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14-08-15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数据产品部单涛
●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数据产品部 单涛
2014年5月16日下午四点零三分,“快的打车”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将于5月17日暂停乘客客户端的现金奖励。1分钟后,“嘀嘀打车”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了同样的决定。至此,持续4个多月的打车“补贴战”大幕徐徐落下。一场双方耗资近20亿的大战过后,消费者仍不置可否。但无论是支付宝钱包还是微信支付都希望用户通过打车软件绑定银行卡,为后续其他移动支付业务做铺垫,这一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短短几个月的烧钱大战,在打车软件的背后,更多向我们昭示了移动支付发展的广阔前景。
无论互联网大佬,还是电信运营商巨头近年来都在围绕移动支付市场大做文章。那么究竟什么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究竟什么是移动支付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2.移动支付的分类
移动支付的分类,按照完成支付所依托的技术条件,移动支付可以分为远程支付和近端支付。
远程支付——指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和后台支付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各种转账、消费等支付功能,包括通过移动终端发送SMS短信的方式实现的支付行为和通过移动终端登陆移动互联网完成的支付行为;
近端支付——是指通过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终端实现本地化通讯进行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其主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类:NFC(近距离通信,13.56M)、SIMpass和 RF-SIM(2.4G);而SIMPass和RF-SIM是在传统NFC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这使得3种技术具备了独特的性能,由此也各自具有某些优缺点。
3.我国移动支付的标准
在2012年,工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终于共同制订了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他们最终选择的是中国银联力推的13.56MHz。另外,自2014年5月1日起,移动支付的5项国家标准《信息支付 基本射频的移动支付(第1~5部分)》也正式实施了。这可以说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只有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才能有效避免各方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终端布放等方面的重复性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
我国移动支付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移动支付标准不确定,制约芯片终端制造业务发展;智能手机渗透率过低,限制移动支付的应用推广;物理网络覆盖率低、受理环境不佳、电子支付平台不完善,导致移动支付实用性不高。但是自2011年以来,这些阻碍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正在逐渐弱化。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拥有坚实的人群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这个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是移动支付市场巨大的潜在消费者。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比上月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这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当中,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目前的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数占全国人口的84.9%。可见,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2.更加方便快捷
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移动支付手段,与以往的支付工具相比,使用更为快捷,携带也更为便利,使得用户更容易养成新的支付习惯。人们的手机只要嵌入了新式的SIM卡,在支付时,只需在POS机前轻轻一晃,即可以完成支付,节省了传统的刷卡支付输入密码和用户签字等一系列步骤,大大缩短了支付时间。第三方账户、银行账户、移动支付专用账户等其他账户由于移动支付手段的出现与运用而实现了有机统一。一部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手机就足以保障用户同时享受到在线支付与线下支付的方便快捷。
3.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支付格局的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政府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央行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制度,不断规范市场。2010年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之后,央行陆续颁发了多批《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使得第三方机构支付业务活跃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而2013年7月最新出台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更是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力图严格把控线上、线下收单业务风险,这一举措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规范第三方支付环境,促进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托生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电子商务公司凭借其先天的优势,在取得支付牌照后大力拓展线上收单及移动支付模式,逐渐形成了优势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各银行积极竞争、合作开拓的格局。
移动支付将是银行、电信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博弈重点
我国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推动力量将主要来自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他们将在彼此竞争与合作中,逐渐确立各自在行业中的地位,划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业务范围。目前,众多移动支付企业正在从客户习惯培养和产业链整合两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客户教育和客户培养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受益者和消费者,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广还处于以“免手续费”、“转账有礼”等吸引用户的阶段,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享受较优质的信息及账户服务的“付费意识”还不足。这一方面需要支付环境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前期的投入,养成用户高频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标准,着力进行客户教育,才能为移动支付注入经济活力。此外,还需要通过整合商户活动,对客户进行差异性定价,带动使用量的飞速提升,产生规模效益。
2.商户与服务商的双赢
商户是移动支付产业利润的最主要创造者,在申请移动支付模式的同时需要支付年服务费、交易手续费,广告费用等;移动支付服务商通过为商户提供商品展示、交易结算等服务赚取佣金,因此,“双赢”是商户与移动支付服务商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商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并不局限在简单的电子商务模式上。未来的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无论是商户,还是支付平台,其决策将不再是含糊的经验或直觉。在多方合作下,强有力的数据分析使客户定位将更加精准,营销效果将大幅度提高,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是移动的——集合了信息资讯、卫星定位、社交、金融、购物、娱乐等众多服务的移动终端,在云分析下将展现出更多的商业契机。在2012年就有报道称“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利用分析人们当日的“推特”情绪预测金融市场趋势赚钱,这一在当时被称作“不太靠谱”的行为,或许可以为现在的“移动的市场大融合”带来很多启迪。相信无论是商户、通信运营商、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分析平台,在这方面都大有可为。
老百姓在使用移动支付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拦路虎。目前,由于存在支付安全问题的隐患,我国大部分移动支付业务都是小额交易,如何提高交易数额,也一直是各方都在研究,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向来是用户在考量一种支付手段时最为看重的问题,这也是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大家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手机密码、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