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翻译——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为例
2014-08-15陈海贝
陈海贝
英语政治演讲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翻译
——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为例
陈海贝
本文以经典英语政治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研究语料,分析其中各种模糊语言现象,如模糊附加词、模糊词语、模糊蕴含、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并提出汉译建议。本研究结论,大自然中模糊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脑的模糊思维运作机制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政治演讲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涵盖模糊语言的方方面面;翻译模糊语言需要深挖其意,灵活运用不同翻译手段及策略。
模糊思维;模糊语言;模糊词语;模糊蕴含;模糊限制语;模糊修辞;英语政治演讲;翻译
陈海贝/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广州510520)。
一、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
逻辑分精确逻辑和模糊逻辑两大类。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采用精确逻辑,而人脑处理信息时贯穿精确逻辑和模糊逻辑两种思维运作过程。这也正是人的思维胜过电子计算机思维的原因。人脑凭借拥有的模糊化思维机制运用模糊概念、进行模糊判断及推理,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精确性词语和模糊性词语。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而要把模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就要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语。自然语言中很多词都是模糊的。精确逻辑反映的是绝对属于或绝对不属于的关系(非此即彼)。而人脑运用模糊逻辑的方式是“此”、“彼”之间的中间地带,反映出一种渐变或过渡的边界不明显的状态,是相对属于“此”又相对属于“彼”的状态(亦此亦彼)(傅昌萍,2007)。模糊语言的核心体现在词的外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如称季节的四个词“春”、“夏”、“秋”、“冬”就是模糊词。 因为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两两季节之间分界不清晰 (不同文化有不同界定,但都是人为划分的),是一个上下限都没有明确界定的不断过渡的连环套关系(伍铁平,1999:74)。此外,客观现实中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的表象在人脑中的反映的词如“高”“矮”,两者之间只有中心地带的概念是明确的,却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界限严格区分“高”和“矮”。 人类思维和语言中的模糊性和精确性都存在,彼此相依相存、相互转化,构成人类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灵活特征(傅昌萍,2007)。
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Zadeh)1965年发表论文《模糊集》,提出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札德提出用隶属度和隶属函数曲线的方法来说明模糊词语。由此,对那些类属边界不清晰的亦此亦彼现象,可借助在0(不属于此类)和1(完全属于此类)之间连续取值的方法加以描述,从而把绝对属于或绝对不属于的关系(非此即彼)转化为相对属于的程度问题(亦此亦彼)(傅昌萍,2007)。此法实际上是精确性对模糊性的一种逼近(伍铁平,1999:69)。模糊理论是代表当今思维领域最先进的理论(刘佐艳,2003)。由于思维是全人类的,思维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相同的思维内容可以表现在不同语言中,所以,语言也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不同的文化差异、语言结构的迥异、意识形态的不同、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别、不同语言中的模糊词语也体现出多样性和相对性。
二、模糊语言的辨析
其实模糊现象在自然界、人的思维和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语言的模糊性这一本质特征较晚才被人们发现,但其重要性却不亚于更早发现的语言的其他特性 (伍铁平,1999:91)。为了更透析语言的模糊性,有必要辨析容易与语言模糊性混淆的同属自然语言不可或缺的其他几个基本特性如歧义性、概括性。
(一)模糊性
自然语言中存在模糊性的特征,这种模糊性的根源可分为本体(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和认识上的模糊性(或叫观念上的模糊性)。本体的模糊性,即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如颜色词的模糊性反映了客观世界中的颜色本身就构成一个连续统,各种颜色之间并不存在为泾渭分明的界限。 另一种模糊性则属于认识上或观念中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Joanna Channell,2006)。如中文用“叔叔”指父亲的弟弟也可指父亲的哥哥,甚至可指和父亲差不多一个辈份的所有男人,而辨识“和父亲差不多一个辈份”本身就在认识上表现出模糊性。正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模糊性,使模糊性这一特征用来区别非自然语言,如计算机语言等。
(二)歧义性
歧义(ambiguity)和语义模糊是不同的。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模棱两可,可以做两种或多种解释。如 “He was attracted by the ball”可以被理解为“他被这个球吸引住”或“他被这个舞会吸引住”。由于“ball”可表示“球”和“正式舞会”,但他们词源不同,属于“同形异义”词。由于拼写相同,所以容易混淆,引起歧义(伍谦光,1987:189—212)。而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可以消除歧义,取其确切意义。
(三)概括性
语言的概括性具体是指上义词和下义词之间的关系。上义词可概括下义词。借用Collins&Quillian提出的语义表征认知模型“分层网络”进行阐述,此模型认为概念在我们内心像“金字塔”那样组织。顶部是一些覆盖面较广、上层的概念(如动物),底部则是更为具体的下属的概念(如鲤),居中的是基本层面范畴,如鸟、鱼、大象。一个上层的范畴(如动物)的成员都明显的具有该范畴的特征,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特征。如此分层网络中,动物(有皮、能到处游动、吃东西、呼吸)概括了鸟(有翅膀、能飞、有羽毛)和鱼(有鳍、能游、有鳃)等。而鱼又概括了鲨鱼(能咬、是危险的)和三文鱼(是粉红色的、可吃的、游往上游产卵)等(桂诗春,2000:330)。从语言概括性角度分析,“鱼”的上义词是“动物”,下义词包括“三文鱼”和“鲨鱼”等表示其他鱼类的名称。
