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与发展*

2014-08-15吴燕丹江芸吴丽芳杨惠梅雪雄

残疾人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

■吴燕丹 江芸 吴丽芳 杨惠 梅雪雄

引言

残疾人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而且还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人权的发展,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文明成果。本文回顾中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理论和实践成果,分析残疾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与办法,旨在进一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与探讨,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回顾

根据《体育概论》将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分类方法[1],本文对应到残疾人体育领域,从残疾人学校体育、残疾人竞技体育和残疾人群众体育三个方面来分析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概貌。

1.1 残疾人学校体育:从法定权利向实有权利的突破

新中国建立以后,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要求,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积极建立聋校、盲校等特教学校,这些特教学校中都开设了体育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一时期残疾人体育活动已初步具有了组织化的特征,与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有了初步交流[2]。

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体弱病残学生体育的研究就已经陆续开始。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特殊体育课程设置必要性的初步探讨上,关注点还仅限于特殊需要学生接受相应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需求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健身与康复体育研究较弱,说明了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3]。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4],其中第五条第四点明确指出“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高年级)。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课程名称、性质上确立了特殊体育课程在大学体育中的地位,这个名称一直到现在仍为大多数高校所沿用。

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第四部分第十条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5]”比较新旧《纲要》的提法,不难看出无论从接受特殊体育教育的对象,还是课程结构本身,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应指向每一个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颁布,其中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在未来数年,培养一批能胜任不同类型学校指导残疾学生体育活动的专业师资,使残疾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学习,得到应有的健康关照和基本权益,是当今随着改革深入和社会转型加速的中国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建设提出的要求。

1.2 残疾人竞技体育:从零星活动到成果辉煌

残疾人竞技体育是残疾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自立自强,展现拼搏精神,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也是展现社会主义文明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1957年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首届聋哑人运动会,同年在上海举办全国青年盲人田径运动会,1959年又举办了首届聋哑人篮球赛等比赛,此后,大型残疾人体育赛事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获得高速发展,1992年广州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后,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被正式列入国务院审批的大型运动会系列,形成四年举办一次的制度,至此我国残疾人体育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6,7]。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赛事规模逐步扩大,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例如,残疾人全国运动会从第一届只有3个大项830运动员参加已经发展到了第八届18个大项5000名运动员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在国际赛场上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据笔者统计,至2013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参加了10届远南运动会(第九届后改为亚残会)、8届夏季残奥会上,分别取得奖牌2305枚和798枚,其中金牌分别为1247枚、798枚,特别是在第14届伦敦残奥会上,我国残疾运动员取得了95枚金牌,连续3届蝉联了残奥会奖牌总数第一名;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上,中国特奥代表团更是获得463枚金牌、336枚银牌和258枚铜牌的好成绩。在重大国际赛事优异成绩的带动下,各地也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投入,促进了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的提高。以福建省为例,参加近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成绩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尤其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取得奖牌榜、积分榜的第13名,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并确立了田径、乒乓球、盲人足球等优势项目地位[8]。

截止2013年,国家为了系统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已经建立了31所国家级训练基地、207个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注册登记的残疾人运动员达到6800人,审批的裁判员1188人、分级员45人[8]。

1.3 残疾人群众体育:从平等参与到融合共享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就建立了许多福利机构如盲人福利会、残疾人福利工厂,这些机构鼓励残疾人参加群众体育活动,如广播操、拔河、乒乓球、篮球、踢毽子等,以增强体质。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9]。1983年,国家体委、民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伤残人体育活动的通知》。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于2004年做了修订[10]。1995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1],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2010年,又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政策使我国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了体育锻炼的行列,无障碍环境、体育设施建设获得了很大改善,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极为活跃,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外,还增加了与残疾人有关的其它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其中智力残疾人的群体性活动开展得尤为活跃,如一些省市开展的“快来参加特奥”“特奥融合运动”“运动员健康计划”“特奥亲子运动”“特奥领袖计划”“雪鞋走”“越野滑雪”等等,另外,为了帮助智力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有150所大学开展了特奥大学计划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智力残疾人、关注特奥运动[12,13]。

