖包祭祀仪式为个案[J].世界宗教文化,2011(5).

[2] 邢莉.蒙古族敖包祭祀的生态功能及文化价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 那仁毕力格.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举行日期和古代历法之间的关联[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 董波.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及音声:民族音乐学亟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前沿,2012(23).

猜你喜欢

音声敖包民族志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文化中的乐种研究
——评陈辉《浙东锣鼓:礼俗仪式的音声表达》
祭敖包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民族志、边地志与生活志——尹向东小说创作论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考释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敖包祭祀中的女人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