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研究

2014-08-15邓秋实

传播与版权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卫视电视节目

□ 邓秋实

《中国好声音》从2012年播出第一季以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季中,节目组对节目的环节进行一些新的改变,这保证了电视节目的新鲜度,实现了电视节目的成功传播。针对《中国好声音》电视节目模式中的多样性问题成为很多制作单位、电视播出平台研究的热点问题,只有不断对优秀的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掌握的优秀技术以及观念才能够实现对中国电视节目的不断创新发展。

一、节目模式成熟性的引进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购买版权引进的,在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盲听,四把转椅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热点。对于成熟的节目模式的引进是《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在节目模式的引进下,浙江卫视对导视的选择、选手的选拔、舞台效果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创新,实现节目的个性化,这也是节目策划重点之一。节目个性化的实现应该通过生活的真实感悟或体验发掘生活本质,从现实生活着手,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审美需求;把握行业发展现状,准确预测节目趋势,掌握竞争先机;调查受众意愿和建议,了解受众要求等基本措施,制作出贴近受众、得到受众认可的优质节目。

《中国好声音》栏目主要的优点就是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个性化的评委转身的评选方法、高质量的选手与评委专业的点评十分有看点,吸引了中国观众的眼球。节目组在引进之后利用本我国的文化对节目的制作上进行了一定的小改良,这就符合我国文化发展的趋势,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广大的观众。

二、节目互动形态的优势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互动上的优势突破了国外节目在形式上的互动。在节目中,悬念与情境的设置能够激发观众的参与理念。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产生悬念时,所有选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同为问题寻找答案,对问题的结果进行设想,同时还能和节目的参与者一起分享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的遗憾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观众和电视节目仍旧存在空间距离,然而从两者的心里感觉而言不再是一种阻隔,电视机前的观众就像是置身节目现场。所以,互动式电视节目要想激发观众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设置一定的悬念,《中国好声音》就是在环节中不断去吸引观众的兴趣,掌握节目的关注点,激发观众对电视节目不确定性结局的兴趣,这种参与意识是观众自身的快乐与愉悦。电视机前观众参与意识的产生一方面受互动式电视所传播内容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观众自身条件的影响。

节目对每位选手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十分重视,比国外的节目更注重选手背景的选拔,对电视节目传播的内容也会存在不一样的兴趣与要求,所以,观众对同一个电视传播内容所产生的参与理念是有差异性的。互动式电视节目可以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电视节目的积极性,还能使电视节目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节目形态,将观众吸引到电视屏幕前,尽可能地提高电视收视份额。

三、节目制播模式的盈利

电视节目的制作单位与浙江卫视的联合投入,这种双向性的利益来源将节目的风险降到最低,这样不仅对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方式来源上提出了挑战,同时保证了节目模式展开成功的可能性,制作的成本问题就成为节目模式的影子。这种分化形式是《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节目是由上海灿星制作公司担任节目的制作,由浙江卫视担任节目的唯一播出平台,节目制作团队的先进性保证了节目模式细节上的成功,利用市场来实现制播模式的盈利。

广告捆绑式的传播也是节目模式的一种创新形式,对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样双重的盈利在好声音的舞台上成为一种形式,也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以潜移默化的姿态占据了广大观众的心理。对节目参加人员不同形式上的利益限制增加了节目发展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力量的综合下,《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就成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上的指向标。

除此之外,节目组在国外的模式上实现以分制盈利的突破,主要表现在选手与导师在整体上的捆绑,借助整体的利益帮助导师实现利益,同时帮助节目组实现盈利,这一分制盈利在与其他节目相比较上存在一定的优势。

四、结语

我国电视节目模式的本土化的创新上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借助研究《中国好声音》这一优秀的节目模式,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借助中国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实现对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发展,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电视节目进行结合,实现节目模式的创新策划。

[1]杨昆,周迪.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好声音》[J].今传媒,2013(9).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卫视电视节目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