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兼谈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08-15林天鸿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三明经济区出口

林天鸿

林天鸿/福建三明市委党校讲师(福建三明365000)。

一、各区域的经济概况和特点

(一)台湾地区经济概况与特点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它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地区正是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形式。经过将近10年的经济转型与改革,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产业结构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已达61.5%,信息产业发展成果较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年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至1995年,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现阶段,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台湾经济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50多年来,通过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结构调整与自由化改革的发展,台湾不断进行经济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获得了较快发展。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点

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面是长江三角洲,南面是珠江三角洲,地理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靠海经济带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格局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地处南北三角洲之间,又有两岸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的优势,可以承北接南,东衔西进,依靠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东岸的资源指向,合作出一个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经济区。其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推动对台经济的独特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力求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逐渐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改善;地方财政收入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能够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机会更多,在前沿平台功能更突出。

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注重合作与沟通,优势互补,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便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是重要的支撑。浙江省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生产要素的保障,努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三明地区经济概况与特点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精神内涵丰富的、有名的卫生城、园林城以及著名的旅游城,是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区,总面积大约2.79万平方公里,人口290万左右。改革开放后,三明市的经济达到了较高水平,2005年总产值达366.8亿元左右,其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有87.0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有195.5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有189.5亿元,地方性的财政预算19.4亿元,出口数值有8.5亿美元。

三明有理想的投资环境。铁路众多,公路的通车率高,205国道经永安——三明——沙县连接着316国道,到仙游郊尾的212省道可以直通湄洲湾以及厦门港,27吨集装箱车可以直通福州以及厦门特区;拟建的高速公路(三明段)年内将动工;邮电信息实现了乡以上的交换功能、数字化的传输,拥有国内程控直拨、寻呼无线、移动通讯以及传真等现代通信手段。

三明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工业规模扩大,经济增加值有260.9亿元左右。三明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各类企业均实现稳步提升,约占三明市工业规模的三分之一,增长值约13.3%,外商以及港澳台的投资企业也稳步提升。二是国有企业的增加值实现大幅增长,集体性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股份合作性企业的增加值达0.25亿元,与近几年相比有19.6%的提升。三是五大产业的增长贡献超过七成。当前八大产业的增加值达236.90亿元,约占工业规模的90.8%左右,与前几年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约19.7%,纺织业、化工业、园林业、机械工业以及采矿业都有发展的前景。对于环境来说,高耗能的行业增长比较迟缓,工业用电量正在增速回升。

三明地区出口降幅收窄,在利用外资方面有提升。三明市进出口总额达5亿元,创近几年新高。财政收入的稳步提升,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让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良好的保障。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其主要特点是,税收收入的降幅收窄性强,税收收入达21.96亿元,下降率逐渐降低;营业税下降到37.3%,收窄36,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的稳健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三明经济的有效发展,非税收入高达9.13%,增长率提高7.2个百分比;营业资金收入7.1%左右;民生保障在增强,教育以及农林、交通上的优化是三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峡西岸经济区指台湾海峡的西岸,是以福建为主体的周边地区,包括厦门、福建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龙岩、宁德、南平、三明,丽水、浙江温州、衢州,江西上饶、鹰潭、赣州、抚州,梅州、广州汕头、潮州、揭阳等20多个区市,其中三明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内陆市。近五年来,三明紧紧抓住了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机会,经济总量增长了一倍。目前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1.增长速度。从2006-2009年的增长速度看,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4.6%,在“海西区”中列第7位;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2.6%,列第7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1.1%,列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9.2%,列第10位;出口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2.3%,列第12位;财政一般预算的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19.9%,列第11位。

2.居民储蓄。2009年三明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是351.53亿元,列第9位,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的余额是13341元,是厦门的28.9%、温州的41%、福州的44.6%、汕头的58%。

3.地区生产总值被视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最完美指标。2009年三明地区的生产总值达800.24亿人民币,占“海西区”经济总量的3.8%,在“海西区”20个市中列第10位。从三大需求来看,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678.26亿人民币,占“海西区”的6.3%,投资规模列第5位,前面依次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6.65亿人民币,占“海西区”的2.4%,列第17位,仅仅高过宁德、抚州、鹰潭三个市;进出口总额达8.81亿美元,占“海西区”的0.8%,列第14位,其中出口总额占“海西区”的1%,列第12位。

4.财政收入。调查显示,2009年三明地方的一般预算收入是37.96亿人民币,列第10位。财政收入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如厦门的财政收入是240.55亿人民币,它是三明财政收入的5.3倍,福州、泉州、温州的财政收入在100亿人民币以上。

从以上的数据看,反映经济实力的主要总量指标中,三明的位次排列在中上,说明三明有一定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较弱,其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来推动消费、出口的需求,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发展较慢。

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是目前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其生产仍是“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产品的附加值低,反映出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为了更好发挥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作用,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国务院《意见》、福建省《实施意见》,从保护人民的核心利益、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出发,切实把握两岸关系及和平发展的主题,按照“六个着力”要求,靠改革、靠开放、靠创新,坚持“四个重在”、“四求先行”,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围绕“十大举措”、构建“十大支撑体系”,进一步突出发展、注重运作、凝聚合力,凸显三明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重要作用。

[1] 王书华.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支撑现状与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02).

[2] 周巧玲,郑耀星.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合作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7).

猜你喜欢

三明经济区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