语言的模糊性、歧义性、概括性三者间具有本质区别。将语言的歧义性、概括性当成语言模糊性是错误的理解。
三、英语政治演讲中模糊语言现象及翻译辨析
作为西方政论文体的一种主要形式和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英语政治演讲(EPS)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西方国家看重政治演讲,常视其为政治民主化的标志。因目的是宣扬演讲者政治观点及立场,从政治角度阐述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现实问题,故英语政治演讲这种文体逻辑性强,充满是非曲直的辩论及判断(刘朝晖,2009)。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演讲者会求助文字句法修辞而使用大量模糊语言,以期抒发情感、引导说服感染听众。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政治演讲翻译愈显重要。
Joanna Channell的著名论著 《模糊语言》中将语言的模糊现象分为三类:模糊附加词、模糊词语、模糊蕴含;美国著名学者拉科夫(Lakoff)受查德《模糊集》的影响于1972年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此外,国内学者伍铁平在其著作《模糊语言学》中专章分析模糊修辞,视其为重要模糊语言现象。本文以经典英语政治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研究语料(江涛,2011:114-118),试从模糊附加词、模糊词语、模糊蕴含、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五方面探讨语料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并提出汉译建议。
(一)模糊附加词
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的词或短语,可使本来意义精确的概念变得模糊。例如:about,around,round,approximately,roughly,sort of。 (Joanna Channell,2006)
(二)模糊词语
即有些词语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 (Joanna Channell,2006)。
1.数词 数字翻译并非那么简单,它常常蕴含一些模糊概念(刘朝晖,2009)。Joanna Channell在其论著《模糊语言》中将数字模糊现象分为两类,一是有数字和近似词构成的模糊数量表达,如at least four days,three or four times。二是用约整数来表达模糊数量,如thousands of people。《我有一个梦想》中的“millions of Negro”中的“millions”就属于第二类模糊数量。应该翻译成“千百万”,而不是“百万的”。有些数字的复数形式如“centures”通常只有数量级上的概念而没有具体的数量,模糊性强(刘朝晖,2009)。此外,《我有一个梦想》中共出现八次“one day”。 此处的“one day”不是精确数字“一天”,而是模糊数字,此“one day”有下限(现在),但无上限,应译成“将来的某一天”。 故译者根据需要采用数词虚化的模糊转换方法,不能用精确的数字翻译本来表模糊概念的数字。
2.形容词 由于长与短、大与小、亮与暗、快与慢、高与低、重与轻等这些成对的形容词的外延无明确界限,彼此间都是渐变过渡的,所以我们视其为模糊词语。前面的那些词,即表示高程度的那些词,用现代结构语言学的术语叫作无标志单位;后面的那些词,即表示低程度的词,叫作有标志单位。布拉格学派的特鲁别茨柯依认为 “有标志的单位表示的语法意义少,对应的无标志的单位表示的语法意义多,往往可以包括有标志的单位所包含的语法意义”,例如“How old are you?(你有多大年纪)”中的“old”也包括“young”。 《我有一个梦想》中有大量此类模糊词语,如“long night” ;“vast ocean” ;“bright day”;“quick sand”等。翻译时应采用“直接对等译”。
3.名词 表示模糊概念的名词比比皆是,如《我有一个梦想》中的“hill and mountain”; “village and hamlet”。 由于不清楚“hill”大到什么程度才能变成“mountain”,因此,很难明辨两者之间的界限。“village”和 “hamlet”情况也类似。正是由于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具有渐变、过渡特性的模糊现象,才对应出现一些模糊名词用以称名。
4.指示代词 《我有一个梦想》中出现几处指示代词,如“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通过语境分析,找出“they”的指代原形是“architects”,故翻译成“缔造者”。此外文中还有“that day”;“some of you”等指示代词。模糊指代翻译时一定要找出指代原型,挖掘其本意。
(三)模糊蕴含
即有的清晰概念蕴含着某些不言自明的细枝末节,以精确形式传递模糊意义(Joanna Channell,2006)。如《我有一个梦想中》中 “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中的“sadly crippled”,cripple 本指瘸子、跛子,指一种残疾,概念清晰,但结合上下文,本文传达的意思不是指跛子,而是指跛子走路时的特征即“蹒跚”。这里是模糊了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人所持有的特征之间的界限。马丁·路德·金这里运用清晰的概念表达了 “黑人在争取人权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步履蹒跚”这一深层的蕴含意义,所以本句应译成“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 又如, 文中的 “It is obvious today that America has defaulted on this promissory note,insofar as her citizens of color are concerned.”中的“citizen of color”。 color是概括词,是所有具体颜色的上义词,概念清晰。但结合上下文,此处所指并非“颜色”总称,而是仅指“黑色”。这里是模糊了具体事物名称及其概括词之间的界限,马丁·路德·金这里运用清晰的概念“有色公民”表达了“黑人这一群体”的蕴含意义。
(四)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语的模糊程度。查德认为模糊限制语分两类,第一类是直接修饰模糊词的,如“very”“more or less”“much”,这类词不能修饰非模糊词;第二类模糊限制语的作用是说明它们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用于模糊词的。如《我有一个梦想中》中的“in a sense”(在某种意义上说)就属于此类。伍铁平从语法的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四大类:词、“有点”的后缀英语词汇、引起一个从句说明模糊形容词或副词、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伍铁平,1999)。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运用大量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如模糊语气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的运用:“We shall always march ahead”;“We cannot turn back”;“We can never be...as long as”;“can and will changed”;“we will be able to”;”this will be”。实际上不少模糊限制语就是传统语法中所说的情态成分。
