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美审美”观念指导下的钢琴教学探索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感知力钢琴演奏标准

杨 芳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已贯穿于今天专业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人格,以及创造多元音乐文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立美、审美控制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当是师生共同创造、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而内在音乐审美需要集中体现了音乐“听觉艺术"的基本特性,并具有音乐教育及立美与审美共同性质与特征。即通过听音——用耳朵和心灵感受音乐;再通过钢琴(演奏)——用声音表现音乐;最后通过音乐立美审美能力——创造和欣赏音乐。因此,音乐钢琴演奏教学不应该仅是触动听觉层面上的技能训练,更应该是让音乐学习成为一个激动心灵的审美体验与感知的过程。然而,很多钢琴演奏的学习者,他们并不重视内在音乐审美标准的把握,或者只是注意对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其艺术和更高层面的审美(判美、修美)的关注,以及对演奏的调整与引导。使得在钢琴演奏中缺乏“立美、审美”感知力和控制力。因此,根据音乐审美标准内容与教学学习各环节的特征来研究其与钢琴演奏立美、审美控制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开拓表现力,使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具有更好内在控制力与外在适度的表现力,进而提高钢琴演奏者审美追求的高度和深度,从而进入更高层次专业钢琴演奏艺术的表现境界。

一、建立音乐审美标准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活动中,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标准控制体系,控制演奏音响的音乐美的表现力,是音乐专业内在规律的要求,是发展和提高学生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教学逐步深入、强化对音乐审美标准的认识,并不断发现和研究其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优化教学效果。而其根本任务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立美、审美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随着20世纪“接受美学”的诞生,音乐实践过程中对于钢琴演奏者有了双重的要求:一方面,钢琴演奏者已经成为音乐文本的识别者;另一方面,其又作为了音乐作品音响的二度创作者,并赋予作品以新的认知、情感与意义。对于作品诠释结果的好与不好,也就完全体现出钢琴演奏者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一)内部审美听觉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内心听觉是指识谱或读谱就能想象和默念音高,音响展现音乐内涵的“心像”。一个具有内心听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阅读作品及其谱面上的强弱、高低等信息,从而把作品的音响效果大致的“听”出来。而音乐审美标准也正是培养内心听觉基础中的基础,内心听觉的表达对于钢琴演奏也是同样重要的。正如大多数作曲家可以不需要乐队的现场演奏便能够写成乐队总谱一样。而这种内心听觉的建立,能够使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前就做到心中有谱,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明确练习的目的,就能使钢琴演奏技巧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所以当我们拿到乐谱的时,首先根据乐谱上的信息,想到曾经历过的类似音响效果感受,同时结合自身对音乐表情符号与音乐风格的把握,而后通过联想并形成内心听觉所感知的音乐形象,这样便能有效地形成“心谱”。所以“心灵首先去听”便是要求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之后便以自身的内心听觉为指导来实现更好的钢琴演奏。如果没有内心听觉作为指导,那么钢琴演奏出来的音乐一定是无灵魂的,机械的、没有流动性的、空洞和乏味的。

(二)乐句的划分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音乐没有形式结构是不可想象的,动机、乐节、乐汇、乐句的句法间像人一样要停顿、呼吸,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不可能一口气唱完一首歌,同样没有分句、呼吸的音乐也就失去了音乐的美感。在声乐和管乐中,呼吸和换气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和技巧,什么时候换气,如何换气,都要根据音乐来决定,很有讲究。其实,在所有的钢琴演奏中分句呼吸与停顿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许多钢琴演奏者在演奏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其结构法,弹出来的乐曲缺少章法,音乐内容杂乱无章、无从表达,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对乐曲结构的分析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问题在于内在音乐审美标准的“耳力”不足。如果“耳力”过硬、尺度细密敏锐,在演奏中,演奏者自然会注重和平衡各个声部,对节奏、强弱也就会更加敏感。要培养能够自然、直觉的分句感觉,结构法与分句法的练习有助于乐曲表现能力的提高。钢琴演奏者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力对乐曲结构正确的划分也有直接的关系,拿到谱子时能够很好地分析一下,对划分乐句就有很大的帮助。要掌握好音乐句子、句读的划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演奏入手,而钢琴教材由于比较有系统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严格的长期训练加上大量的听优秀的演奏,对提高结构感知力、理解和掌握乐句的划分是非常有用的。

二、音乐多重感知力与音乐多重审美标准的培养

我校教学对象多为少数民族学生,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适应新疆多元文化环境,形成、获得多民族、多音乐风格的音乐多重感知的能力则是时常探求的问题。由于具体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的不同,音乐作品风格也由此不同,所以在具体作品的教学中,演奏方法、技能,审美情感音响要素、音乐形式运行的感性经验获得、组织,审美感性能力等获得都具有不同的规范与要求。那么,在一般音乐审美标准基础之上,通过教学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多重审美标准的判断能力,在掌握不同民族钢琴音乐作品风格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在音乐诸专业课程结构中,在多元音乐文化知识、风格的传授,音乐感觉的训练方面,多重感知力的获得是各民族音乐文化风格互相借鉴、欣赏、容涵、包容开启着音乐美的超然维度,涉入一切音乐领域,它是学生获得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下的使用、把握、控制音乐的技法、形式运行的尺度,表现“比音而乐”——立美、感美、审美、判美、悟美之精微、微妙变化的内在控制标准和能力。

