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思考
2014-08-15陶启付
陶启付
近些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建立创业园,提供全真环境的创业实践来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客观评价和反映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研究,构建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涵义与作用
(一)涵义
根据管理学评价技术相关理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主要是指对高职学生创业活动的指标性分析。评价的主体是实施评价活动的评价者,评价的客体为高职学生创业活动,评价指标是指衡量高职学生创业活动的各个要素。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是对高职学生创业各要素,如创业者自身素质、团队水平、服务能力、市场环境等进行指标化评判的体系,目的是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以创业促进学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作用
1.客观评价和反映创业活动。建立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合理评判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反映在创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创业者的“评价、能力再培养,再评价、再培养”的循环,不断帮助高职学生准确定位,规避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走向创业成功。
2.改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通过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指标化分析,高职院校可以客观地评价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了解创业教育在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并结合专业教育,开发适合高职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
3.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高职学生创业常见于知识产品、创新服务等方面。建立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从创业环境、创业绩效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进行全方位地指标量化,客观地评价创业实践主要过程和主要层面的实际状况,评估创业风险等级,分析创业活动价值,预测其市场发展前景,从而有助于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构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原则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需要从创业能力内涵入手,构建可量化操作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应体现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创业绩效和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指标权重分配科学合理。在具体步骤上应遵循科学评价逻辑,确保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层次性和相互独立性。在具体操作方法上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行性等原则,突出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专业性和行业性。
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忠实于评价工作需要,确保每个指标能如实反映创业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要素,尽量避免指标量化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的存在可能性。各评价指标之间不相互重叠或覆盖,同层级的指标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以并列形式存在。
全面性原则。创业能力评价的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比较全面地、充分地反映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各个因素,反映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层面的实际情况。从而,评估者可以对创业活动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估分析,做出科学评价。
主次性原则。主次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设计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选取具有代表和实际影响力的指标要素,并根据指标的主次影响度进行权重系数分配。指标设计者应听取多方建议,在创业导师、创业指导专家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等的指导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首先确保可操作性,以便于量化和统计分析。具体而言,应确保评价体系的指标所指向的评价内容可观察、可量化,指标外延清晰,内涵明确,简便易算,指标内容表述通俗易懂,反映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
三、创业能力评价实施
(一)创业评价指标体系
1.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主要是指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心理和管理三个层面的内容。知识能力包括经济知识、行业知识、政治法律知识、技术知识等。心理层面指标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冒险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团队意识、顽强的意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综合管理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能力、人事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2.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置身其中的整体情况,是创业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创业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自然环境等。其中,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等。市场环境主要包括行业环境、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三个方面。自然环境是新创企业赖以生存所需要的客观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属于企业生存依托的自然环境范畴。
3.创业绩效。创业绩效反应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反应创业实践活动的成败,通常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的衡量标准。财务指标是反映企业效益的核心指标,在财务指标体系中,利润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其他财务指标还包括收支状况、效益分配等。
员工、顾客、经营状况是非财务指标的三个主要方面。员工层面的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认可度、员工生产能力、员工培训和进修状况等。顾客层面的指标主要涉及客户占有率、客户认可度、客户保持率等方面。
4.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评价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创业教育涵盖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方面,既包括经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也包括组织策划、市场调研、财务运营、模拟公司等实践训练。其评价可以从机构设置、运行模式、教育教学体制三个方面进行。机构设置方面的评价包括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管机构的建立,创业相关制度建设、场地设施、政策支持、后勤保障的完善。在运行模式方面,主要考察以下几点:创业教育是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选修或必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创业导师的配备,定期创业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社会和政府的参与,等等。创业教育教学体制主要包括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创意理论知识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创业平台的搭建,创业训练的实施,等等。
(二)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表征了各指标相对于评估目标的重要程度,定量地反映了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大小。课题组通过在研究他人关于创业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调研分析了高职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其中能力素质和基础条件为一级指标,分别占0.6和0.4的权重。二级指标包括创业能力、创业绩效、创业环境和创业教育,指标分配系数分别为0.4、0.2、0.1和0.3。其中创业能力又包含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三个3级指标,所占权重系数0.3、0.3和0.4。创业绩效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2个三级指标,各占0.6和0.4的比重。创业环境包含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3个三级指标,所占比重分别为0.3、0.5和0.2。创业教育包含机构设置、运行模式和教育教学机制3个三级指标,指标权重分别为0.2、0.3和0.5。
(三)评价的组织进行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对象是实施创业实践的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目的在于全面评估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条件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规避风险因素,提高创业成功率。因此,评价需要做到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以企业社会评价为主导,重视学校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评价一般由高职院校的创业就业指导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创业导师、创业就业教育相关老师参与其中。由于评价指标较多,既包含单项评价,又有整体性评价,评价者首先可以对各层次的素质、能力和条件进行单指标评价,而后再全面、系统地对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全方位评估。
四、创业评价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是一个综合体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需要完善机制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评价动态体系,确保评价的实效性。
(一)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进行创业能力评价需要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为保证创业评价的规范化和实效性,高职院校应成立创业评价领导工作组,设立具体组织、实施和评价机构,政府、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统筹创业评价的综合量化考核评估工作。
(二)注重就业和学业导向
高职学生创业评价应注重就业导向。创业评价是对学生创业活动中的创业行为的价值评判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因此,在创业评价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创业评价,既评估学生的创业能力,也评价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通过创业评价促进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就业可迁移技能,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学业。
(三)完善评价动态体系
大学生创业评价体系是高校为培养创业人才,对创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培养过程中评价,在评价中完善和提高动态理论体系。评价体系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同时,评价体系,还必须对创业的技术成果的技术指标,市场前景进行评价,对创业团队的整体结构,创新能力等评价。大学生创业为获取风险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还须接受风险投资者的评价。
(四)重视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评价结果。因此,创业能力评价必须注重反馈评价结果。在创业能力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如果学生的部分创业素质和能力指标结果偏低,说明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均需要提高,同时需要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不达标,则应考虑暂停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规避不利因素,通过研讨分析、专业辅导和强化训练等方式加强相关创业素质和能力,进而达到创业实践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标准,从而实现成功创业。
合理构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既有助于不断改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进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合理规划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也有助于高职学生提高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标,实现创业带动学业。
[1]王伟,朱燕空.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0,2.
[2]许铁梅.对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06,6.
[3]任源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D].重庆师范大学,2010,3.
[4]向密密,周荀,姜峰.英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2010,7.
[5]宋克勤.创业成功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6]张化勋.大学生创业现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7]欧阳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6.
[8]余俊杰.主推大学生创业的几种路径——开展大学生创业服务的体会[J].中国人才,2010,3.
[9]马长世.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