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译理论视角下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译中医药消费者

李 娜

变译理论视角下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

李 娜

为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其商标名的英译至关重要。而现今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拖沓冗长、晦涩难懂,既无法体现中医药商品的功能,又不符合商标的基本特征,也难以满足西方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了使中医药商标名国际化,译者可从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特征出发,借鉴变译理论中的变通手段,独辟蹊径,敢于创新,创造出既符合英文读音规则,又能反映药物功效的商标名,令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和购买欲。

中医药商标名;变译理论;创造性思维;英译

李娜/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广东广州 510635)。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企业为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需为产品推出一个响亮新颖、琅琅上口的国际商标名。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医药术语及其说明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方面,少有探索。本文试从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特征出发,在变译理论的视角下,采用“改”的变通手段,对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商标名的英译现状

西方有句俗语:“Name is the game。”意:品牌取胜在于牌名。中医药商标名不仅是区分于其他产品的显著标记,还是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也是引领消费趋向的导航仪。好的产品加上琅琅上口的商标名,无异于锦上添花,可大大促进产品的销售。然而,中药企业在国际商标名注册方面进展缓慢,现有的英译商标名大都差强人意。

目前,可圈可点的中医药商标词的英译屈指可数,很多中医药商标名的译名拖沓冗长、晦涩难懂,不容易为西方消费者所接收和传播。例如,将“六味地黄丸”译为Liu Wei Di Huang Wan;将“香砂养胃丸”译为 Xiang Sha Yang Wei Wan;将“鼻敏灵”译为Bi Min Ling;将“养生丸”译为Yang Sheng Wan等等,不胜枚举。这样的译文不符合英语的读音习惯,令西方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也成为了中医药在欧美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方国家的商标设计者们往往绞尽脑汁设计出新颖独特、妙趣横生的商标名,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其购买欲。而中国的中医药企业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却忽视了商标名英译的重要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有字母出现,就已经国际化了。如此不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文化特色,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产品国际渠道的开拓,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中医药商标构成要素以及商标国际注册

要研究中医药商标名的翻译,需先厘清商标的构成要素。根据2001年最新修订的《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中医药商标名的构成要素需按照法律的规定,不可任意选取。一般而言,要注册国际商标至少应包括有以下三个要素:中文名(汉字)、英文名和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汉语拼音。

商标国际注册,指的就是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即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规定,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要实现中医药商标名的国际化,需要根据该药品的特点、性能、功效并结合语言、心理、美学、文化等因素,考虑选择一个清晰易记、琅琅上口的英译名。

三、中医药商标英译的原则

一个好的中医药商标名应该能反映出该药品的治疗功能,简洁独特、琅琅上口,能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刺激其购买欲望。让消费者一看到或是一听到药品的商标名,即在心理上产生了“先行消费”,甚至“欲罢不能”。

译者在翻译中医药商标名时,首先译名要最大化地传递药品的信息,使消费者见名明义。同时,译名要突出药品的功效,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以及强烈的购买欲望。其次,译名应追求音、形、义的统一,读起来音韵和谐,听起来悦耳简洁。最后,英译名应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习俗,照顾到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审美心理、文化风俗等。

总之,商标名的英译不能简单地用拼音来敷衍,因为不符合英语构词和拼写的非英语单词是英语读者难以读出来的,在形态和语音方面的认知度都很低[1]。过多过长的拼音会令英语读者感到难以容忍。因而,译者对译名要勤于反思探究,同时多多请教于外籍专家、医学学者。

四、中医药商标翻译中的创造和变译

20世纪80年代,创造性思维概念传入中国。“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通过独特的思考,形成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思维过程”[2]。我国大多数译者不能从多角度对源语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不挑剔”,也“不质疑”。而实际上,翻译就是一项批判性工作,译者应对文本提出质疑、反思、调整,对文本的取舍做出合理的判断,使表达令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黄忠廉教授在中国译学界首次提出了新的翻译视野——变译理论。他认为“变译的实质是译者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3]。“不同手段的选取是根据变译信息量与原文信息量的比较来确定的。当变译信息量相似于原文的信息量时,可采用‘改’的手段来变通。‘改’可改换原作的内容或形式,包括改换(改掉原作中的内容或形式,换成适合译语读者的内容或形式)、改编(据原作内容采用另一种体裁重写)和改造(修改整个原作,以便整个译作适合新的要求)等”[4]。

