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
2014-08-15任占忠
任占忠
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
任占忠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教文卫事业的不断进步及全球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高等音乐教育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发展的阻碍和弊端,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高等音乐教育现状及成因,然后从对办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调整、完善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和推进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高等音乐教育结构;现状;成因;优化调整;措施
任占忠/集宁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一、高等音乐教育现状及成因
(一)高等音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日益明显,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中立足本土、寻求个性和文化趋同、以西代中两种完全相关的音乐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音乐学者发现,长期以来,高校广大青年大学生越来越偏爱通俗歌曲,而对传统音乐艺术越来越失去了兴趣。民间、文人、专业班社成为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的主要人群,而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并没有成为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责任。对于大部分受教育者来说,很多因素在极大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他们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这种情况极不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作为高等音乐教育教师,我们不应该将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定为学生在国际性的声乐、西洋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奖,因为这样只会让学生弄不清楚我国音乐文化的特质或传统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1]。
(二)导致高等音乐教育上述现状的成因
多方面因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中国音乐的发展虽然受到了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一定程度的推动,但是也受到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严重影响及外来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音乐教育在中华母语中的地位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2]。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音乐教育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了拥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仍然是在照搬或借鉴西方各国音乐学院的,高校并没有合理增加传统音乐课程的总门数和所占课程总量的比例等。
在体系建设上,没有给予民族音乐的地位和作用以充分的重视,而是运用欧洲音乐教育体系,对西方专业音乐院校理论和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长期的沿袭,从而割裂了中国传统音乐和外国音乐;在资源挖掘整理方面,主要承担主体是文化部门和研究机构,高校音乐课程范围内并没有有效纳入基本传承意识、活动及研究成果等。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音乐文化观念始终没有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在文化属性方面,音乐形态是民族音乐课程真正被强调的部分,其文化属性则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也就是说,民族音乐课程仅仅只被认为是单一的音乐形态,而不是综合的文化形态,最终造成其认知目标、情感领域、社会功能的无法传承。原生民族音乐的历史、地域、文化在这种学科知识范式作用下被抽去,民族音乐在这一个个音符和一种种形式中远离了文化的真实;长期以来教学队伍和研究队伍始终处于脱节状态,大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音乐的丰富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也没有以整合的形态在音乐教育中转换研究成果,造成高校快速滋生“欧洲中心”思想,缺乏深入探讨和重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意识,中国音乐教育在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思想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学制、音乐理论、创作等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失衡现象极为严重。相关学者们认为,高校继承和教学的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极为广泛,既包括历史旧传统中的优秀音乐文化,也包括近现代新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高校只有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比重加大、将中国音乐的课程设置增加、将中国音乐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才能将音乐教育的民族性突出出来[3]。
二、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一)对办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调整
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冲击下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即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同时随着办学理念的转变,高校也应该相应调整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人才培养质量。从整体质量上来看,相对质量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首先,质量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今天的趋向大众化的音乐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和以往精英教育阶段的衡量标准是有极大的不同的;其次,质量标准应该依据人才类型层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职业技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在个体质量方面,作业、成绩已经不能成为衡量全面质量的标准,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是否全面发展才是衡量全面质量的标准[4]。
(二)完善现代科技教学手段
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也在视听技术、声响技术的影响下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前景日益广阔。在时间、空间和地域方面,传统音乐教学的限制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学生的音乐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音乐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多媒体教室、录音录像器械等的建设应该成为高校投入的重点,同时有效开设MIDI音乐、教学课件等课程,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并在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让学生对这些技能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因扩招带来的各种难题进行有效的缓解。此外,还可以采取合理措施对各种资源进行挖掘,使其服务于教学[5]。同时,缩短一些课程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等,从而对师资不足的矛盾进行有效的缓解,同时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促进教学效益的显著提升。
(三)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音乐学科的姿态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琴房内校园里不再是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唯一场所,社会“大音乐”的融合、嫁接等日益成为现代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音乐教育应该将一种“大音乐”的教育理念树立起来,并尽量将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系统建立起来,同时彻底克服过于细化的专业教育倾向,努力将具有 “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起来。首先,将音乐类学科和自然社会学科紧密联系起来,超越单纯的技艺化,积极探索跨学科教育的新途径,从而促使学生从单纯的技术型人才转化为人文型人才;其次,将有特色的选修课添加到传统音乐类专业的课程结构中,让学生依据自身爱好和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从而将学生的自我整合意识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起来;再次,“大音乐教育”一方面需要高校优化组合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也就是说,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技能知识结构,使教学手段丰富化,一方面对某一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牢固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自身的科研、创新精神,提升创作表演能力等[6]。
(四)推进素质教育
将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是素质教育,要想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而要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依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建立起不同专业的教学结构。音乐思维的独创性和对音乐理解的超越是音乐创新的主要体现,整体把握音乐及艺术和文化是其根本前提。应该经历对音乐自身—艺术的音乐—文化的音乐进行整体把握这一完整过程。音乐虽然是一种有自身特点的艺术,但是也紧密联系着人类艺术发展的整体过程。同时,它也和其他艺术有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其和其他艺术紧密联系起来,对其他艺术做到充分了解,并认识到音乐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各种关系[7]。此外,音乐也可以称得上一种社会文化,它随着整个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受到文化思潮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应该将其放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充分认识到音乐的文化底蕴。高等音乐教育的整体教学结构应该是音乐、艺术、文化的有机结合和科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艺术事业得到极大开阔,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实施这一教学结构的必要措施,从而最终将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培养出来。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显得尤为必要。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高校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高等音乐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培养出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音乐人才、繁荣我国的音乐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 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12
[3]王珊.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J].人民音乐,2007(1):156—157
[4]黄凌飞.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3):84—85
[5]隶月,寒山.贵州省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中国音乐学,2008(2):48—58
[6]聂英.高师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11(3):213—214
[7]林俊卿.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兼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若干设想[J].人民音乐,2010(11):76—77
G642
B
1671-6531(2014)24-0107-02
责任编辑:魏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