(五)模糊修辞
模糊修辞是运用隶属度概念对语言信息进行灵活变量处理的最高体现,它可以摆脱甚至超越逻辑的束缚,实现语言的多种组合,因而成为翻译时游刃有余地驾驭两种文字的强有力的工具。但译品质量与修辞手段的正确运用密切相关,模糊修辞对于描述模糊事物来说,也同样要求其表达准确(傅昌萍,2007)。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的各种模糊修辞手法,如被换为精确表达,会使文学作品顿时索然无味。恰当的模糊修辞不但能表情达意,还比精确表达更准确真实、切合实际。模糊修辞在政治演讲中也俯拾皆是,如隐喻、借代、夸张、委婉语等修辞,这些修辞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伍铁平,1999:366)。
1.隐喻。人脑很多时候是依靠比较、对比、类比来进行思维运作认知世界的;隐喻是将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共通的特性进行比较,常运用心里词汇反映心理奥秘,不一定求助本体和喻体表面的相似点。实际隐喻是建立在模糊事物界限的基础上的。对精确逻辑而言,隐喻被认为是语病或谬误,但对模糊逻辑而言,隐喻表达更传神恰当、贴近真实。政治演讲中大量使用隐喻,有些甚至是新奇隐喻。《我有一个梦想中》就有大量隐喻,如“sweltering summer ”;“ invigorating autumn ”;“whirlwinds of revolt”;“storms of persecution”;“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mountain of despair”等等。可运用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理解这些隐喻,深挖真实含义以翻译,使译品无限逼近原文文本。
2.借代。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借代修辞在一种语言中能使用却不一定适用另一种语言。如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商务活动中常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桌子,如请吃饭使用的圆桌表示平等友好和谐互助的关系;商务谈判中谈判双方各就座于长条桌的两边表示对立关系。所以桌子可借代指关系。这里是模糊了事物本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界限。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刚好可例证。马丁·路德·金说“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r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table” 是模糊借代,指“关系”。此文应译成“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奴隶主的儿子亲如手足。”又如,文中多次出现“land”一词,如“an exile in his own land”中的“land”,借代指国家。因为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是模糊了部分和整体的界限。但其他几处“land”却不是借代修辞,而取其本意“土地”。所以判断某个词是否为借代要结合上下文和民族色彩两个因素考虑。
3.委婉语。福勒(H.W.Fowler)认为委婉语是“一种适度的或模糊的改变说法的表达方式,以代替率直地、确切地表达某种不愉快的实话”。《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He has constrained our fellow citizens taked captive on the high Seas to bear arms against their country,to become the executioners of their friends and Brethren,or to fall themselves by their hands.”句中“fall”表面意义是“倒下”,但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死”。这里是模糊了“人倒下”这种状态和“人死”这种状态之间的界限。下划线处应译成“死在同胞的手下”。
本文探讨模糊思维和模糊语言的关系,辨析容易与语言模糊性混淆的同属自然语言不可或缺的其他几个基本特性如歧义性、概括性。以经典英语政治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研究语料,分析其中各种模糊语言现象,如模糊附加词、模糊词语、模糊蕴含、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并提出汉译建议。本研究结论,大自然中模糊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脑的模糊思维运作机制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政治演讲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涵盖模糊语言的方方面面;翻译模糊语言需要深挖其意、灵活运用不同翻译手段及策略。本文的局限性是研究的语料仅为一篇政治演讲,研究广度不够。将来研究可结合更多政治演讲语篇,从语用学角度去探索模糊语言使用的动因及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模糊语言现象系统地归纳翻译策略也是笔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领域。
:
[1]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江涛.人一生要读的经典英文大全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5
[4]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曾文雄.国内外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5)
[6]刘朝晖.政治演讲中模糊语言的翻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7]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8]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3
H315
B
1671-6531(2014)24-0049-02
责任编辑:魏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