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4-08-15张清雅
张清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清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职教育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日益呈现出来,其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高职生学习倦怠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知识价值观、自我调学习等。
高职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知识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方向的转变,国家开始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然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职教育中的缺点和不足也日益呈现出来,其中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所谓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疲惫、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具体行为表现有:对学习缺乏热情,能在学习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很低,对所学课程、专业或所学科目不感兴趣,经常有逃课、不听课等不当行为。[1]面对高职生学习倦怠的严峻形势,分析研究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生亦不例外。
一、社会影响
1.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当今我国正经历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充斥着现代人的头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读书无用论等,冲击着学生本就脆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整体道德滑坡、诚信危机、信仰缺失、利益交换和奉献危机等,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学习倦怠的环境。
权利、关系、金钱的在找工作中巨大作用,使许多学生对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力量产生了怀疑,助长了学习倦怠的情绪。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生本就业劣势被放大,对就业和工作前景的担忧,对未来的缺乏信心,使他们产生恐慌感和自卑感,滋生倦怠情绪。
2.社会、企业对高职生教育的偏见
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地位低,毕业生往往充实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建设一线,这种不平衡加上高考受挫,极易使学生的性格、行为、情感发生扭曲,荒废学业。
就业形势不乐观,也是广大高职学生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高职生就业重实用技能,轻学业成绩,造成高职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另外,用人单位重文凭,不断提高学历要求,排斥高职学生,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无形中也加剧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促使部分学生的热情和信心受到很大打击,甚至萌发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念头。
二、学校因素
布兰科·史利文 (Branko S1ivar)认为学校因素是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4]据学生访谈,笔者归纳高职学校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五个因素。
1.课程体系不合理,高职特色不鲜明
高职教育应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然而许多学校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而忽视技能型操作的需要。现阶段大多高职院校基本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门数膨胀,缺乏系统、规范、实用的针对高职生的教材,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面对脱离专业实践的高难度教材,畏缩不前,加重了倦怠情绪。
2.专业设置定位不准,追求短期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格局的改变,高职院校也欲在时代潮流面前改革前进。为扩大规模,吸引生源,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有些高职院校无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限制,而随意增设或扩招热门专业,追求短期效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以后的就业前景也造成了重要影响。
3.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的师德、学识、教学水平、奖惩公允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本应更加活跃、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然而部分老师教学手段落后单一,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缺乏与学生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照本宣科,授课过程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调查显示,课程太难,讲授枯燥无味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竞争意识不强
高职学校对考试、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低,成绩考核方式单一且试题简单,造成成绩优秀者无法发挥,基础差的考试懈怠。部分高职学校缺乏统一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考核、激励制度,在奖学金、助学金、就业推荐等方面没有突显成绩优良者享有的优势和待遇,学生缺乏竞争意识,长期以往,也最终丧失学习斗志,从而影响整个学风、校风。
三、家庭因素
高职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成绩普遍较差,是多数老师、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使得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相对较低,只求孩子顺利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即可,因此对其在校表现情况、学业成绩情况都不曾过问,学生在缺乏学校、家长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消极懈怠,荒废学业;而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不争气,高考失利,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高职文凭没用,社会认可度低,没有前途,所以听之任之,这些想法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个人因素
1.自我效能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里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以及理论被很多学者应用于实践领域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相关概念,如管理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教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等等。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与评价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转而调节人们对行为的选择、投入努力的大小,并且决定其在特定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能力,高自我效能感将产生出足以争取成功的努力,成功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自我成功的期望;反之,低自我效能感可能造成提前停止努力,导致失败,并由此消弱对自己胜任力的期望。
高职生高考失利,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学习信心受挫,这种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和不恰当评价造成部分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弱。不少学生宁愿选择外出实习,也不愿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够和持续时间短;遇到学习困难时常采取回避态度,缺乏挑战的勇气,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缺陷和潜在的困难上,放大困难,而不去注意环境的要求和困难的解决,损失了他们所拥有的能力的有效发挥,这些都是自我效能感弱的表现。而且,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常常将自己学习中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错误的归因会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弱,学习情绪更加低落,信心不足,逐渐造成学习倦怠。
2.专业承诺
专业承诺的概念来源于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是两者在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扩展。尹淑霞在其硕士论文《高职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择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系统阐述了“专业承诺”的理论研究综述,在此不赘述。尹淑霞通过对专业承诺量表的统计分析得出:高职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不高。经分析,原因大抵有以下三点:
(1)职高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属于最后一批次,在专业选择上具有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自主性,对专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又无法另选专业,不得不继续当前专业的学习。
(2)学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学校对学生专业教育不够,学生对专业和就业方向迷茫。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此时,如果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好本专业的动力。
(3)受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潮流以及网络媒体的影响,部分学生一味根据热门专业和就业热点来选择专业,没有选上热门专业的便消极应付本专业,选上热门专业的也可能因为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待遇与理想的差距而丧失信心。
3.知识价值观、自我调节学习
知识价值观是价值观系统的子系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价值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学者赵玉芳、张进辅等首次从心理学角度系统研究知识价值观,将知识价值观定义为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尺度所形成的对知识重要性的看法,其基本成分是知识价值目标、知识价值手段和知识价值评价。
学生所持的知识价值观,不仅直接支配着学生的学习观,而且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知识价值观与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的相关非常显著,且均为负相关,即知识价值观的均分越高,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学习倦怠的均分越低,反之,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及学习倦怠的均分越高,知识价值观及其各维度的均分越低。
在高职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受各种挫折,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导致学习倦怠的发生,作为学校,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作为同学朋友,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讽刺打击他们,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积极尝试,采取各种途径和措施,相互交流沟通,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摆脱或减轻学习倦怠的心理。
高职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上述分析的因素外,高职生学习倦怠还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成就归因、特质应对方式等因素有关。高职生学习倦怠问题严峻,已受到社会和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对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希望对解决高职生学习倦怠问题有所裨益。
[6][7]尹淑霞.高职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择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4] 陈宝红.高职学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G71
A
1672-4437(2014)02-0014-03
2014-02-22
安徽省人文社科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实证研究”(SK2012A095)。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张清雅,女,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