(一)音乐风格的多重感知能力的培养

多重音乐感知能力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地域文化、风俗背景所产生的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的合称,以及对多重音乐文化样式间感知差异区分的能力,跨文化感知理解不同音乐音响外在样式,把握内在“比音”规律,在感知重组中达到对旧形式内容超越、扬弃,以涵化旧的存在,以构显新意象。在不同文化表达与理解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具体作品加强钢琴演奏与标准判美、反馈调整两项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能使钢琴演奏者更好地感受不同音乐、理解不同音乐文化和提高对不同音乐文化的感知力与表现力;通过对钢琴演奏者进行针对性地使用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的演奏阐释、模仿训练,培养钢琴演奏者的民族音乐多重听觉、记忆以及积累民族音乐多重语汇等能力;通过不同文化表达与理解方式的前提下选用的调式调性体系具体作品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系统训练,培养民族音乐多重感受力,体现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培养听觉能力。从跨文化音乐审美的角度调动钢琴演奏者表达音乐,提高钢琴水平,获得音乐多重感知力,又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的整一的音乐文化素质、素养。

(二)音乐多重审美标准的培养

钢琴演奏课教学的任务不但训练学生感知不同音乐的形式、结构、高低、长短等能力,而更应强调开发艺术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整合音乐的多重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审美标准。而传统音乐审美标准指导下的钢琴教学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偏误,即只注意对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其艺术和更高层面的审美观念到演奏把握能力的培养。这种偏误的结果使学生变成了“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只有音响没有音乐,只有音感没有美感”的只有音符关系没有音乐意义、意味,以及审美情感价值追求的匠人。音乐多重审美感知,指以民族母文化审美标准为基础的交流、学习、借鉴、融合后,不断发展起来的多种民族音乐审美标准共存的“整一”而多重一体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到把握、理解多重音乐风格样式体系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讲解与示范,逐步在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能力方面构成音乐家特有的音乐思维与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形成音乐多重感知。这些思维方式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依照不同音乐文化审美感知标准,培养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获得多重旋律点线关系、律准感与调式音准感,培养不同音乐风格的节奏感、虚实感、层次感。培养民族音乐多重风格的听觉记忆与感受经验的积累则成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必须培养他们对各种音乐音响种类、风格的“立美、审美”感知能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训练中得到技能和美的感知标准的“区分”,产生情感体验,感受美的力量而使心灵得以净化、超越。对各种音乐的学习、获得、区分、涵化、超越,直至完成丰富多样的完整人格塑造。

因此,首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丰富的,具特色的自然美、社会美所对应的艺术音响形式美,引导他们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多重内在审美知觉;其次,对钢琴演奏者在学习中自觉地进行“立美、审美”感性训练,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培养整一、多样发展的综合素质。多重审美感知标准下的创造能力是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坚实的学科知识;二是艺术整合与创造能力;三是建立在音乐多重感知基础上的“立美、审美”。实现现代审美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基本方面是思维、存在方式从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变,教育措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等。达到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技能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了意义。演奏者在演奏实践中必须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同时并进的原则。分析不同时期、民族、流派作品,提高专业能力、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全球化时代的音乐学习和文化工作,做到技术理论与多元文化艺术理论相结合的现实性应用。

我们应以人类文化经验的沉淀为基础,客观地保留、协调作品固有的规定性与自我独到的审美个性,不断运用个体审美经验,客观地认识和控制作品内涵,将感性与理性融会贯通、高度统一。在演奏过程中,只有牢牢把握审美标准“适度”的美学原则在演奏过程中的最佳控制,将钢琴演奏者与音乐作品的主客体情感交流相融,把高超的技能与音乐丰富的情感内容融涵,在多重音乐审美标准参照下的钢琴演奏立美、审美控制中,才可能较准确适度地再现具体风格规定性下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体现出钢琴演奏者审美追求的高度和深度,从而进入更高层次钢琴演奏艺术的广阔境界。

[1]赵宋光.论美育的功能[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童玲.音乐审美标准课程与音乐审美心理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刘素芳,蔡建东.把握美学原理指导音乐二度立美[J].艺术教育,2004(4):72.

[4]欧阳青梅,方光耀.民族音乐多重感知力与审美标准的培养[J].音乐教育,2010(4):85~86.

[5]李丽.钢琴演奏中音乐审美标准的重要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感知力钢琴演奏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