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LF环境下广西外向型人才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2014-08-15龙梅芬覃玉荣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东南亚跨文化交际

龙梅芬,覃玉荣

龙梅芬/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广西南宁530004);覃玉荣/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 (广西南宁530004)。

一、引言

据研究,亚洲已经有超过8亿的英语使用者 (De Costa 2012)。东盟一体化进程中,英语成为东盟通用语(ELF,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不仅仅属于母语使用者,也属于非母语使用者,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随着中国和东盟交流合作的深入和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广西外向型人才应该适应新时代和区域发展的要求,既学习标准英语以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又学习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和英语变体,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以适应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习惯和特有的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减少交流难度进而增强交流效果。

目前,在东南亚,关于ELF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有Andy Kirkpatrick教授主持的亚洲英语语料库ACE(Asian corpus of English)(Kirkpatrick 2010)及其2010年著作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EAN:A Multilingual Model》 (《英语作为东盟的通用语:一种多语模式》),该著作从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篇归纳东盟英语通用语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交际策略和语言政策。在国内,关于ELF研究较少,主要涉及教学方面,如,胡晓琼 (2006)探讨ELF环境下中国英语教学,陈兵(2011)评述《英语作为东盟的通用语:一种多语模式》一书以及武继红(2013)从英语通用语出发探究英语的语音、文化和语用教学。关于ELF语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更少。如何在ELF的环境下,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东盟ELF出发,探讨英语语用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提出ELF背景下广西外向型人才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方法,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研究和教材编写提供新思考。

二、ELF语用学研究内容

ELF研究起源于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研究,属于世界英语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重点是扩展圈英语,主要研究非英语本族者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由于研究侧重不同,分为ELF语音学,ELF词汇学和ELF语用学。

ELF语用学既研究非本族语者如何以英语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也研究非本族语者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英语理解和实施言语行为,涉及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最早的ELF语用学研究主要关注ELF交际者使用的策略,如,“让-它-过策略 (the let-it-pass strategy)”意在避免交往的失败,也是语言使用的容忍现象;还有重复 (repetition)、重述(reformulation)、再释 (paraphrasing)、规避 (hedges)、自我更正(self-repetition)等策略,用于构建双方的共同背景或互知信息,减少误解(Mauranen 2006,Cogo&Dewey 2006,Cogo 2010)。除此,还有研究ELF交际中话轮转化及意义共建(Mauranen同上)、程式性用语 (Kecskes 2007)、话语标记 (House 2009a)及话题管理(Lesznyak 2004)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ELF使用中的语用表现及其相关问题。近年来,ELF研究的焦点问题不是中介语的语用研究所强调的母语迁移,而是更关注英语使用的跨文化语用表现、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及跨文化语用“无能”(pragmatic incompetence),如提问不当、意义表述缺陷等。此外,ELF研究不再只是关注语义组合、语言形式及英语本族语文化下的语用标准,而是更关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使用的语用维度和语用特征,关注多元化的语用能力、语用知识、语境制约等语用表现,试图揭示英语使用的真实性,关注语言多元化和社交语用多元化背景下的语用能力(冉永平2013)。

总之,ELF语用学关注具有不同母语文化背景下的主体间互动协调、语言适应性、语用策略选择、语境适应性及多变性、非标准化语用的容忍性 (如社会规约、文化习俗、语用偏离等)以及交际的互动管理和信息共建等。在培养外向型人才方面,这些问题对全球范围内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也给面向东盟的广西英语教育指出新方向。

三、ELF环境下广西外向型人才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目标及方法

语用能力指“能够适宜、得体和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姜占好,2013)。传统的语用能力培养是基于言语行为理论(Austin,Searle)、合作原则 (Grice,)、会话含义理论 (Grice)、礼貌原则 (Leech,Brown&Levinson)等。但以Brown&Levinson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例,此原则基于西方文化,其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因素并未参照世界上其他的礼貌范例,不能完全解说东方文化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的礼貌现象(Thomas 2010)。而且,目前的语用教学假设交际对象为英语本族者做前提,是以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为标准,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广西外向型人才的东南亚英语变体语用能力的需求。在东盟ELF环境下,广西外向型人才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有所调整。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即时语用意识。由于ELF交际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其过程随着特定的交际场景、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不断调适。语用教学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基本的语用规则如交际的质量和数量原则,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面对不同交际体的在线(on-line)生成语用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ELF交际本质上是相互适应、相互调整和相互妥协的过程,是语言多元化和社交语用多元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语用教学不仅应包括“普世通用规则、本族语规则”(文秋芳 2012),还应包括东盟各国英语变体规则,以培养学生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总之,在新环境下,英语教学不应只关注英美文化下的语用标准,而应重视东南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语用维度、语用特征和语用表现,关注东南亚语言多元化(multilingualism)和社会语用多元化 (multiculturalism)背景下的英语使用及语用能力。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这方面能力。

归纳法。要求学习者从真实语料中归纳出特定的语言规则,强化ELF语用规范意识和语用功能意识。首先,选一些东南亚英语的对话,学生看完之后总结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缺少共知文化语境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英语语码知识 (如语法限定)和动态的意义协商以及策略选择,推动言谈交际并达到相互理解。其次,让学生模拟东南亚文化语境下的商务对话、学术对话和日常生活对话,学会相互协同,利用重复 (repetition)、重述 (reformulation)、再释 (paraphrasing)、自我更正 (self-repair)、语码转换 (code-switching moves)等策略,以构建双方的共有背景或互知信息。最后,除了开设中西文化比较课程,还要增加东南亚文化,了解东南亚国家风俗、习惯、文化和语用范例,这样才能保证恰当运用语用方法和语用规则,达到交际成功。

