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中语言陌生化现象
2014-08-15革霖
革 霖
论《围城》中语言陌生化现象
革 霖
长篇小说《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读《围城》不能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笔者发现《围城》的创作语言是具有陌生化的艺术特征的。整篇小说的创作和语言处理方面无不闪现着陌生化的光芒。本文就试从比喻,夸张和对话设置三个方面来展示《围城》语言中的陌生化体现。
《围城》;陌生化;语言
革霖/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硕士(河南郑州450000)。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于1947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更是一篇讽刺佳作,因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犀利的语言技巧,更被其广大读者誉为“新儒林外史”。作者钱钟书在《围城》的创作中试图通过使用各种精彩的语言修辞使读者能够摆脱传统性思维模式的束缚,灵活地转化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真正地感受小说主题。它突破性的创作技巧无疑带给了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唤醒了他们对事物的感觉。什克罗夫斯基在阐释陌生化理论时就曾指出,艺术陌生化的前提就是语言陌生化,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在于语言形式。陌生化通过创造“复杂化”,“艰深化”的形式实现,而获得这种形式的前提则是我们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词语表达出超越本身的含义。
一、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艺术的手法》一文中提出。陌生化是指把原来为众人所熟悉的事物进行独特的异化,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惊愕,产生更大的艺术效果。艺术的手法就是将事物“奇异化”,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和时间 。什克洛夫斯基主张,正是由于这种久而久之形成的动作“自动化”,我们生活中就会感到事物像是被习惯包装起来,我们只能从它占据的空间知道它的存在,只能看到它的表面。在这种感受的影响下,事物就会枯萎,渐渐地只能在我们的意识中以其某种特征或代码出现,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的“无意识的自动化”过程。[1]本文主要采用了形式主义“文本细读”的方法。使用这种研究方法,需要细心阅读文本的每一个字眼,揣摩其写作技巧,发现其艺术特色,捕捉其言外之意。[2]因此本文就采用“细读”法对相关引用的章节进行了细致的阐释:首先分析语句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最后结合陌生化艺术原则把握其创作技巧和修辞特点。
二、小说语言陌生化体现
(一)精彩幽默的比喻
曾有人做过统计,全书共25万字的《围城》,使用的比喻就超过600个,其形式,风格也各有不同。钱钟书先生对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曾有这样一段话 “比喻的双方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料,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例: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3]。
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女孩,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布丁,也照样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3]。
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透,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3]
这是几组用两种相差甚远的事物来进行比喻的例子。通过这些特殊的语言,读者可以从喻体与本体双方的相似性中获得具体的感受,能够此情此景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小城市的摩登姑娘”与“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但细细品味之后,读者便会会心一笑,明白此中妙处。作者以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粗俗之处来做比,不但应情应景,更是表现出了这种盲目模仿西方行为的不伦不类与滑稽可笑。此外《围城》中的比喻修辞在人物塑造方面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就人物外貌的描写方面就有很多优秀的例子。作者以物喻人,且大都选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此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同时还能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运用了这种以创作技巧和语言修辞为手段的艺术现象,采用了一些令读者感到陌生、偏离常规的创作技巧与语言形式,以达到把原本为读者所熟悉的事物异化,引起读者关注的目的。[4]
例: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里妖气。她眼睛下两个黑带,像圆壳的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3]
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光又亮,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且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而两旁横溢。[3]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的大话,大而无当。[3]