笔者认为,在翻译前,须慎思之,明辨之,用批判性的思维来考虑译名是否能对西方消费者产生影响力,是否符合商标名的特征和英文的构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纳“改”的变通手段,使译名本土化,避免原商标名的“水土不服”或是译名的“消化不良”。笔者主要采用了谐音取意法、复合法、拼缀法和词缀法,大胆借用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词根、前缀或后缀,再选用合适的英文词,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构成简洁新颖、音韵和谐的英文商标词。

(一)谐音取意法(homophoning)

谐音取意法即是创造一个与之具有相同的发音,含义接近但拼写不同的方法。创造商标词时要考虑到产品的某些属性和消费者的心理属性,结合语言、文化、美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原理,使新创商标词既具有显著识别性,又能获得消费者的理解与记忆。

我们来看 “失笑散”,有厂家将之译为Powder for Lost Smiles,这样的译法荒谬可笑,对西方消费者来讲毫无意义,甚至会产生很多疑问和猜测。要译好该商标,首先要清楚该药物的药理:抗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镇静,降压;提高缺氧的耐受力。此外,还要了解该药物的功能:主要用于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古今名医方论》“失笑”者,忍俊不禁而发笑。此方能使瘀血疼痛霍然若失,其止痛效果之佳,使人忍不住发出笑声,故称之曰“失笑散”。结合该药物的药理和功效,我们不难想到:ache is gone,根据谐音取意法,译之为Achisgone。加上其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汉语拼音Shi Xiao San,这样,当西方消费者读到这一译名Achisgone(Shi Xiao San)时,已大致了解了该药物的功能。如果再加上中文,这就是一个合情合理、合格合法的国际商标了。

(二)复合法(compounding)

复合法即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不受词性的限制,组合方式不受句法的限制,且能反映该药品的性能。

我们来看看“枇杷止咳糖浆”,从药品名中,不难了解到该药物的功效与止咳有关,再去查一查该药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不爽;治疗伤风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等。此时,笔者从 “止”、“咳”这两个关键字入手想到:cough与silencer,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妨可以考虑将该药译为:Cough Silencer(PipazhikeTangjiang)。该译名颇具亲和力,容易让西方消费者产生认同感。

(三)拼缀法(blending)

拼缀法是指将两个英文单词的一部分选取出来,拼凑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我们来看看“参茸卫生丸”,有厂商将之直译为Ginseng and CornuCerviPantotrichum Bolus for Health Care。这么长的译名,令人不得不咋舌。作为商标词应尽量简洁、新颖、易于上口。查查该药物功效:补血益气,兴奋精神;用于气血两亏,思虑过度所致的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筋骨无力、腰膝酸痛,自汗盗汗,头昏眼花。笔者大胆尝试,取maximum的 Maxi-与 potent凑在一起, 译为 Maxipotent(Shenrong-Weisheng Wan)。这一译名颇具煽动性与诱惑力,令消费者跃跃欲试。

(四)词缀法(derivation)

词缀法即是用拉丁文或希腊文的字根、前缀或后缀,与英文单词有机结合,创造出符合英文的造词规范,新颖独特的英文商标词。

我们来看“乌鸡白凤丸”的英译。有厂家将之译为White Phoenix Black Chicken Pill。这样的译文令西方消费者感觉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众所周知,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在英译中出现该词,只会令西方消费者感到费解。究其来源,原来该药以乌鸡为主药。乌鸡肉色黑,羽毛白,故美其名曰为白凤。其实,该药名中的乌鸡与白凤所指为同一物,将之拆开并一一译出,实为莽撞之举。该药是传统的妇科良药,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身体虚弱、腰膝酸软、月经量少,带下病等症。在弄清了该药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功效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摆脱字面意思的束缚,采用改写的手段,采用gynecology的前缀gyne-同英文单词cure结合,构成一个符合英文读音规则、独特新颖的商标词Gynecure(WujiBaifeng Wan)。这样,该商标名简洁独特、琅琅上口,成为该药迈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有一个符合英文读音规则又能表达其药物功能的商标名。译名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其音、形、义的统一和谐,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是否符合西方国家的审美观、价值取向、消费习惯以及文化习俗。如果译者偷懒用拼音敷衍对付,西方消费者不明其义,很难有购买的欲望。因此,可采用批判性的创新思维,对已有的译名审慎判断,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创造出悦耳动人、简洁新颖的商标词,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广为传播。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76-279

[2]王伟民,段安平.创造思维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6[3]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1)

[4]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1)

H315

B

1671-6531(2014)24-0047-02

责任编辑:魏明程

猜你喜欢

英译中医药消费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摘要英译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知识付费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