演绎法。要求教师教授具体的规则。Murray(2012)认为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为演绎语用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框架。教学中,根据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线生成恰当策略的能力。这些问题包括什么因素影响了讲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讲话内容和表达方式?为什么注意表达方式?为什么有时间接说话?为什么有时直接说话?在正式场合,说话很随意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注意讲话数量?话说多了会有什么后果?话说少了会有什么后果? 为什么要讲真话?为什么有时说谎话?演绎教学法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到ELF交际中言语背后暗藏的话语机制,在跨文化中学会语言解码,感知跨文化的适切言语行为,掌握言语或语言的间接度、语言的隐含意义、指代或指称关系以及ELF交际受目的支配,重在相互理解的特点,具备语用行事能力、推理能力、心理能力、文化能力、语境能力。

四、ELF环境下语用能力培养注意事项

目前,ELF研究成果还未充分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教材编写也没有体现相关的语用引导。ELF环境下,提升广西外向型人才英语语用能力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教师方面。作为外语教师,若想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首先自己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姜占好(2013)指出教师除了掌握关于学习者学习对象的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理论,还要熟稔学习者语用发展的理论,如文化合流模式、认知处理模式、社会文化理论、语言社会化、作为学习目标和过程的互动能力模式和言语行为调节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并与学生交流探讨ELF语用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来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尤其侧重讲解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和英语变体。讲解时,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情况和班级容量自主选择演绎法或归纳法。同时,教师还应该重点指出ELF背景下语境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语用规则也多种多样,学习者需要具备灵活的语用能力,注意动态选择、互动协同、非标准化语用的容忍,及时做出自己的语用策略。

教材方面。目前我国还是热衷于引进原版教材和工具书,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即使是自编教材也突出英美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不可否认,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接触纯正英美英语并了解英美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对学生交际能力发展的作用。因此,广西在培养外向型人才方面不一定非得要偏向英语的本族语标准,应该帮助学习者习得近似母语使用者水平的英语、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语用策略以及确保交际成功的最重要的东南亚英语特征。此外,目前教材中所包含的语用信息有限,尤其缺乏元语用信息、具体对待言语行为的信息以及东南亚文化信息。课本中即便提供了言语行为的描述,但言语行为的类别和相应的词汇描述单一,缺乏变化。面对教材中语用知识缺乏的现状,除了尽快编写相应教材,还应该利用网络给学习者提供语用学习所需的真实语料。

测试评估方面。考试即做事。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虽然提到“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现行的英语等级考试并没有检测语用能力的项目,仍然呈现重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的倾向。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外语考试中加入适量的检测语用能力的项目。根据测试目的不同使用不同测试工具,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在笔试中可以采用书面话语填空和话语填充多项选择,在口语中采用话语填充和话语角色扮演及角色扮演自我评估。其次,将学生和课程分类进行测试,英语专业学生重点考核其语言形式规范性的方面;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加强评估沟通能力的部分(武继红2013);读写课程重点考核规范英语;听说课程则增加与东南亚英语变体相关的内容。最后,评估标准要变宽,内容变多,范围变广。评估标准不应只基于英美国家英语的语用规范,评估内容还应基于学生对支配语言交际的东南亚语用原则的理解和接受度、对东南亚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为弥合ELF交际中文化差异而形成和运用所必需的语用策略的能力。

[1] Cogo,A.Strategic use and perceptions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J].Poznań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2010,46(3):295-312.

[2] Cogo,A.&M.Dewey.Efficiency in ELF communication:From pragmatic motives to lexicogrammatical innovation[J].Nordic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2006,5(2):59-94.

[3] De Costa,P.Constructing SLA differently:the value of ELF and language ideology in an ASEAN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2,22(2):205-224.

[4] House,J.SubjectivityinEnglishaslinguafrancadiscourse:thecase ofyouknow[J].InterculturalPragmatics,2009a,6(2):171-193.

[5] Kecskes,I.Explorations in pragmatics:Linguistics,Cognitive and Intercultural Aspects [M].Berlin:Mouton,2007.

[6] Kirkpatrick,A.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EAN:a Multilingual Model[M].Hong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0.

[7] Lesznyak,A.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ingua franca[M].Hamburg:Books on Demand GmbⅡ,2004.

[8] Mauranen,A.Signalling and preventing misunderstanding in ELF commun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2006,177:123-150.

[9] Murray,N.2012.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J].ELT Journa,l 66(3):318-326.

[10] 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11] 陈兵.“英语作为通用语”在东盟国家的发展——《英语作为东盟的通用语:一种多语模式》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9(3):111-112.

[12] 胡晓琼.ELF环境下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再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4):128.

[13]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 冉永平.多元语境下英语研究的语用关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669-680.

[15] 武继红.英语通用语:英语教学的新视角[J].语言教育,2013,1(2):27-31.

[16] 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 教材 教法,2013(1):77-81.

猜你喜欢

东南亚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