在这里钱钟书用直观有趣的物体与人做比,故而使得文中的语言显得更加醒目生动。沈太太那“像圆壳的行军热水瓶”的眼袋,“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半老徐娘却仍要卖弄风骚,但却又不善装扮,反弄巧成拙,把口红带到了发黄的牙齿上“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作者此处的比喻巧妙地凸显出了她的妖里妖气与怪模怪样。而鼻子的意象在《围城》的人物肖像描写中也多次出现,比如侯营长的鼻子和陆子潇的鼻子。这两处描写各有特色,都显示出了鼻子拥有者的不同身份和个性特征。侯营长的“桔皮大鼻子”,“像未熟的草莓”,凸显出了军人的粗犷;而陆子潇的鼻子则在作者笔下更具动态效果,“短而阔”,像是被人“迎鼻孔打了一拳”,并以此讽刺嘲弄了文人的卑弱。
(二)奇特滑稽的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有目的地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作者往往运用夸张来营造情节的幽默戏剧性,使得表现对象漫画化,给读者造成意料之外的感觉。在小说《围城》中的许多场景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例:那女孩子的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月光或者万紫嫣红开遍的花园。[3]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3]
褚哲学家害馋劳似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 ”。
他的尖叫声厉而长像特别快车经过小站不停的汽笛。[3]
“你——你这浑蛋!”苏小姐用中文骂他,声音似乎微颤,鸿渐好像自己耳颊上给她这骂沉重地打一下耳光,自卫地挂上听筒,苏小姐的声音在意识里搅动不住。[3]
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3]
眉毛与眼睛隔得太远仿佛要害相思病,这样的夸张描写仿佛是给那孩子画了漫画图,俏皮而且幽默得不像是人们熟悉的脸了。“三棱镜下月光”或者“万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是令人愉悦的美丽景象,可这样的话用来形容女孩子的脸就夸张得让人大跌眼镜了,毫无美感可言,反衬出她的俗气和造作。又如另一例句中,方鸿渐听到“骂声”竟有被“打耳光”的感觉,这里作者利用通感的夸张修辞有力地表现了方的懦弱无能。《围城》中带有夸张的修辞手段随处可见,其用法新奇恰当又不失幽默,前所未闻但又包含着事实,使读者得以透过笑声来感受文中主题。
(三)应情应景的对话
“闻其言如见其人”,正如此话所言,在《围城》中,钱钟书就非常善于捕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者企图通过人物自身所言,使读者细细品味,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他们最丰富最复杂的心理内涵。在对话中,双方含蓄隐晦的表达内容,巧妙的“潜台词”,个性化的话语,以及故意甩出的悬念,都不失为一种语言陌生化的手段,值得读者观后细细品味,揣摩其韵味。这类发生在特定情形下,通过人物语言来暗示人物心理的情景话语在《围城》中比比皆是:
鲍小姐道:“今天苏小姐不会来了。”
“我同舱的安南人也上岸了,他的铺位听说又卖给一个从西贡到香港去的中国商人了。”
“咱们俩今天都是一个人睡”,鲍小姐好像不经意地说。
方鸿渐心中电光瞥过似地,忽然照彻,可是射眼的不敢逼视,周身的血都升上脸来。[3]
“两人今晚都是一个人睡”这是两人都知道的事情,而鲍小姐却有意再次重复一遍,看似此话多余,但是在此特定情境中却隐含了更深的意思。因为两人此时正处在热恋阶段,所以鲍小姐的话便隐含了对方鸿渐的暧昧暗示。
下面例子是取自赵辛楣与范小姐,相亲时的一段对话。
辛楣问她怎样消遣,她说爱看话剧,问辛楣爱看不爱看。辛楣说:“我很喜欢话剧,可惜我没有看过——呃——多少。”……她忽然笑道:“我的剧本不能借给你,你要看,我另外想办法弄来给你看。”辛楣问不能借的理由。范小姐说她的剧本有好几种是作者送的,辛楣担保不会损坏或遗失这种名贵东西。范小姐娇痴地说:“那倒不是。他们那些剧作家无聊得很,在送给我的书上胡写了写东西,不能给你看——当然,给你看也没有关系。”这么一来,辛楣有责任说非看不可了。[3]
这段围绕借书话题而展开的对话将老处女范小姐那故弄玄虚,造作得令人作呕的心态展现地淋漓尽致。在此处,不但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心理准确而到位的把握,而且对话的应用也使内容以一种更为逼真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
纵观《围城》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所摄取的似乎都是平淡生活中的画面,其中并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离奇情节,但作者利用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却能出其不意地使读者得以在平凡无奇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人生悲喜剧。[5]而这部小说的精湛之处就在于此,它们就是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慢慢体会出生活与人性的本色。艺术陌生化的前提就是语言陌生化,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在于语言形式。《围城》中许多讽刺都带着隐约而含蓄的特点,发人深省,引人入胜,那机智而含蓄的讽刺背后却是作者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对人物内心的关照以及对困境人生的深刻感悟。
:
[1]维·什克罗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2]刘万勇.西方形式主义溯源[M].上海:昆仑出版社,2006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张志清.论韩少功小说“陌生化”的语言技巧[M].现代语文,2006
[5]张明亮.槐阴下的幻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I206
B
1671-6531(2014)24-0026-02
责任编辑:魏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