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2014-08-15张忠诚
张忠诚
张忠诚/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培训中心高级讲师(辽宁大连116000)。
一、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没有树立终身“健康第一”的意识。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因各种原因,文化课学习成绩整体不如其他同学,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亲戚应有的理解和正确评价,其中的一些学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在体育锻炼与其他活动中仅凭兴趣参与,无所谓进步与落后。
2.现在网络、通信、音频、视频等电子产品极度发展和普及。许多学生的业余时间玩手机游戏,在电脑、电视机前或在网吧里度过,这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但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或上网,不仅使视力下降,也易使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3.家庭的影响。除极少数农村家庭外,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为人处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所有家长都知道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培养和训练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但能够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特别是在现有的生活环境下,认为孩子没病没灾就是健康,因此不希望孩子去参加除在校体育课之外更多的体育活动,担心孩子的交通安全、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和相互关系,怕孩子在活动中受伤等等。大部分家庭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投入都很主动,但家长主动督促、询问孩子开展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却较少。这也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家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而成为学生榜样的不多,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
4.学校和教师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包括部分高中后的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狭义上讲,中职校的教师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职业学校既有机械类,也有食品类、电子类、艺术类等等,但不论什么专业,不论将来做什么工作,体育都是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现在职业学校对体育课、课间操和体育活动课越来越重视,而且正规范地落实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但职业学校仅仅依靠体育课、课间操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以班为单位,体育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育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仅仅依靠体育课学习、练习时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则达不到一定的锻炼目的。学校应当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发展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明确地将身体锻炼看作是一个有自身规律、内容、方法、体系的过程。但相当多的学生还片面地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或第二课堂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课外体育活动时,同学之间说说笑笑,当当看客,甚至利用这个时间吃零食、玩手机等等,长此以往,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不能体现。也有学生因某些原因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也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
5.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和污染空气的影响。公交车、私家车、电梯等交通工具影响着每一个人,中职校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约束不到位,不愿意参与体力活动,怕出力、怕出汗。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的锻炼空间、锻炼机会大大减少;很多运动场地被房地产开发商征用;雾霾、尘埃、异常气味等不利条件,也使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参加体育活动的想法和做法。体育活动和伤害事故存在着某种联系,即使在周密的备课及组织下有时也难免出现伤害。伤害事故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和家长,这是十分明确的,尤其涉及责任鉴定、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赔偿等,更使家庭和学校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所谓的“安全”,学校会把田径项目的投掷、耐久跑,体操的支撑跳越、单、双杠等,甚至足球,在课堂或体育活动中尽量不安排或少安排。这对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和生理机能,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吃苦都有负面影响。
6.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身体素质教育是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意识和身体素质能力的教、学、练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只有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刺激量,体力、心理和智力才能得到有效锻炼,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体育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教学。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价值的实现应着重于身体教育。中职校的学生,因为有专业课的学习,看起来似乎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身体活动,其实专业课的动脑、动手过程与体育健康课的学习、锻炼过程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就业时,录用单位并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认为只要能正常工作即可,用人单位的不重视,应征入伍时体检标准的下调,都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总方向上有影响。
7.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不足。国家为了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对中职校学生入学给予了非常大的倾斜政策,就学的压力越来越小,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多。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有良好的学习锻炼环境,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的学生人均活动占地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但很多职业学校受多种条件所限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体育器材、运动场地远远满足不了运动需求。学校应尽可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器材需求,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哑铃、毽子、呼啦圈、垫子、跳绳、单、双杠等。这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学生今后参加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有不可想象的作用。在校期间,没有足够的器材、场地,就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开展以及教法和手段的运用,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运动其实是多个孩子共同参加的游戏活动,寒暑假期间,因为各方面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单位、学校都不对学生及社会人员开放,学生无处进行体育锻炼的游戏,尤其是北方的寒冷季节更是如此。
8.有些学生的家境不好,营养不良,也有的学生为节省就餐时间,而经常在街边随便吃点小吃,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家长与学校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状况,必须落实体育课,而且要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特别是开展好第二课堂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实,学生身体素质如何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更需要全社会来关注,而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要把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机制。各校必须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追求“双证”毕业的同时,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不断完善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评价体系及体育考试制度,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身体素质考试的比重。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的今后着想,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
2.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查与监督制度,协调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加强体育锻炼的关系,确保体育教学时数和足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并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第二课堂、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为学生强身健体创造良好的条件。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很多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面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不愿意锻炼的情况,体育老师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和兴趣是工作的核心之一。
3.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家长与孩子要合理沟通,要经常询问、关心孩子的体育参与情况,特别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学校体育要注意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参与具有一定负荷的运动项目,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要防止教学手段的单一和枯燥无味的现象,适应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不搞单一的体育成绩评定,使学生愿意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勇于展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这是所有体育教师的第一责任。