为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2011开始国家实施了“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同时又出台了《自强健身示范点命名资助办法》、实施了“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在2013年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期间,全国27个省(区、市)开展了残疾人体育健身培训、比赛及体育进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6000多场次。全国累计培养审批了524名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全国27个省(区、市)命名资助了90个自强健身示范点[14]。以福建省为例,从2011年开始,省残联配合“自强健身工程”扶持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残疾人“福乐健身站”,目前已建设国家级示范点6个、省级示范点54个,辐射城市社区、乡镇和农村,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40家省级“福乐健身站”。省残联还组织高校专家组共同设计,为不同类型“福乐健身站”量身订造健身方案,特别还关注到重度残疾人健身服务进家庭,培训近200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为各地市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

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残疾人通过参加体育活强健身心,对其康复、接受教育和就业,自强自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向社会公众展示残疾人良好风貌的重要窗口,有利于促进残健融合、构建和谐社会。党和国家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等部门长期不懈努力、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社会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与协助,使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并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2 现阶段存在问题与反思

2.1 存在问题

2.1.1 群众体育发展相对偏弱。群众体育活动是广大残疾人健身、娱乐的主要形式,它的开展方式、活跃程度、组织化程度、涉及的群体对象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据“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度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仅达24.8%, 2010年度上升到33.7%,2013年度达到43.1%,虽然参与率呈明显递增态势,但仍有半数以上残疾人还不能走出家庭,融入社会[15~17]。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与残疾人身体状况有密切关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其较快发展的同时覆盖面依然有限,反映出群众体育活动普及推广尚有明显不足。笔者通过在部分地区的调查了解到,我国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经费缺乏、适合残疾人运动的场地设施少、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专业指导人才匮乏等等。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情况尤为严重,一些地区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基本的残疾人体育管理部门,在经费、人员方面捉襟见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致使许多残疾人得不到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康复和社会参与。

2.1.2 竞技体育存在诸多不足。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现行训练体制存在弊端,包括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之后的安置问题、后备人才选拔问题、基层与专业队的系统训练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训练体制,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二是科技攻关的投入不足。现代残疾人体育的一大特点就是高科技的较量。以T43、T44级100米跑为例,碳纤维假肢的设计与运用,使膝下截肢短跑项目的运动成绩越来越逼近健全人[18]。但是,我国残疾人体育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需要昂贵费用的器材如竞速轮椅、短跑专用假肢等都属于弱势项目,目前本土化的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的研制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对运动员的训练缺乏科学指导,例如,对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员技能状态的科学性诊断和评价开展得不够;此外,在残疾人运动会的配套服务与媒体宣传力度方面也有明显不足[19]。

2.1.3 对于是否应该开展残疾人竞技体育的问题,实践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残疾人开展竞技体育能激发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能为国争光体现体育强国的国际地位。受这种观点影响,我国不仅逐年加大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投入,在重大的残疾人运动会上还采取了排名制以激励地方。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残疾人竞技体育把残疾人当成了“工具”而非“人”来看待,过度的追求运动成绩导致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异化,丧失了残疾人体育的本真意义,是对残疾人的身体、心理的忽视和伤害;一些地方领导把运动成绩作为残疾人体育开展的唯一标准以及彰显政绩的工具[20],影响了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本研究认为,既然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拥有平等权利,那么是否从事竞技体育活动应该由他们自主选择,社会提供的应该只是引导和便利。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都是促进残疾人强身健体、社会参与的手段,应当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和残疾人康复与社会融入的宗旨,不违背人道主义精神,这也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2.2 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法律体系不完备。残疾人体育立法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我国虽已初步形成了保障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但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我国有关残疾人体育的法律法规呈现出不完备、不平衡、不系统等缺陷。有关残疾人体育的法律大多以单个条文的形式嵌套于体育法律法规、条例或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宏观层面的管理较多,专门针对残疾人体育出台的法律法规较少,高层次立法匮乏;另一方面,这些相关的法规条款原则性过强,大部分是指导性的,倡导性内容较多,条文单薄且过于笼统,致使法律的约束效力不足,而且对残疾人体育权利义务主体的职责规范等不明确,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惩戒力度不足,监察和评估机制薄弱,缺乏必要的执法程序,可操作性较差,以致造成“有法难依”的境况[21]。

2.2.2 管理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体育管理的组织体系是一个相对松散的非专业化形式,尤其在管理层面还没有形成对口的专门管理组织机构。在管理上,各级残疾人体育机构归属中国残联,而在具体的体育活动组织和指导方面又归体育总局群体司,人为地造成了权、责不一致。基层残疾人体育管理机构建设也很不平衡,很多地方存在机构不健全、经费与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极大限制了残疾人基层组织体育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国残疾人的体育管理属于层级式的直线型管理体制,不同地区部门之间互不统属,致使各个部门之间往往缺少沟通和协调,行政效率低下。

