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阅读之浅见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读物文字课外阅读

李 睿

阅读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和听、说、写比较起来,是更基础、更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据调查,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得所获知识总量的15%-30%;中学阶段占40%;大学阶段占65%-70%。

一、阅读的重要性

从人类开始教学活动以来,无论是中国的私塾还是西方的讲学,都是从讲述到逐渐形成文字记载。孔子留下了学生整理的孔子语录《论语》,柏拉图记下了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这些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和思想起源。人类对这些文字里承载的思想不断质疑、师承和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各种知识和思想。所以,阅读,是人类继承知识和思想的重要渠道。犹太人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智慧者,他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无非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牢记:书是甜的!阅读是甜的!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阅读是一种信仰,它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习,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这些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会受益无穷,由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终生阅读”的期望。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传统观念下的阅读是有目的性的,如为完成作文,这是功利主义的阅读。“文章千古事”,文章里饱含作者的心血、心灵的激情、成熟的思想、优美的文字表述,仅仅拿来教小学生写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育不只是文字的功能学习,所以,强调为写好作文而做阅读,是对阅读的狭隘理解。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阅读是一种感悟,一种享受,一种兴趣,阅读应从兴趣出发,而不是为完成某一目的。

小学生接触图书,年龄尚小,不易设定不着实际的目的论大目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是教育者用心领会的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拾起一本书时,他只是要了解书中知识的奇妙,故事的有趣,阅读过程中思想会被带到生活中接触不到的领域,孩子们的兴奋点正在这里。“润物细无声”是说,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思想的传递。

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人忘掉疲劳,驱散懒散,让人奋发。阅读可以兴趣化,但不能娱乐化。阅读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是我们对课外阅读应持有的态度。

三、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传统的阅读多是书本,伴以教师的解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声音、图像、文字可通过多媒体一起展现,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传统教学所不能提供的优势。孩子们通过画面能了解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写作业也可能需要利用百度查题等等,我们不应排斥技术的进步。同样,声音、图像的便捷、立体,使文字的阅读受到限制,妨碍孩子对文字阅读兴趣的培养。

多媒体信息有主动出击性,提供的信息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令家长防不胜防,孩子们更无从选择。多媒体信息依赖商业生存,讨好读者,浅薄性和娱乐性丧失深刻内涵。多媒体工具有副作用,可能伤眼,这也是家长的担忧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保证90%以上的纸质阅读,班级要有图书角,家长要给孩子买课外书,学生要有上书店的良好习惯。当然,由于年龄段不同,读书类别会有所区别。

四、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学会引导学生阅读是教师的必修课,小学生对阅读没有深层理解,更没有更深刻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个正面、积极的引导,这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学生阅读进行引导呢?

1.采用有效方式,注重兴趣培养。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以讲故事诱发兴趣。小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因此,他们总在不停地感知、探索这个世界,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把握课程,同样的课程内容,如果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掌握。

2.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的兴趣不同,在选择图书类别上会有不同。有的喜爱《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喜欢《安徒生童话故事》,有的偏爱植物,有的偏爱动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感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譬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名家名著,因为其艺术质量和思想境界、文字的感染力,都是很强的。同时,鼓励家长常带孩子逛书店,在特殊的阅读氛围中,孩子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3.多开展阅读活动,懂得适时赞美。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如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的讲故事比赛,参赛者讲得滔滔不绝,下面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不但使同学们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课外阅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猜你喜欢

读物文字课外阅读
文字的前世今生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热爱与坚持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