2.2.3 专业人才不足,且缺乏职业认证体系。在特殊体育人才培养方面,与庞大的残疾人群体的需求相比,各类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依然十分缺乏其一,专门培养特殊体育人才的院校较少、招生人数少,且相对集中在本科这一层次,在培养目标及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等还没有统一认识,培养规格不一,课程设置上特殊体育模块比重偏弱。而且职后培训机会少,未能真正起到充实知识、提高能力的作用。其二,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没有特殊体育人才专业标准,未实施特殊体育职业认证制度。虽然《残疾人教育条例》中规定了要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但到目前为止也未予真正实施,这使人才培养单位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等方面及国家对特殊体育专业的评估方面失去了客观依据[22]。

2.2.4 科学研究体系还未形成。我国在残疾人体育研究方面还处在初始阶段,无论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来看,还是从研究的方法、内容、手段,以及研究维度和学科知识运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来看,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对残疾人体育的一些基本概念还不太清晰,“适应体育”这一国际性概念在业内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聋哑、盲、智力残疾这些群体,对其它残疾群体如自闭症、精神残疾等研究较少;在年龄分层上,侧重于把残疾人作为整体来描述,对不同年龄段分类研究的较少;针对城镇残疾人的研究多,对农村残疾人的研究少;针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研究多,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研究少。科研工作的滞后,势必影响到残疾人体育事业整体的科学发展。

3 关于加快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思考

3.1 完善立法

应加强残疾人体育立法方面的研究,建立涵盖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为此,一是要仔细研究国外残疾人体育法律法规制定的社会背景、立法理念、法理基础及在残疾人体育开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等等,以此作为我国立法的理论借鉴。而是要加强高层次立法,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细化具体条文,使宏观管理与微观相结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加强残疾人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有所了解,提高残疾人维护自身体育权利的意识,再结合具体的监督、评价和惩戒制度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3.2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要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形成多层次、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并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保障其资金的投入。其次,要完善特殊体育人才职后培养制度,逐步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校本培训、网络培训相结合、大学与特教学校合作培训的培养格局,以保证培养的连续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特殊体育学科体系建设,实施特殊体育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努力提高残疾人体育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3.3 加强科学研究

在国外,“残疾人体育”“特殊体育”这些概念已逐渐被“适应体育”这一概念所替代,这里的“适应”是以融合为宗旨,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更高更快更强。目前适应体育已经成为一门与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并列的成熟学科,其在发展理念、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及研究目的等方面都在不断拓展和完善,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当大力加强残疾人体育理论研究,创建属于自己的残疾人体育理论研究体系,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致力支持。

应该看到,社会公众的态度对于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残疾人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需要更多的社会包容。因此,应突出政府在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方面的责任,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逐步改变社会公众对待残疾人的传统认识,增加对残疾人体育的理解和支持,为广大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残疾人体育立法、管理组织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人才培养、赛事组织、理论研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分析与借鉴其成功经验与作法。是加快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9]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1-36.

[3]张军献,谈卿. 近二十年来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02):104-108.

[4]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1992]11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2002,8.2.

[6]金梅,陈适晖.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05):433-435.

[7]张伟.我国残疾人运动会发展回顾与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10,(10):27-30.

[8]王聪颖,吴燕丹,林支,等.福建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分析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12,(6):15-17.

[10]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残联发〔2014〕29号].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

[1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13]吴燕丹,王新明,吴丽芳.社会融合视野下特奥非体育项目的价值与发展策略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5):330-334.

[14]李王景寒,董进霞.中国残疾人事业与残疾人体育的互动发展,体育科学,2011,31(2):19-25.

[1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2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3)3号].

[1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

[1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1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3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19]戴昕.北京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2,(8):22-28.

[20]黄灵芝、董晓虹.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45-48.

[21]郝晓岑,改革开放30年中国残疾人体育法制建设回顾与对策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8(10):50-54.

[22]李春晓,吴燕丹,吴丽芳.中美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研究现状与比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5):96-100.

猜你喜欢

残疾人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便于残疾人进行登机的Skycare轮椅
休闲体育教学中“休闲”的诠释与演绎
——评《休闲体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